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CCS 65.020.20 B 38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637—2022 代替 DB33/T 637.1-2007、DB33/T 637.2-2007、DB33/T 637.3-2007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2022 - 01 - 29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3/T 637—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637.1—2007《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1部分:产地环境》、DB33/T 637.2 —2007《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2部分:种栽》、DB33/T 637.3—2007《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 3部分:生产与加工技术》,与《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1部分:产地环境》(DB33/T 637.1—2007)、 《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2部分:种栽》(DB33/T 637.2—2007)、《无公害中药材 杭白芍 第3 部分:生产与加工技术》(DB33/T 637.3—2007)三个现行地方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a)将规范性引用文件“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更改为“GB 3095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b)增加了“栽种方式”的部分详细分类表述(见5.2.2.2,DB33/T 637.3—2007的3.2.4); c)更改了要素“施肥原则”的部分条款(见5.2.2,DB33/T 637.3—2007的3.3); d)增加了要素“中耕除草”的内容(见5.3); e)增加了要素“摘蕾”的内容(见5.5); f)更改了要素“生物防治”的详细表述(见5.7.5,DB33/T 637.3—2007的4.5); g)增加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一章(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中 药材产业协会、金华市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东阳市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桂玲、虞冰、刘欣、虞轶俊、马美兰、宗侃侃、姜娟萍、秦华。 本标准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 年首次发布为 DB33/T 637.1—2007、DB33/T 637.2—2007、DB33/T 637.3—2007; ——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I DB33/T 637—2022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杭白芍产地环境、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及运输、档案建立与追溯等。 本标准适用于杭白芍的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 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杭白芍 paeoniae radix alba growing in Zhejiang 产于浙江地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芍药 Paeoniae lactiflora Pall干燥根制成的药材,气微, 味微苦、酸,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白芍总苷等单萜类成分。 3.2 芍栽 rhizomes with buds 用于生产商品药材的带根带芽的杭白芍根茎。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选择原则 产地环境宜选择生态条件、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以中性至微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宜,同时宜远 离污染源。 4.2 环境要求 1 DB33/T 637—2022 4.2.1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4.2.2 灌溉水质量 产地环境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4.2.3 土壤环境 产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 5 种植管理 5.1 芍栽 芍栽种苗质量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芍栽种苗质量分级指标依据 级别 大小(cm) 重量(g) 芽头 外观 检疫对象 一级 长>20 >50 2 芽,新鲜饱满,无破损 表皮完整无病虫,根形较直 不应检出 二级 15<长<20 >15 1~2,芽新鲜饱满,无破损 无病虫、根形较直 不应检出 三级 长<15 — 1 芽,新鲜饱满,无破损 无病虫、根形较直 不应检出 5.2 栽种 5.2.1 整地 栽种前,深翻土地25 cm~35 cm,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然后耕细整平,四周开通排水沟。田块 较大的应在当中开腰沟,排水沟深度应在30 cm以上。 5.2.2 时间 栽种期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以11月为宜),其中秋分至霜降为最适栽种期。 5.2.3 栽种方法 生长期为3年~4年的白芍,行距60 cm~80 cm,穴距30 cm~35 cm。