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0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51—2021 帕拉英达芒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7- 15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08- 01 实施 发 布 DB5305/T 5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中所确立的技术要求按绿色食品A级确立。 本文件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翠仙、陈于福、解德宏、尼章光、章勇、柏天琦、易怀锋、王美存、张惠云、 高贤玉、王永芬、宋云连、潘继红、凌铭蔚、俞艳春、郑健。 I DB5305/T 51—2021 帕拉英达芒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帕拉英达芒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种植区划、苗木培育、定植、田间管理、水分管理、 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帕拉英达芒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476 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芒果 3 术语与定义 帕拉英达(Mangifera indica L.)为漆树科 (Anacardiaceae)芒果属(Mangifera),属多年生 常绿高大乔木,原产于印度。 4 种植区划 4.1 海拔 适宜区 300 m-1500 m,最适宜区 700m-1200m。 4.2 土质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2%),PH 值 5.5~7.5 之间,最适宜 PH 值 5.5~ 6.5 之间的壤土和沙质壤土,地下水位低于 1.8 m。 4.3 气象要素 年平均气温 20 ℃以上,最冷月均温 9.7 ℃以上,基本无霜或霜期低于 5 天,大于或等于 10 ℃的活 动积温 6000 ℃~8000 ℃,极端最低温不低于 0℃,花期无连续低温阴雨。 1 DB5305/T 51—2021 5 苗木培育 5.1 砧木培育 5.1.1 苗圃地的选择 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平地或缓坡山地。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砂 壤土或壤土。 5.1.2 苗床地准备 苗床要全面中耕、深翻、犁耙,并充分暴晒3天~5天。 5.1.3 播种时期 以7月中旬至9月播种为宜。 5.1.4 砧木选择 选择三年芒、马切苏或缅8号芒果作为砧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剖开种壳取出种子,然后摊在 通风阴凉处阴干,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周,种子要饱满,无病虫害。 5.1.5 砧木播种及管理 起畦长、宽、高分别为(5 m~10 m×1.5 m×0.3 m),畦面开沟施肥,沟深6 cm~7 cm,施肥厚 度3cm~4cm,种前打湿墒面,以防止根茎弯曲。一般采用条播方法,将种子顺沟均匀放在沟心,株行距 为12cm~15cm,然后用细沙覆盖高于种子1cm~2cm,再覆盖一层稻草。当有80%种子发芽后,土壤水分 控制在40%。 5.1.6 砧木苗移栽及管理 当幼苗长至10cm以上时即可移植,剔除病苗、断苗和畸形苗后,按行距20cm~25cm、株距10cm~ 15cm,以高矮强弱分级,分片移栽。移栽时要求根系舒展而不蜷曲,根系与土壤密接而不留空隙,灌 足定根水。随时剪除砧苗基部萌蘖,保持茎部光滑,便于嫁接。 5.2 嫁接苗培育 5.2.1 砧木选择 选择高30cm~45cm,茎粗1cm以上,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砧木。 5.2.2 接穗采集 以帕拉英达芒为接穗,采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当年生老熟的枝条,应随接随剪,以提高成活率。 5.2.3 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一般在春秋季节。 5.2.4 嫁接方法 采用切接法,嫁接过程要刀利、动作快、稳、准、绑缚紧、削面要平、形成层完整、伤口暴露时间 短、砧穗接合度高。 2 DB5305/T 51—2021 5.2.5 解缚 嫁接10天后,检查嫁接成活情况,若接芽不成活,则需补接。待接穗第一次梢老熟后,解除薄膜带。 5.2.6 除萌 嫁接苗成活后,及时除去砧木萌蘖。 5.2.7 定干整形 嫁接成活后,接穗新梢生长到40cm~50cm时,进行摘心。 5.2.8 嫁接苗病虫害管理 按本文件附录A规定执行。 5.3 苗木出圃 5.3.1 出圃要求 苗木长势好,无病虫害,嫁接口愈合平滑,上下发育均匀,根系发达,须根多。出圃分级标准按本 文件附录B规定执行。 5.3.2 起苗要求 嫁接苗的营养袋/钵内土壤紧实,起苗时营养袋/钵内土质不容易散开。起苗前先断主根,袋外的根 系剪除,每片叶剪除1/3。 6 定植 6.1 定植苗的选择 选用一二级苗定植,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健壮苗。 6.2 园地选择 选择土层厚度达2.0 cm以上,土质结构疏松,地下水位低于1.8m,有机质1.5%以上,土壤pH值5.5~ 7.5的沙质土或壤土,有较好的排灌条件。 