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112—2019 棉花杂交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SSR 分子标记法 2019 - 11 - 28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28 实施 发 布 DB13/T 5112—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宏、田海燕、唐丽媛、张素君、崔瑞敏、张香云、刘存敬、李兴河、王 海涛。 I DB13/T 5112—2019 棉花杂交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SSR 分子标记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进行棉花杂交种真 实性和纯度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试剂及溶液配制、引物、样品准备、操作步骤、真 实性检测和纯度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棉花杂交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纤维类 NY/T 1385 棉花种子快速发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品种真实性 varietal genuineness 是指本标准中供检样品在DNA分子标记带型上与标准样品的一致性(差异位点数≤2)。 3.2 品种纯度 varietal purity 供检样品中真实性种子占供检样品的百分率。 3.3 SSR分子标记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是指由几个核苷酸(一般为2~6个)为重复单元的多达几十至几百次的串联重复,由于基本单元 重复次数的不同,进而形成SSR座位的多态性,根据SSR座位两侧保守的单拷贝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来扩增SSR序列,即可揭示其多态性。 3.4 核心引物 core primer 1 DB13/T 5112—2019 指品种DNA鉴定优先选用的一套SSR引物,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等综合特性,可用于品种DNA 真实性和纯度检测。 3.5 标准样品 standard sample 代表已知品种特征特性的F1代种子。 4 原理 SSR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不同品种间每个SSR位点重复单位的数量可能不同。根据SSR序列两端保 守的单拷贝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重复序列进行扩增和电泳分析,获 得样品单株的SSR电泳带型。将受检样品与标准样品的带型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通过棉花杂交种SSR 检测来判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 5 仪器设备、试剂及溶液配制、引物 仪器设备见附录Ⅰ,试剂及溶液配制见附录Ⅱ,引物相关信息见附录Ⅲ。 6 样品准备 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均采集棉花的幼嫩叶片。标准样品纯度应符合GB 4407.1的规定,种子扦样按 GB/T 3543.2的规定执行,种子发芽按GB/T 3543.4、NY/T 1385的规定执行。 以受检样品所标注品种的标准样品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真实性检测需标准 样品和受检样品的种子或单株,各12粒(株),品种纯度检测需受检样品的F1种子或单株80粒(株)。 7 操作步骤 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检测具体试验操作步骤见附录IV。 8 棉花杂交种真实性检测 在36对核心引物中,按照染色体随机选择26对引物进行扩增,比较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在每个位 点的异同。 8.1 差异位点比较与判读 8.1.1 某核心引物在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间所扩增出的条带类型完全一致,表现为无差异带型,记为 相同位点。 8.1.2 某核心引物在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间扩增出的条带不完全一致,当表现异类型的单株数≤2 时,该差异带型为偶然差异带型,记为疑似相同位点。 8.1.3 某核心引物在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间扩增出的条带不完全一致,当表现异类型的单株数>2 时,该差异带型为异带型,记为差异位点。 2 DB13/T 5112—2019 8.2 结果判定 采用差异位点数来判断棉花杂交种的真实性。按8.1的方法分别统计受检样品和标准样品在26对核 心引物上表现出的相同位点数、疑似相同位点数和差异位点数,当差异位点数>2时,判定为F1不真实, 混杂了其他品种或亲本;当差异位点数≤2时,判定为F1真实。 9 棉花杂交种纯度检测 采用品种纯度来表示棉花杂交种的纯度。利用15对核心引物检测至少80个受检样品,统计每对核 心引物扩增时出现差异带型的样品号。每个样品电泳谱带与标准谱带不一致的位点数≤2,则判定为真 实株;电泳谱带与标准谱带不一致的位点数>2,则判定为杂株。 3 DB13/T 5112—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仪器设备 A.1 一般选用以下仪器、设备: ---PCR 扩增仪; ---电泳检测系统:电泳仪、电泳槽及配套的制胶附件; ---高速离心机;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 ---恒温水浴锅; ---电子天平(精度 1/10000); ---单道微量移液器:10 L、20 L、100 L、200 L、1000 L; ---多道微量移液器:8 道或 12 道,10 L; ---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 ---水平摇床; ---胶片观察灯; ---高压灭菌锅; ---酸度计; ---制冰机; ---冰箱。 