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38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77—2021 代替DB53/T 751-2016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12 - 10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53/T 107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3/T 751-2016《小草坝有机天麻生产技术规程》,与DB53/T 751-2016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更改了标准的名称(见标题);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引导语的表述形式,并增加了引用文件的数量(见 2); 增加了“小草坝天麻、种麻、箭麻、种苗、菌材、药帽、蒴果、菌草”的术语和定义(见 3); 删除了“小草坝有机天麻”的术语和定义(见 2016 版的 3.1); 增加了“空气质量要求、土壤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见第 4 章); 更改了种子生产的表述形式(见第 5 章); 更改了种苗生产种植方法、种苗生产的播种时间(见第 6 章); 增加了畦床式播种法(见 6.2.2); 删除了集中育种(袋播)法(见 2016 版 7.2.2); 删除了商品麻有性繁殖内容(见 2016 版的第 7 章); 增加了人工菌棒法(见 7.3); 更改了固定菌床法、集中供菌法的表述形式(见 7.1、7.2); 更改了“菌床培养时间”指标(见 7.1.1); 更改“种植管理要求”为“病虫鼠害防控”(见第 8 章); 更改合并了采收加工、商品天麻分级要求和质量管理控制要求内容(见第 9 章); 增加了“菌穴清理”(见 9.1.3); 增加了干天麻分级含水率指标(见 9.2.6); 更改了天麻的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的表述形式(见第 10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彝良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彝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昭通市天麻研究院、云南大学、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彝良有缘菌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祥彬、李章和、王忠巧、罗燕、张庭钰、李才汪、宋瑞梅、孙友强、刘 朝斌、徐万雷、彭泽祥、田孟华、余泽芬、杨星明、周桢丁、王捷。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 年首次发布 DB53/T 751-201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53/T 1077—2021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草坝天麻的产地环境、种子生产、种苗生产、商品麻生产、病虫害防控、采收 与初加工、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小草坝天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DB53/T 684 昭通乌天麻 第1部分、第3部分、第10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草坝天麻 Xiaocaoba Gastrodia elata 指种源来源于彝良县小草坝为核心的周边自然环境和种植方式相同的兰科植物乌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的块茎。 3.2 种麻 seed stem of Gastrodia elata 用于生产种子的箭麻。 3.3 箭麻 mature tuber of Gastrodia elata 种苗(白头麻)栽培后形成顶端具有明显的红色顶芽(俗称鹦哥嘴),抽茎早期花茎似箭杆, 花穗似箭头,故称箭麻。 3.4 种苗 seeds and seedlings of Gastrodia elata/ Gastrodia elata seeds 具有生长顶锥的天麻块茎,俗称白头麻。 3.5 菌材 woods/ mycelia colonized woodlogs 栽培天麻的阔叶树类木材叫菌材。 3.6 药帽 anther cap 1 DB53/T 1077—2021 箭麻抽苔开花的合蕊柱顶端帽状物。 3.7 蒴果 capsule 指天麻的果实。 3.8 菌草 Juncao 指可以作为天麻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的草本植物。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条件 海拔1 400 m~2 300 m,北纬27°16′~27°57′,坡度5°~30°,植被以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 主的林地。 4.2 气候条件 4.2.1 温度 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28℃,年平均气温9℃~14℃,最冷月平均气温0.3℃~7.0℃,最热 月平均气温15.2℃~21.5℃,无霜期>230d,年日照时数785.5h~1269.1 h,气候较冷凉。 