6.3 整地 平地种植芒果可采用机械深耕、耙细,按行距机械开沟,坡地建园则需测出等高线并修筑水平台地, 开种植沟或人工挖定植穴,开沟规格:口宽×深×底宽=80cm×80cm×70cm,定植穴规格:上底×下底 ×高=80cm×60cm ×70cm,挖出来的下部生土与上部熟土分别堆放晒塘 1 个月后回土。每塘施用磷肥 (P2O5)1.0 ㎏,有机肥 20 ㎏,与熟土均匀混合后施于塘内,回塘深度为塘深的 80%或根据施肥量及塘 的深度而定,肥土离塘口 3cm~5 ㎝为宜,最后回 10 ㎝生土,塘穴高出地面 20 ㎝。 6.4 定植密度 种植密度一般为4.0m×6.0m 或5.0m×6.0m,亩植30~33 株。 6.5 定植时间 3 DB5305/T 51—2021 以初夏雨季为佳。 6.6 定植方法 定植时,扶正苗木,拆除塑料袋,保持好原有土团不松散,嫁接口朝向东北,剪除过长根须,回土 压实,营养土高地面2cm~3cm,修筑树盘,及时淋足定根水,最后用干土或干草覆盖树盘。 7 田间管理 7.1 土壤管理 定植后株间或行间空隙大,在夏季或冬季可间种豆科作物,调节果园小气候,降低表土温度;进行 杂草秸秆覆盖、生草栽培和绿肥覆盖、地膜覆盖等。 7.2 中耕除草 深翻扩穴改土,土壤出现板结时,及时进行根圈松土;除草根据田间杂草情况而定,保证果园内清 洁无杂草。 7.3 7.3.1 肥料管理 幼树 幼树施肥遵行“少量多次,勤施薄施”的原则。定植后第一次新梢成熟前不用施肥,第一批新叶老 熟后每株施复合肥料(15-15-15)25~30 g,有机肥 15~30 kg。每批梢施肥 1~2 次,逐渐加施肥量, 第二年每次梢施肥量比上年增加 50%~100%。 7.3.2 成年树 结果树施肥分三次,采用环状施肥或沟施方式,在树冠滴水线下挖宽 20 cm、深 15 cm 的环状沟或 条沟,将肥料施入沟中并及时覆土。结果树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促梢肥(占全年总量 60%)、 促花肥(占全年总量 20%)、壮果肥(占全年总量 20%)。 第一次为促梢肥,采果后或修剪前一周进行,一般 5 年生以上结果树每株用量为有机肥 20~30 kg、 复合肥料(15-15-15)0.3 kg~0.5 kg、尿素(N)0.5 kg,磷肥(P2O5)0.3 kg~0.5 kg。第二次是促 花肥,开花前 1 个月施用,主要为复合肥料(15:15:15)0.5 kg~1.0 kg,氯化钾(KCl)1.0 kg~1.5 kg,硼酸(H3BO3)300 倍液喷施。最后一次为壮果肥,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有机肥 10~20 kg、 尿素(N)0.2 kg~0.3 kg,氯化钾(KCl)0.8 kg~1.0 kg,磷肥(P2O5)0.3 kg~0.5 kg,同时,可结 合根据树势、结果量进行 3~4 次根外追肥,如 0.2%磷酸二氢钾(KH2PO4)、硼酸(H3BO3)300 倍液、 钙肥(Ca(NO3)2)0.3%~0.4%喷施。 7.4 水分管理 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抽梢期、果实生长发育是需水的关键时期,遇干旱宜及时灌 水,灌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70%,以渗透土层深度 20 cm~30 ㎝为宜。可采用沟灌、浇 灌、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水,以滴灌为宜。 7.5 7.5.1 整形修剪 幼树修剪 4 DB5305/T 51—2021 培养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树形,主干高度60cm~80 cm,选留角度为120度左右的3条分枝培养成主枝, 在每一主枝距主干30cm~40 cm处短截,并在主枝选留开张角度适宜的健旺枝条,按此方法依次培养下 一级枝,每级主枝留2~3枝。采用摘心、短截、疏梢、抹芽等方法抑制枝梢生长和促进分枝,合理剪除 过密枝、荫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和枯枝等。 7.5.2 结果树修剪 成年树的整形修剪主要保持圆头形树冠,一般在果实采收结束后进行,修剪时按“上重下轻、内重 外轻、弱树轻剪、旺树重剪“的原则,树高控制在2m~3m,结果枝条100~150条左右。采用疏删、短截 等方法,合理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和枯枝等,尽量保留阳枝、 强壮枝及生长良好的水平枝。 7.6 花果管理 现蕾期抹除花枝的叶芽、梢。在二次生理落果后,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和小果等,每个结果枝 保留1~2个果。 7.7 套袋 7.7.1 套袋材料 使用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或三层(外黄中黑内白)纸袋。 7.7.2 套袋时间 一般在花后35 d~45 d,即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果实如鸡蛋大小),晴天进行套袋。 7.7.3 套袋前准备 套袋前剪除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和无果枝,使其通风透光,并剪去落果果梗。果袋用杀菌剂(77% 氢氧化铜400~600倍液)和杀虫剂(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混合液浸泡消毒晾干后使用。套袋当天 果面各喷1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剂1000倍与2.5%
DB5305-T 51-2021 帕拉英达芒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1:50: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