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1 3307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7/T 112—2020 茭白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water bamboo 2020 - 12 - 25 发布 2021 - 01 - 25 实施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7/T 112—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地选择 ........................................................................... 1 5 育苗 ............................................................................... 2 6 栽培管理 ........................................................................... 2 7 病虫防控 ........................................................................... 2 8 采前检测 ........................................................................... 3 9 采收要求 ........................................................................... 3 10 采后处理 .......................................................................... 3 11 投入品管理 ........................................................................ 4 12 质量追溯 .......................................................................... 4 13 清洁管理 .......................................................................... 4 附录 A(资料性) 茭白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 ........................................... 6 A.1 茭白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 ..................................................... 6 附录 B(规范性) 禁止在茭白上使用的农药 ............................................... 7 B.1 禁止在茭白上使用的农药 ......................................................... 7 I DB 3307/T 112—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金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磐安县蔬菜技术推广站、 金华市金东区陈卫明家庭农场、磐安县台地生态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吾建祥、杨德毅、陈加多、杨梦飞、李怡鹏、张雷、吴瑛莉、刘莉、马婧妤、 虞冰、张尚法、陈卫明、楼桃良。 II DB 3307/T 112—2020 茭白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茭白生产的基地选择、育苗、栽培管理、病虫防控、采前检测、采收要求、采后处理、 投入品管理、质量追溯、清洁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茭白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23349 肥料中砷、镉、铬、铅、汞含量的测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655 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 NY/T 1834 茭白等级规格 NY/T 2723 茭白生产技术规程 NY/T 2798.1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 NY/T 3416 茭白储运技术规范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基地选择 基地选择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1。 表1 基地选择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1 DB 3307/T 112—2020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a)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2798.1和NY 5010的相关要求; 1 土壤、空气、灌溉水 重金属、农药残留、大 气污染物 b) 土壤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灌 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c) 土壤保水性好,有机质含量3%以上、pH值5.5~7为宜; d) 水源丰富、排灌便利。 5 育苗 育苗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2。 表2 育苗管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a) 选用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1 品种 b) 单季茭白品种宜选用金茭1号、丽茭1号等; c) 双季茭白品种宜选用浙茭7号、浙茭8号和龙茭2号等。 2 种苗 种苗纯度、检疫性病 虫 a) 繁殖器官采集要求品种纯度高,无检疫性病虫害; b) 种苗繁殖期间,无检疫性病虫害。 a) 带胎育苗、二段育苗等育苗,按照NY/T 2723进行; b) 薹管育苗:茭白采收盛期,在土表以下3 cm处带根割取结茭整齐、 3 育苗技术 生长健壮的薹管,剥去叶鞘,芽朝两侧平铺于畦面,水平间距5 cm,薹管 上表面与畦面齐平。育苗后30 d~40 d,按节剪下移栽。 6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3。 表3 栽培管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a) 栽种密度:单季茭白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80 cm~100 cm,窄行行 距35 cm~45 cm,株距35 cm~45 cm;双季茭白等行距种植,行距90 cm~ 1 栽种密度 病虫源 100 cm,株距40 cm~50 cm; b) 苗高20 cm~30 cm间苗,控制每墩苗数,单季茭白6 株~10 株, 双季茭白15 株~20 株; c) 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 2 水分管理 病虫源、农药残留 按照NY/T 2723的规定。 2 2 a) 基肥: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667m ~1000 kg/667m ,三元复合肥 2 3 施肥 重金属、致病微生物 (N+P2O5+K2O≥45%)40 kg/667m ; 2 2 b) 追肥:缓苗后施用尿素7.5 kg/667m ~10 kg/667m ,间隔10 d~15 2 2 d后,施用复合肥20 kg/667m ~30 kg/667m ,采收期间视情施用复合肥。 7 病虫防控 2 DB 3307/T 112—2020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4。 表4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1 清洁田园 采收后及时清理茭白秸秆,腐熟还田或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 栽前消毒 翻耕前撒施50 kg /667 m 生石灰,减少病虫源。 2 病虫源、草害、农药残 3 绿色防控 留、生物危害 a) 根据茭白主要病虫预测预报,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 b) 采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等害虫; 2 2 c) 施茶籽饼20 kg/667 m ~30 kg/667 m ,防治福寿螺; d) 种植香根草或释放赤眼蜂,防治螟虫。田间释放丽蚜小蜂防治长绿 飞虱。田埂种植芝麻等蜜源植物。 8 采前检测 采前检测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5。 表5 采前检测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1 生产档案 农药残留 采收前应检查生产档案记录,规范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2 产品检测 农药残留、重金属 采收前宜对茭白进行农药残留等检测,产品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9 采收要求 采收管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6。 表6 采收管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1 采收时间 农药残留 2 采收方式 生物毒素、农药残留 控制措施 壳茭肉质茎露白小于0.5 cm时采收,1 d~2 d采收一次。 a) 采用清洁卫生的采收工具及容器; b) 采收时发现病株应带出园外集中处理。 10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见表7。 表7 采后处理主要风险因子及控制要点 序号 关键点 主要风险因子 控制措施 农药残留、防腐剂、致 a) 茭白产品分级按照NY/T 1834的规定
DB 3307-T 112-2020 茭白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 金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4:12: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