ICS 65.020.30 CCS B 44 DB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255—2022 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2022 - 07 - 07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8 - 06 实施 发 布 DB23/T 325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市明水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秋菊、王圣超、满江冰、包军、张继成、刘洪贵、郑萍、于海明、刘文洋、 郑书朋、王晓晨。 I DB23/T 3255—2022 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寒区猪舍环境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寒区猪舍环境监测指标、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系统运行及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寒区猪舍环境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 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T 18209.2 机械电气安全 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 2 部分:标志要求 GB/T 26623 畜禽舍纵向通风系统设计规程 GB/T 33905 (所有部分) 智能传感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控制器 基于物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能实现操控设备运作,使猪舍内温湿环境和空气质量符合 猪群生长需求的设备。 3.2 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由环境传感器、环境调控设备、网络设备、监控设备、控制器、远程控制终端及通讯线路组成的系 统。 3.3 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 用于实现猪舍环境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传感器等技术。 3.4 环境监测点 采集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布置区域,也称为环境采集点。 4 寒区猪舍环境监测指标 1 DB23/T 3255—2022 4.1 环境参数监测种类 寒区猪舍低温、高湿、有害气体浓度高,应监测舍内温热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氨 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光照强度。 4.2 环境传感器 4.2.1 基本要求 4.2.1.1 应选用低功耗、数据传输效率高、密封级别高、耐腐蚀等使用寿命长的环境传感器。 4.2.1.2 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数据传输效率等应符合 GB/T 33905(所有部分)的规定。 4.2.1.3 根据猪舍空间大小和网络条件,应选用模拟量型或者串口型有线传感器,以及 Wi-Fi、4G、5G、 GPRS、Zigbee、低功耗广域网等无线传感器。 4.2.1.4 应对传感器做防潮、防锈、防冻等保护措施,应做固定安装处理。 4.2.1.5 各环境传感器数据采集间隔应不大于10 min。 4.2.2 传感器参数 寒区猪舍配备的环境传感器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环境传感器参数 传感器类型 监测参数 测量范围 灵敏度 精度 传输方式 工作环境 光照度传感器 光照度 (0~500) Lx ±1 % Lx ±4 % Lx 有线/无线 温度传感器 温度 (-40 ~+60) ℃ 0.1 ℃ ±0.5 ℃ 有线/无线 温度-40 ℃ ~+ 湿度传感器 湿度 (0 ~100) % 1% ±3 % 有线/无线 60 ℃,湿度0% NH3传感器 NH3 (0~100) ppm 0.1ppm ±0.5 ppm 有线/无线 ~ 90%,抗低温, CO2传感器 CO2 (0~10000) ppm 1 ppm ±5 ppm 有线/无线 耐腐蚀,抗粉 H2S传感器 H2S (0~50) ppm 0.1 ppm ±0.5 ppm 有线/无线 尘,抗潮湿 风速传感器 风速 (0~10) m/s - - 有线/无线 4.3 环境监测点 4.3.1 环境监测点位置布置要求 根据实际需求及猪舍面积,在猪舍纵向上应至少布设3个环境监测点,并且这些监测点应位于猪舍 横向中间位置上。通过选用满足表1 所述参数要求的环境传感器来监测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氨气浓 度、二氧化碳浓度、硫化氢浓度、风速等环境参数。 4.3.2 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监测点 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监测点距地面高度0.5 m至1.0 m为宜,距墙壁不小于1 m,距门窗、 通风口等不少于2 m,避免阳光或光源直射,远离环境调控设备、水管等。 