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8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T 103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樟树吴茱萸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evodia rutaecarpa in zhangshu 2018 - 07 - 03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4 实施 发 布 DB36/T 103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宜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樟树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樟树市药业局、江西省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小红,刘建文,方梅玲。 I DB36/T 103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樟树吴茱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樟树吴茱萸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樟树吴茱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WM/T 2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贸绿色行业标准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211:药材和饮片取样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1:杂质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第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灰分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吴茱萸 别名吴萸、辣子树,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多年生无刺灌木 或小乔木,高250cm~1000cm;幼枝、叶轴、小叶柄均密被黄褐色长绒毛,老枝赤褐色,有皮孔。树皮 暗红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对~4对,椭圆形至卵形,长5cm~10cm ,宽2.5cm~6cm, 先端短尖或忽尖,少有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罕有不明显的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淡黄色长柔毛, 厚纸质或纸质,有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偶成圆锥状,顶生;花轴粗壮,基部有苞片2 枚,上部的苞片鳞片状;花小,黄白色,萼片5,广卵形,外侧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内 侧密被白色长柔毛;雄花有雄蕊5枚,长于花瓣,花药基着,椭圆性,花丝被毛,退化子房略成三棱形, 被毛,先端4裂~5裂;雌花较大,具有退化雄蕊5枚,鳞片状,子房上位,圆球形,心皮通常5枚,花柱 1 DB36/T 1038—2018 粗短,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0.3cm,直径约0.6cm,熟时紫红色,表面有腺点;每枚心皮具有种 子1枚,卵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月~8月,果期6月~10月。 3.2 樟树吴茱萸 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生产的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适合本标 准要求的吴茱萸。 4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樟树吴茱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范围,见附录A。 5 要求 5.1 产地环境 5.1.1 地理及气候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 17.7℃,七月份平均气温29.3℃,1月份平均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大于 等于5℃积温6145.6℃,大于等于10℃积温5585.0℃。年降水量1710.7mm,多集中在3月~6月,约占全 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为1718.2h。无霜期273d左右,约在十月下旬初霜,2月底终霜。 5.1.2 种植环境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小于等于1000米,土壤pH值为5.1~6.5,土层厚度大于等于30cm。 5.2 选种与育苗 5.2.1 选种 选樟树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优良品种。 5.2.2 扦插育苗 5.2.2.1 苗地环境 选择在吴茱萸适宜种植区,苗地环境符合5.1的要求。 5.2.2.2 苗床要求 在所选的苗地上,苗床床面宽100cm~120cm,苗床四周挖排水沟,沟宽30cm沟深20cm。在扦插前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喷雾,并用塑料膜密闭消毒3天,于扦插前一天揭膜通风。 5.2.2.3 采穗和扦插要求 5.2.2.3.1 采穗时间 2 DB36/T 1038—2018 宜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上午10时以前进行,剪好的枝条应放于阴凉避风处,由下而上用枝剪剪取 短枝,以当天剪取当天扦插为宜。 5.2.2.3.2 插穗 苗木插穗应在吴茱萸优良品系健壮母株上选取1年~2年生的枝条。插穗长15cm~25cm(含2节~3 节),插穗上端剪成平口,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根左右捆成一捆,用500mg/kg萘乙酸蘸下 端切口1cm~2cm处,1s~2s后,取出后晾干。