4.2.2 湿度 相对湿度70%~90%,年均降雨量1 100 mm以上。 4.3 空气 应符合GB 3095 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4.4 土壤 应符合GB 15618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4.5 灌溉水质 应符合GB 5084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4.6 缓冲带 宜设置 10 m~15 m缓冲带,以自然山地、丛林、荒地等作为天然屏障,也可按有机方式人工 造林和种植作物设置缓冲带,其他方式的缓冲带应符合GB/T 19630规定。 5 种子生产 5.1 种麻选择 应选择块茎卵圆形,重量在90 g~300 g,鹦哥嘴健壮、棕褐色,麻体饱满、色泽鲜亮、无创伤、 无病虫害斑痕的箭麻。 5.2 2 定植 DB53/T 1077—2021 5.2.1 定植方式 活动式或固定式。 活动式 5.2.2 在室内用盆、箱等可移动、便捷的定植容器进行定植。 固定式 5.2.3 在室内制作成宽50 cm~60 cm,高20 cm~30 cm,长度根据室内具体情况而定的定植床进行定 植。 5.2.4 定植方法 在容器内装入厚20 cm潮湿砂土,行距≥15 cm,深度10 cm定植,种麻间距不小于2 cm,顶芽 垂直向上,覆土将顶芽盖严,保持土壤潮湿。 5.3 人工辅助授粉 5.3.1 授粉时间 开花后1 d~3 d内授粉完毕,宜在每天9:00~12:00时,16:00~18:00时授粉。 5.3.2 授粉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授粉: s) t) u) 5.4 花序展开可见顶端花蕾时,将顶端 3 朵~5 朵花蕾摘掉; 轻轻握住花朵基部,用授粉工具慢慢压下花的唇瓣,让雌蕊柱头露出; 用授粉工具刺入药帽,取出花粉,轻放在雌蕊柱头上。 种籽采收 5.4.1 采收期 授粉后16 d~25 d,蒴果由硬变软,颜色由深变浅,果缝泛白色,打开后种籽能散开时采收。 5.4.2 蒴果质量 应符合DB53/T 684.3的规定。 5.4.3 采收方法 采下蒴果,于室内平铺在目数为每平方英寸130 目~200 目的筛网上(筛网厚约10 cm,),网 下摆放种籽接收容器,蒴果裂开后种籽自然装入容器内。 5.4.4 贮存 应符合DB53/T 684.3的规定。 6 种苗生产 6.1 播前准备 3 DB53/T 1077—2021 6.1.1 菌材选择 选用无病虫害,修枝或间伐直径为5cm~10 cm的菌材。 6.1.2 菌材加工 将菌材截成长15 cm~20 cm短节,在节上砍2 面~3 面鱼鳞口,每穴5 节~8 节备用。 6.1.3 树枝 将直径为2 cm以下的阔叶树树枝斜砍成8 cm~10 cm的短节,按2.5 kg/m2准备树枝。 6.1.4 树叶 阔叶树的干落叶,按1 kg/m2准备树叶。 6.1.5 浸泡 将不带病斑干树叶、干菌材在无菌水中浸泡24h,新鲜树枝、菌材不浸泡。 6.1.6 拌种 萌发菌撕成片状,放入拌种容器内,撒播种籽在萌发菌片上,并拌匀,使菌片均匀地粘上天麻种籽, 每穴用天麻蒴果约 6 粒,萌发菌约 250mL。 6.2 播种 6.2.1 6.2.1.1 穴状式播种 地块选择 宜选荒山荒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排水良好。 6.2.1.2 播种时间 4 月~7 月。 6.2.1.3 挖穴 挖长×宽×深为70 cm×50 cm×20 cm的穴,保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30%。 6.2.1.4 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如下: a) 按菌材断面间距 2 cm~3 cm,节段间距 4 cm~5 cm,摆 3 行,每行 5 列~10 列,所有菌 材与坡呈一平面排列,菌材和底土间不留空隙; b) 菌材两端接种蜜环菌栽培种,每穴菌种用量为 500 mL; c) 在菌床上均匀平铺一层拌种萌发菌,每穴菌种量为 250 mL,平铺一层新鲜树叶或湿树叶, 再覆土,以盖满菌材为宜,厚约 10 cm。 6.2.2 6.2.2.1 畦床式播种 畦床选择 宜选坡度25 度以下背风、向阳的荒山、灌木林地或疏林地设置畦床。 4 DB53/T 1077—2021 6.2.2.2 畦床整理 经翻整后耙细、去除杂物,然后再整地筑畦,整平床面,床宽1.0 m~1.2 m,长度依地形设10 m~ 30 m,步行道(沟)宽20 cm~30 cm,畦高10 cm~20 cm。 6.2.2.3 播种方法 按以下方法播种: 在畦床面铺一层干净无病斑的树叶,土壤含水量不应低于 30%; 按菌材断面间距 2 cm~3 cm、行间距 4 cm~5 cm 摆放菌材,所有菌材与坡面呈同一平面 排列,菌材和底土间不留空隙; c) 菌材两端接种蜜环菌栽培种,蜜环菌栽培种碎块紧贴菌材断面,1m2 菌床蜜环菌用量约为 1 500 mL; d) 在菌床上均匀平铺一层拌种萌发菌,1 m2 菌床萌发菌用量约为 1 000 mL; e) 而后撒一层干净无病斑的新鲜树叶或湿树叶; f) 按以上方法栽培第二层,再覆土,以盖满菌材为宜,厚约 10 cm,畦床顶盖一层松针或塑 料薄膜。 a) b) 7 商品麻生产 7.1 固定菌床法 7.1.1 培养时间 4 月~7 月培养

pdf文档 DB53-T 1077—2021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077—2021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077—2021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077—2021 小草坝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03: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