4.3.3 气体浓度监测点 监测点高度应超过猪脊背高度,不高于1.5 m为宜。气体浓度监测点应距门窗、通风口等不少于2 m, 远离环境调控设备、水管等,二氧化碳传感器应避开猪只呼气位置。每个气体浓度监测点可实现对氨气 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硫化氢浓度的监测。 2 DB23/T 3255—2022 4.4 摄像头 应配置支持360° 旋转、可自动调焦及变焦控制、可覆盖整个猪舍、支持远程监控的有线或无线摄 像头,像素至少为1080P。 5 寒区猪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5.1 控制系统要求 5.1.1 每个猪场应配置一套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每间猪舍应至少配备一个环境控制器。 5.1.2 环境控制器应能根据预先设定的环境标准参数运行。 5.1.3 应具备远程移动终端 APP 或 PC 端网站等控制终端。 5.1.4 应具备环境数据存储及下载功能。 5.1.5 控制系统的操作安全应符合 GB 18209.2 的规定。 5.1.6 环境控制系统应能实现对于猪舍内温热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氨气、二氧化 碳、硫化氢)的调控。 5.2 寒区猪舍环境控制参数 猪舍环境调控参数的设置按照 GB/T 17824.3 的规定执行。 5.3 环境控制器 5.3.1 基本要求 5.3.1.1 环境控制器应具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处理及上传数据、以及支持设置环境参数、支持自动或 手动控制环境调控设备的启停,实现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自动或手动调控的功能。 5.3.1.2 应选用抗低温、防潮、耐腐蚀的环境控制器。 5.3.1.3 环境控制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应由指定操作人员控制管理。 5.3.2 控制器参数 寒区猪舍配备的环境控制器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环境控制器参数 参数 单位 说明 工作温度 ℃ -40 ℃ ~ +85 ℃ 数据接口 - 支持有线或无线 可支持传感器 - 光照、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风速等 可支持设备 - 风机、湿帘、除湿机、加热器、保温灯等 输入接口数量 通道 ≥12(模拟量型) 输出接口数量 通道 ≥6 风机变速控制 - 支持 温控或时控 - 支持 数据显示精度 - 符合表1精度要求 5.4 环境调控设备 3 DB23/T 3255—2022 5.4.1 设备种类 应选用抗低温、防潮、耐腐蚀的环境调控设备,包括风机、除湿机、加热器、保温灯等。设备应支 持接入到控制器,实现启停、变频及多物理量参数的协调控制。 寒区猪舍冬季时应配置加热器、水暖、热风炉等设备,分娩舍和保育舍应额外配置保温箱、热风炉 和红外保温灯等设备。夏季时猪舍根据建筑结构及样式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方式降温。 5.4.2 选型及数量 风机的选型和通风量的要求应符合GB/T 26623 的规定,其余设备的选型应符合GB/T 17824.1 和 GB/T 17824.3 的规定,设备的操作安全应符合GB 18209.2 的规定。 5.5 数据传输 5.5.1 网络设备 猪舍应配置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关等网络设备。 5.5.2 通信方式 长度为0~100 m的猪舍应采用有线通信或Zigbee无线通信,Zigbee传输速率为250 kbps,大于100 m 的猪舍应采用低功耗广域网通信。 根据猪舍网络情况,应选用具有Wi-Fi或4G通信模块的控制器与云平台连接。 5.5.3 数据存储方式 根据猪舍规模、猪只数量以及不同季节条件,传感器不大于10 min 向平台上传一次数据为宜。传 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应支持存储在本地数据库或云服务器中,同时支持在移动终端APP或PC端下载数据, 数据的可存储时间应大于1 个月;系统应具备断网数据存储的功能。 6 系统运行及维护 6.1 运行要求 6.1.1 6.1.2 6.1.3 6.1.4 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技能储备,每天按时对系统各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 猪场应配备适量的传感器等设备备品,由操作人员统一管理。 系统出现运行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到场处理。 防止在清洗、冲刷猪舍时,对传感器及控制器进行冲刷,并避免水溅入传感器和控制器。 6.2 维护要求 6.2.1 6.2.2 6.2.3 6.2.4 环境传感器每周应至少进行 1 次检修维护,做好检修及校准情况记录。 风机等环境调控设备每月应至少进行 1 次检修维护,做好检修及维护情况记录。 保持环境传感器、控制器表面清洁、干燥,每周清洁一次。 应做好数据备份,至少每 1 个月备份一次。 4
DB23-T 3255—2022 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3:47: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