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38 大 DB5329 理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9/T 32—2016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2019 - 11 - 29 发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11- 29 实施 发 布 DB5329/T 32—2019 前  言 本规范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大理州农科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弥渡县俊峰特色经济林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大理州农科院药 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艳丽、杨生超、张金莲、许雪峰、丁成武、石琼芳、胡倩倩。 I DB5329/T 32—2019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大理州川续断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包装与储运、建立档案等基本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大理州境内适宜川续断栽培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8321.1~8321.8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川续断 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为川续断科(Dipsacaceae)川续断属(Dipsacus Linn.)多年生 草本植物。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海拔范围 最适宜区海拔为1400 m~2600 m。 4.2 气候条件 4.2.1 温度 年均温12 ℃~18 ℃,≥10 ℃的年活动积温5000 ℃以下。 4.2.2 降水量 年均降水量700 mm 以上。 1 DB5329/T 32—2019 4.2.3 日照时数 年日照时数1800 h 以上。 4.2.4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GB 15618规定。 4.2.5 灌溉水质 灌溉水质符合GB 3838和GB 5084规定。 4.2.6 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符合GB 3095和GB 9137规定。 5 种苗繁育 5.1 繁育方式 种子繁殖。 5.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90%,净度>90%,发芽率≥85%。 5.3 采种 5.3.1 采种田块选择 选择群体整齐,植株生长健壮田块采种。 5.3.2 采种时期 每年9~10月份,果实充实饱满,呈黄绿色。 5.3.3 采种后处理 采收种子置阴凉通风处后熟3 d~5 d,晒干或晾干,抖出种子,放室内荫凉干燥处保存。 5.3.4 选种 选择大小及饱满一致优质种子。 6 栽培技术 6.1 6.1.1 育苗移栽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用40 ℃~55 ℃温水浸泡10 h,捞出摊于盆内或放在纱布袋中,置温暖处催芽。每天 浇水1~2次,芽萌动时即可播种。 6.1.2 2 苗床地选择 DB5329/T 32—2019 选择背风、向阳,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作苗床。 6.1.3 播种 6.1.3.1 播种期 一般在3~4 月份播种,苗床期90 d~120 d。 6.1.3.2 播种方法 2 播前将苗床深翻晒垡,理墒前每m 施入4 kg~5 kg有机肥或50 g复合肥(N:P2O5:K20=15:15:15) 作基肥。苗床做成畦形,畦宽约80 cm~100 cm,做到墒平、土细、肥匀。随后播种前一天浇足底水, 2 湿润苗床,使床土持水4 cm~5 cm深。每m 播种量为2.5 g~3.0 g,播种结束后在床面上覆土约1 cm~ 1.5 cm,最后盖地膜或小拱棚覆盖,压实四周,保温保湿。 6.1.4 苗床管理 播种后3 d~4 d,揭膜透气3 h~4 h,床土粘重,水分过多,透气时间宜长。若土壤水分不足,要 适当补充水分。播种后10 d~15 d出苗。幼苗子叶展开后进行1~2 次间苗。苗床期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切忌过干过湿。 6.1.5 大田移栽 6.1.5.1 田块选择 选择向阳,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 6.1.5.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地晒垡,施足底肥,划线理墒,四周开挖排水沟。做到墒平、沟直、土细、 肥匀。 6.1.5.3 移栽 6.1.5.3.1 移栽时期 春播苗为5~6月份上旬移栽。 6.1.5.3.2 移栽苗龄 选取叶龄3~4 片真叶,株高10 cm~15 cm壮苗进行移栽。 6.1.5.3.3 移栽密度 2 一般栽培以100 cm~120 cm开墒,株行距30 cm×30 cm,每667m 定植6000~7000 株,供选种田块 2 每667m 定植4000~5000 株。穴深15cm ~20 cm,每穴种植1苗。肥力较高的田块株行距30 cm×40 cm, 2 2 每667m 定植5000~6000 株;肥力较低的田块株行距20 cm×25 cm,每667m 定植10000~15000 株。 6.2 直播栽培 6.2.1 田块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缓坡地种植,不宜连作。 3 DB5329/T 32—2019 6.2.2 整地 在移栽前每年3~4月份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耕地晒垡,划线理墒,做到墒平、沟直、土细、 肥匀。墒宽100 cm~120 cm、高20 cm,厢面呈龟背型,四周开挖排水沟。 