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59.080.30 SN W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3896.72020 准 近红外法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 混合物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er in textiles for import and export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Part 7: Mixture of polyester fiber and polyamide fiber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0-08-27发布 202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布 厂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N/T3896.7—2020 言 前 SN/T3896《进出口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为系列标准,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聚酯纤维与棉的混合物; 第2部分:聚酯纤维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 第3部分:聚酰胺纤维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 第4部分:棉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混合物; 第5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 第6部分:聚酯纤维与羊毛纤维的混合物;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第8部分:棉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本部分为SN/T3896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桂家祥、耿响、周丽萍、 厂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厂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N/T3896.7—2020 进出口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近红外法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1范围 SN/T3896的本部分规定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方 法,给出了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仪器设备要求、样品与环境要求、测定 步骤、结果处理以及测定报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除起绒织物以外的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快速测定,样品的 聚酯纤维含量范围为10.0%~9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甲酸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定标模型 calibration model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化学标准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定标模型 包括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模型是 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和图形等完成自动识别、评价的过程;定量 模型是在物质浓度(或其他物化性质)与分析仪器响应值之间建立的数学关系。 注: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性模型即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识别模 型。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与聚酰胺纤维 务平台 3.2 匀质样品homogeneoussample 指多次测量值间极差不超过3%的样品。 3.3 监控样品monitorsamples 用于监测近红外分析仪日常工作稳定性的同品种均匀样品。 注:该样品为配备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的近红外仪器的必备附件。 1 SN/T3896.7—2020 进出口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近红外法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1范围 SN/T3896的本部分规定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方 法,给出了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仪器设备要求、样品与环境要求、测定 步骤、结果处理以及测定报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除起绒织物以外的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快速测定,样品的 聚酯纤维含量范围为10.0%~9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甲酸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定标模型 calibration model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化学标准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定标模型 包括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模型是 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和图形等完成自动识别、评价的过程;定量 模型是在物质浓度(或其他物化性质)与分析仪器响应值之间建立的数学关系。 注: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性模型即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识别模 型。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与聚酰胺纤维 务平台 3.2 匀质样品homogeneoussample 指多次测量值间极差不超过3%的样品。 3.3 监控样品monitorsamples 用于监测近红外分析仪日常工作稳定性的同品种均匀样品。 注:该样品为配备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的近红外仪器的必备附件。 1 SN/T3896.7—2020 进出口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近红外法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1范围 SN/T3896的本部分规定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方 法,给出了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仪器设备要求、样品与环境要求、测定 步骤、结果处理以及测定报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除起绒织物以外的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混合物的纤维含量的快速测定,样品的 聚酯纤维含量范围为10.0%~9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甲酸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定标模型 calibration model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化学标准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定标模型 包括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模型是 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和图形等完成自动识别、评价的过程;定量 模型是在物质浓度(或其他物化性质)与分析仪器响应值之间建立的数学关系。 注: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性模型即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识别模 型。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与聚酰胺纤维 务平台 3.2 匀质样品homogeneoussample 指多次测量值间极差不超过3%的样品。 3.3 监控样品monitorsamples 用于监测近红外分析仪日常工作稳定性的同品种均匀样品。 注:该样品为配备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的近红外仪器的必备附件。 1
SN-T 3896.7-2020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7部分:聚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2:56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40.6 KB)
分享
友情链接
DB32-T 3312-2017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江苏省.pdf
T-CAS 558—2021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DB31-T 73-2020 水泥粉磨系统运行管理与节能监测 上海市.pdf
GB-T 11682-2008 低本底α和-或β测量仪.pdf
GB-T 34680.3-2017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3部分:信息资源.pdf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pdf
TB-T 2973.2-2019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第2部分%3A 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pdf
TC260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指引 2021.pdf
MH-T 1020-2018 锂电池航空运输规范.pdf
GB-T 17744-2020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和修井设备.pdf
拐点 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万维钢.pdf
T-GRM 001—2019 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工作作业规范.pdf
GB/T 30428.8-2020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8部分:立案、处置和结案.pdf
GB-T 40171-2021 磁珠法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检测通则.pdf
GB-T 30279-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指南.pdf
GB-T 35386-2017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密度分辨力测试卡.pdf
GB-T 31460-2015 高压直流换流站无功补偿与配置技术导则.pdf
GA-T 1574—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安全加固产品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42583-2023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pdf
GB-T 42129-2022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pdf
1
/
3
5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540.6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