开穴深16 cm~22 cm,开成 20°~30°斜面,每穴2根,分叉斜种,根呈“八”字形,芽头靠紧朝上,种后覆细土压紧固定,然后 在根尾部上方穴边施入基肥,覆细土成垄状,芽在地下2 cm~3 cm,根尾在地下7 cm~8 cm。 5.2.4 施肥 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为主,以化肥为辅,实行配方施肥,不应施用硝态氮肥。肥料使用按 照NY/T 496 执行。 2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1 000 kg/亩(667 m ),结合整地施入土中。每次施肥均 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第1年追肥:3月结合中耕除草,施25 %(N、P、K总含量) 有机无机复混肥25 kg/亩~30 kg/亩或三元复合肥建议15 kg/亩~20 kg/亩;5月施肥硫酸铵15 kg/亩~ 20 kg/亩;11月~12月,施厩肥1 500 kg/亩~2 000 kg/亩或三元复合肥25 kg/亩~30 kg/亩。第2年追肥: 3月、5月、11月各施1次,25 %有机无机复混肥35 kg/亩~40 kg/亩或三元复合肥25 kg/亩~30 kg/亩。 2 DB33/T 637—2022 第三年非收获年追肥时期同上年,第三或第四作收获年的仅3月中旬、5月上中旬各施1次,用肥量为25 % 有机无机复混肥35 kg/亩~40 kg/亩或高钾肥25 kg/亩~30 kg/亩。 5.3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时,应中耕除草,之后在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9月上旬各中耕除草一次。中耕宜浅, 勿伤及苗芽。 5.4 水分管理 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 5.5 摘蕾 于杭白芍现蕾盛期,选晴天露水干后将其花蕾全部摘除。 5.6 露根修剪 对一年、二年生的杭白芍,枯苗后,在离地5 cm~6 cm处剪去枝叶,扒开芍根前部土壤,露根后抹 去主根上全部侧根,在留好主根上芽头的同时,将带芽新根剪下作种栽,然后施肥、复土重新起垄。 5.7 病虫害防治 5.7.1 主要病虫害 杭白芍主要病虫害为根腐病、灰霉病、红斑病、锈病、炭疽病、蛴螬、小地老虎。 5.7.2 防治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控制措施为主,强化实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 施,应急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执行。不应使用剧毒、高毒农 药。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见附录A。 5.7.3 农业防治 5.7.3.1 选择良种 选择对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好的品种。 5.7.3.2 合理轮作 杭白芍不宜连作,轮作间隔时间1年以上,间隔期间种植禾本科作物为宜。 5.7.3.3 减少菌源 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及时清除病株,并带出园地集中烧毁。收获后清洁田园,烧毁残枝落叶。 5.7.4 物理防治 5.7.4.1 在蛴螬和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期,宜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每 10 亩~15 亩使 用一盏。 5.7.4.2 整地期间,发现蛴螬进行灭杀。在小地老虎危害高峰期的清晨,田间进行人工捕杀,或用炒 香的麦麸或茶籽饼 5 kg 与 90 %晶体敌百虫 100 g 制成的毒饵诱杀。 3 DB33/T 637—2022 5.7.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5.7.6 化学防治 根据杭白芍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对口农药防治,宜采用交替用药和一药多治,施药次数、用量和 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要求。 6 收获 6.1 时间 杭白芍栽后3年~4年,9月~10月倒苗后采挖。 6.2 方法 在晴天挖出地下根,抖去泥土,切下芍根。 7 加工 7.1 修剪 收获后,用刀切去芍根头尾,两端削平,修去小支根,削平凸出部分。 7.2 机械擦皮 修剪后的芍根分大、中、小分别置滚动式擦皮机内,加砂、加水滚动擦皮,擦到洗后芍根表面洁白 即可。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要求。 7.3 煮芍 把洗净的芍根倒入水温75 ℃左右的水中,浸没为宜。煮时不断翻动,并保持微沸。根据大小煮沸 时间为5分钟~20分钟,煮至芍根切面色泽一致时立即捞出。 7.4 干燥 水煮后的芍根,置太阳下曝晒1小时~2小时,经常翻动芍根。逐渐将芍根堆厚曝晒,遇中午阳光强 烈,适当遮盖。晒3天~5天,放室内回潮2天~3天后,续曝晒4天~5天,再在室内堆放3天~5天,然后晒 干。或者趁未干燥时切片,再低温干燥。如遇阴雨天,可用烘箱烘干,温度控制在60 ℃~65 ℃。 8 贮存及运输 8.1 阴凉干燥处储藏。库内堆码应保证气流流通,温度均匀。贮存应按品种、规格不同分别贮存。不 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8.2 运输过程中应通风散热、注意防冻、防雨淋、防晒。 9 档案建立与追溯 4 DB33/T 637—2022 9.1 档案建立 药材基地和药材种植企业应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保存期五年以上。 9.2 产地环境情况 记录土壤、灌溉水、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和当年气象资料。 9.3 栽培技术情况 记录种植的面积、时间、品种,种栽来源、质量,施肥次数、时间、数

pdf文档 DB33-T 637-2022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637-2022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637-2022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637-2022 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22:06: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