6.2.3 播种 6.2.3.1 播种田块准备 播种前2 d~3 d对田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 6.2.3.2 播种时间 春播于5月~6月份播种。秋播于11月份播种。 6.2.3.3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条播3种。 6.2.3.3.1 撒播方法 2 种子与过筛细土按1:3比例混合均匀播种。每667m 用种量为0.8 kg~1.0 kg。播种后覆盖1 cm~ 1.5 cm薄土,或覆盖1 cm~2 cm松毛等覆盖物。 6.2.3.3.2 穴播方法 2 穴播行距30 cm~40 cm,株距20 cm, 穴深7 cm~10 cm为宜,每穴播种5~7 粒, 确保每667m 定植 9000 株~10000 株。播种后覆盖1 cm~1.5 cm薄土,或覆盖1 cm~2 cm松毛。 6.2.3.3.3 条播方法: 2 条播行距25 cm~30 cm开沟,播幅宽7 cm~8 cm、深3 cm,确保每667m 定植9000~10000 株。浅 沟播种,播种后覆盖1 cm~1.5 cm薄土,或覆盖1 cm~2 cm松毛。 6.2.4 出苗时间 播种7 d~10 d出苗。 6.2.5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度在60%以上。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定苗 大田直播苗高7 cm~10 cm时宜间苗。育苗移栽田块,在移栽15 d左右间苗,发现缺苗死苗及时补 2 栽,确保每667m 有效基本苗。 7.2 中耕除草 除草主要在苗期。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宜浅锄。一般当年播种田地除草2~3次,多年生 的每年除草1次。 4 DB5329/T 32—2019 7.3 施肥 7.3.1 施肥原则 施肥执行NY/T 496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登记的无“三证”化肥、生物肥料以及 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重施底肥、轻施提 苗肥。 7.3.2 施肥技术 7.3.2.1 底肥 2 结合整地,理墒每667m 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 kg~3000 kg,复合肥(N:P2O5:K20=15:15:15)50 kg, 16%普通过磷酸钙50 kg。 7.3.2.2 追肥 7.3.2.2.1 苗期 2 2 结合苗期除草,直播田块每667m 追施尿素15 kg。育苗移栽田块每667m 追施尿素20 kg。 7.3.2.2.2 返青期 2 每年入冬后每667m 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 kg。采用行间沟施或扒土穴施,施后覆土。第二年开始萌 2 芽生长,每667m 追施16%普通过磷酸钙50 kg。 7.4 灌水 7.4.1 灌水质量 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 5084规定。 7.4.2 灌水技术 要因地制宜适时灌水,灌水量以达墒面为宜。夏、秋季雨水较多,要注意排涝。第二年开始萌芽生 长期需及时灌水。 7.5 摘蕾、打顶 7.5.1 摘蕾 种植1年以上的川续断到7月份开始抽薹开花,除留种田外,大面积抽出的花蕾应及时摘除。 7.5.2 打顶 对生长特别旺盛的植株酌情打顶。 7.5.3 除叶 植株叶片生长旺盛的田块要适时摘除植株基部老叶、黄叶、病叶。 8 8.1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5 DB5329/T 32—2019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 4285规 定。 8.2 防治方法 8.2.1 农业防治 选用符合GAP规定的种子,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培育无病虫壮苗,规范定植,及时中耕除草,加 强肥水管理,合理进行植株调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8.2.2 物理防治 2 蚜虫等害虫用黄板进行粘捕。每667m 设置25~30 片,黄板扦插略高于植株。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可采用毒饵诱杀法,人工捕捉幼虫,桐叶诱杀法诱杀幼虫,糖醋液诱杀幼虫及黑光灯诱杀成虫等方法进 行防治。 8.2.3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蜂等防治蚜虫害虫,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根腐病等。 8.2.4 化学防治 川续断病害主要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主要为蚜虫和小地老虎,其主要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 9 采收与加工 9.1 采收 9.1.1 采收时间 春播川续断,栽培1年可采收,高海拔冷凉地区或直播川续断,通常种植2年采收。采收时间每年12 月至翌年1月。 9.1.2 采收方法 采收时,割除地上部分茎叶,采收地下部分根茎,除去泥土、芦头、须根。 9.2 初级加工 9.2.1 分级标准 鲜川续断根茎分为三级,一级直径≥2 cm;二级直径1 cm~2 cm;三级直径<1 cm。 9.2.2 加工方法 去除病根和杂质,按分级标准进行筛选分类。鲜根茎经过日晒或烘烤至半干后,集中堆置“发汗”

pdf文档 DB5329-T 32-2019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29-T 32-2019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329-T 32-2019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329-T 32-2019 大理州川续断栽培技术规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7:04: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