4 DB13/T 5112—201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试剂及溶液配制 B.1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实验操作中均使用分析纯的试剂。 a) -巯基乙醇(C2H6OS); 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19H42BrN); c)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C10H14N2Na2O8); d) 聚乙烯吡咯烷酮 [(C6H9NO)n]; 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C4H11NO3); 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C2H5)2NCSSNa·3H2O]; g) 三氯甲烷 (氯仿)(CHCl3); h) 异戊醇(C5H12O); i) 异丙醇(C3H8O); j) 氯化钠(NaCl); k) 氢氧化钠(NaOH); l) 浓盐酸(HCl); m) 葡糖糖(C6H12O6); n) 无水乙醇(C2H6O); o) 硼酸(H3BO3); p) SSR 引物; q) dNTP; r) Taq DNA 聚合酶; s) 丙烯酰胺 (C3H5NO); t) 甲叉双丙烯酰胺 [(H2C=CHCONH)2CH2]; u) 四甲基乙二胺 [(CH3)2NCH2CH2N(CH3)2]; v) 琼脂糖; w) 过硫酸铵[(NH4)2S2O8]; x) 乙酸(CH3COOH); y) 硝酸银(AgNO3); z) 甲醛(CH2O)。 B.2 溶液配制 B.2.1 1 mol/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Tris-Hcl)(pH 8.0) 称取121.1 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解于800 mL水中,用盐酸调pH至8.0,加水定容至1000 mL。在103.4 kPa(121℃)条件下灭菌20 min,4℃储存。 5 DB13/T 5112—2019 B.2.2 4 mo l/L 氢氧化钠溶液(NaOH) 在80 mL水中加入16.0 g氢氧化钠,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加水定容至100 mL。 B.2.3 0.5 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EDTA—Na2)(pH8.0) 称取187.6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800 mL水中,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完全溶解, 冷却至室温,用4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0,加水定容至1000 mL。在103.4 kPa(121℃)条件下 灭菌20 min,4℃储存。 B.2.4 DNA 提取缓冲液 分别称取葡萄糖69.3 g、聚乙烯吡咯烷酮20.0 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1g ,溶解于500 mL水中, 再分别加入100 mL 1 mol/L Tris-Hcl(pH 8.0)溶液、10 mL 0.5 mol/L EDTA—Na2(pH 8.0)溶液, 定容至1000 mL。在103.4 kPa(121℃)条件下灭菌20 min,4℃储存。 B.2.5 DNA 裂解缓冲液 分别称取氯化钠81.7 g、聚乙烯吡咯烷酮20.0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0.0 g、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DIECA)1.0 g,溶于500 mL水中,再分别加入100 mL 1 mol/L Tris-Hcl(pH 8.0)溶液、40 mL 0.5 mol/L EDTA—Na2(pH 8.0)溶液,定容至1000 mL。在103.4 kPa(121℃)条件下灭菌20 min,4℃ 储存。 B.2.6 氯仿—异戊醇混合液 氯仿和异戊醇按照体积比24:1配制。 B.2.7 70 %乙醇溶液 量取70 mL无水乙醇,加水定容至100 mL。 B.2.8 TE 缓冲液 分别量取5 mL Tris-Hcl(pH8.0)溶液和1 mL EDTA—Na2(pH 8.0)溶液,定容至500 mL,在103.4 kPa(121℃)条件下灭菌20 min,4℃储存。 B.2.9 SSR 引物工作液 用超纯水分别将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配制成浓度为10 mol/L的工作液。 B.2.10 5×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硼酸电泳缓冲液(5×TBE) 分别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50.0 g、硼酸27.5 g溶于500 mL水中,再加入10 mL 0.5 mol/L EDTA—Na2 (pH 8.0)溶液,充分溶解,室温储存。 B.2.11 30 % 丙烯酰胺 分别称取丙烯酰胺290 g、甲叉双丙烯酰胺10 g,溶于600 mL水中,室温充分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 用0.45 mm滤器滤去杂质,置于棕色瓶中4℃储存。 B.2.12 10 %过硫酸铵溶液 称取过硫酸铵10.0 g溶于100 mL水中,4℃储存。 6 DB13/T 5112—2019 B.2.13 固定液 量取680 mL水,加入80 mL无水乙醇和40 mL乙酸,根据胶板数量调整固定液的量,现用现配。 B.2.14 渗透液 在1000 mL水中加入1.0 g硝酸银(AgNO3)充分混匀,根据胶板数量调整染色液的量,现用现配。 B.2.15 显影液 在1000 mL水中加入10 g氢氧化钠和5 mL甲醛,根据胶板数量调整显影液的量,现用现配。
DB13-T 5112-2019 棉花杂交种真实性和 纯 度 检 测 技 术 规 程 SSR 分子标记法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03: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