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CCS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511—2022 代替 DB51/T 1511-201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 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2022 - 07 - 25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9 - 01 实施 发 布 1 DB51/T 1511-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影响评价组织和工作流程 ............................................................ 4 6 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 ................................................................ 4 7 影响评价成果编制 .................................................................. 9 附录 A(规范性) 影响评价工程流程 ................................................... 10 附录 B(规范性)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区范围 ............................................. 11 附录 C(规范性) 单因素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 ........................................... 13 附录 D(规范性) 外业调查内容和方法 ................................................. 14 附录 E(规范性) 影响预测指标体系 ................................................... 16 附录 F(规范性) 影响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和赋分体系 ..................................... 22 附录 G(规范性) 影响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及附表式样 ..................................... 25 参考文献 ............................................................................ 31 I DB51/T 151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51/T 1511—201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 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与DB51/T 1511—2012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自然保护区范围(见第 1 章,2012 年版的第 1 章); b) 修订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2 年版的第 2 章); c) 增加了“重要栖息地”的定义,删除了“主要保护对象”定义(见第 3 章,2012 年版的第 3 章); d) 对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进行了优化(见 4.3,2012 年版的 4.4.1); e) 对“总则”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明确了“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的定义,将“景观 资源”更改为“风景资源”(见第 4 章,2012 年版的第 4 章); f) 将“评价工作”更改为“评价组织及工作流程”,并将 2012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 第 5 章,2012 年版的 4.3、第 5 章); g) 将 2012 年版的第 5 章部分内容及第 6-13 章内容梳理、归结至第 6 章,并更名为“评价内容和 方法”(见第 6 章,2012 年版的 5.2、第 6 章、第 7 章、第 8 章、第 9 章、第 10 章、第 11 章、第 12 章、第 13 章); h) 将“生态影响评价成果编制”更改为“影响评价成果编制”,并将 2012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 后纳入(见第 7 章,2012 年版的第 14 章); i) 增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斑块内聚力指数、重要栖息地等预测指标,将野生动物种群个体 数量指标调整为了单一物种多度,修订了部分指标的影响预测评级标准(见表 E.1,2012 年版 的表 E.1); j) 修订了部分景观指数指标计算公式,增加了斑块内聚力指数、稳定性指数等计算公式(见表 E.2,2012 年版的表 E.2); k) 更改了部分评价指标的影响预测结果和赋分准则,修订了综合评价分级标准(见附录 F,2012 年版的附录 F); l) 补充、优化了影响评价报告正文编写提纲,修订了附件、附图、附表相关要求,更改了部分附 表的样式及内容,修订了部分附表名称(见附录 G,2012 年版的附录 G)。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为推荐性标准。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省自然保护地工作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巍、杨旭煜、王苏宇、朱敏、王辉东、徐家清、梁毅、杜一平、王燕、刘智 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DB51/T 1511-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1/T 1511-202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 响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以下简称 “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及成果编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电力、交通、旅游、能源输送等法律法规非禁止性建设项目对四川省内森林生 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 遗迹、古生物遗迹等类型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 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等自然保护地的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24354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30363 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GB/T 3302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HJ/T 10.3-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 6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166-2021 全国生态状态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LY/T 1685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 1752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LY/T 224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898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LY/T 168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1 DB51/T 1511-2022 3.1 项目建设区 construction area 建设项目永久和临时占用的区域。 3.2 永久占地 permanent occupation area 建设项目永久性占用的土地。 3.3 临时占地 temporary occupation area 建设项目临时性工程占用的土地。该类土地在建设项目使用结束后可进行生境恢复。 3.4 评价区 assessment area 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区域。该区域包含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 3.5 重要栖息地 important habitat 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名录内所列的栖息地。 3.6 生态影响 ecological impact 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 3.7 生态影响评价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识别、量化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的直接和潜在影响,并提出减少不利影响和改善生 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的过程。 3.8 生态风险评价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应用定量、定性的方法,评估、预测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发生几率及接受该风 险的程度。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 4.1.1 预测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造成 的影响。 4.1.2 评估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不利影响消减措施 和建议。 4.2 评价原则 4.2.1 科学性 依据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的基本原理,独立、客观地开展评价活动。科学确定评价区域和评价内容, 采用科学的调查、预测和评价方法,选用科学的评价指标,科学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 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并科学制订不利影响消减措施。 4.2.2 针对性 2 DB51/T 1511-2022 根据建设项目类别及其施工、运

pdf文档 DB51-T 1511-202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511-202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511-202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511-202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3:53: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