由下而上剪取,插穗上端剪口距离叶柄2cm~3cm,下端 剪口剪成一个平面的斜面,剪口平滑,不要撕破表皮,不可伤腋芽。 5.2.2.3.3 扦插要求 宜选择2月下旬~3月中旬的阴天,按株行距15cm×20cm,把处理好的插穗垂直插入整好的苗床 上,扦插深度为插条的1/2~2/3,枝条上端露出地面10cm左右,芽眼向上,扦插完毕,浇足一遍水。 5.2.2.4 苗圃管理 5.2.2.4.1 水分管理 苗床土壤保持65%~70%持水量,夏秋季干旱季节注意胶水保湿。 5.2.2.4.2 温度管理 生根发芽前,应将床面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切不可使苗圃温度超过30℃。阳光强烈时可 通过增加遮阳网的层数及揭膜通风或喷雾进行降温。 5.2.2.4.3 肥料管理 2 生根发芽后每隔7d~10d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水溶液一次,每667m 水溶液用量为 2 150kg。加强苗床管理,随浇水可冲施尿素,施肥量为10kg/667m ,一年出圃的苗木施肥次数不少于五 次。 5.2.2.4.4 病虫害管理 危害吴茱萸的主要病虫害有煤污病、锈病、褐天牛、柑橘风蝶、蚜虫等。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 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控制措施为主,强化实施物理防治措施,优化化学防治方法,杜绝高 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配方,推广精准无害化治理技术,用药次数和 用量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NY/T 393 的要求。 5.2.2.5 起苗 5.2.2.5.1 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最好。起苗前先对苗圃浇透水,苗木起土后按种苗质量等级指标进 行分级,包装。 5.2.2.5.2 吴茱萸种苗的分级标准 一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73.0cm、地径粗不小于 7.70mm; 二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65.0cm、地径粗不小于 6.50mm;三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56.5cm、 地径粗不小于 5.30mm。 5.2.3 根蘖苗 选择4年~5年生、长势旺成盛、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健壮单株吴茱萸作为母株。11月份至次年2 月间,从母株上剪取其1~2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要求发育充实,无病虫。剪成长20cm~25cm一 3 DB36/T 1038—2018 段,每段需有2个~3个芽。顶芽距上剪口 lcm~2cm,用500mg/L浓度的生根粉溶液快速浸蘸(20秒左 右)下切口lcm~2cm处,取出稍晾干后扦插。行株距按30cm×15cm。 5.3 栽培 5.3.1 选地 产地生态坏境应符要求5.1的要求。种植地选择在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海拔一般不超过1000m,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土层深度大于30cm,pH值5.1~6.5之间的微酸性壤土为宜。 5.3.2 整地 0 0 坡度15 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穴栽种,坡度15 以上坡地沿等高水平线挖定植穴,穴大小以直径 50cm,深50cm为宜。定植密度宜定为56颗~110颗/亩,挖定植穴时要注意将心土与表土分开堆放。 5.3.3 定植 在吴茱萸苗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时间内移栽定植。先施入底肥(施 1 次农家肥或施复合肥,施入量 为每株 0.2kg), 底肥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定植前苗木先用 50mg/kg 萘乙酸浸根 6h,再用泥 浆蘸根,然后定植。定植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株要及时补栽。 5.4 整形修剪 5.4.1 定形修剪 定形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吴茱萸。一般分三步完成,第一次在定植当年5月份进行,当吴茱萸株高 达到80cm~100cm时,留取50cm的主干,剪除上部多余部分,促其多发侧枝。第二次在定植当年落叶后 至次年发芽前,在向四周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条健壮枝条,培育成主枝,在每个主枝上培育出副 枝。第三次在定植第二年落叶后至发芽前,在副枝上选留3个~4个不同方向发育良好的侧枝作为结果 枝,使其成为矮干低冠、外圆内空、树冠开展、通风透光的自然开心树形。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冬季还 要适当地剪除过密枝、重叠枝、徒长枝和病虫枝;对枝条粗壮、芽苞饱满的枝条应保留,促其形成结 果枝。 5.4.2 老树更新 对于树龄在20年以上的老龄树,应以重修剪为主,促使老干更新复壮,对衰弱的结果枝进行短截 重剪,促长新枝,对主干和根系已衰退的应及时拔除,更换新株。 5.5 土肥管理 5.5.1 中耕除草 应适时中耕除草,使园内无杂草。中耕时宜浅,使表土疏松不板结为宣。可行间套种花生、黄 豆、西瓜等农作物,也可行间套种其他药用植物如除虫菊、菊花、益母草、桔梗、鱼腥草等药材,并 以套种作物的秸秆覆盖树蔸下。 5.5.2 施肥管理 5.5.2.1 施肥时间 每年在落叶后,沿树冠垂直投影外缘处开挖宽20cm、深30cm的环形沟,每年依次向外扩展。结合 深挖,每株施入腐熟农家肥或施复合肥10kg~15kg和钙镁磷肥0.5kg~1kg。每年分三次进行,第一次 4 DB36/T 1038—2018 在早春萌芽前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5月开花结果前以磷、钾为主,第三次在落叶后,以腐熟农家肥或 施复合肥为主。复和肥施入量:3年生以下幼树,每株0.2kg;3年生以上大树,每株0.5kg。6~7月开 花结果前,施1次磷钾肥
DB36-T 103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樟树吴茱萸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05: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