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120.10 B 38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5 - 22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22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DB35/T 1775—2018 * 2018 年 6 月第一版 2018 年 6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775—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1 5 种子繁育技术 ...................................................................... 2 6 育苗技术 .......................................................................... 2 7 大田生产 .......................................................................... 3 8 采收及采后处理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泽泻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6 I DB35/T 177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承天药业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阳区市场监督 管理局、建瓯市吉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饶溶晖、傅文明、江文清、谢冬容、周仕全、刘端华、肖翔、熊欣沁、陈敏健、 谢瑞华、刘龙钦、高杨前、胡忠全、暨国明、冯小强。 II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泽泻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繁育技术、育苗技术、大田生产、采收及采 后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泽泻药材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 《限制使用农药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567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泽泻 Alismatis rhizoma 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土壤 土壤pH值以5.0~6.0为宜,宜选疏松、排水透气性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水田,土壤应符合 GB 15618—1995中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 4.2 水质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中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 4.3 空气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 1 DB35/T 1775—2018 5 种子繁育技术 5.1 留种 在大田生产收获期,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块茎肥大的泽泻单株,摘除残叶,移栽于留种田。 次年春季摘除泽泻植株侧芽,留下主薹结籽、收种。 5.2 采收 当花薹上所结的种子50%以上呈现黄褐色时,分批采收成熟种子。将成熟种子的花枝秆中段以上部 分割下,扎成小把,悬挂在通风干燥处,阴晾干,待花枝上的种子种皮转为褐色完成后熟。选睛好天气 晒干后脱粒、过筛、贮藏。 5.3 种子选择及质量要求 选择种皮表面呈黄褐色,种子饱满,略有光泽。 种子纯度≥95%,净度≥90%,水分<15%,千粒重>0.27 g,发芽率>85%。 6 育苗技术 6.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棉布袋将种子包好,在常温活水中浸泡24 h,捞出沥干后,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浸种10 min~15 min,取出阴干待播种。 6.2 苗床选地与整地 2 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灌排良好的水田。每667 m 全层撒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1 200 kg, 生石灰75 kg,之后犁耙泥土至糊状。 平整后,开畦宽1.2 m、畦高15 cm左右,畦沟宽30 cm左右,待畦面表土收水后播种。 6.3 播种期 泽泻适宜播种期在7月25日至8月10日。 6.4 播种 6.4.1 播种量 2 每667 m 苗床用种800 g。 6.4.2 播种方法 将处理后的种子与100倍的草木灰充分拌匀,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用扫帚轻轻拍压畦面,使种子与 泥土粘合紧密,待畦面表土微干裂时灌浅水;或将处理后的种子,拌30~40倍的细土或细沙,混合均匀, 使种子与泥土粘结紧密,均匀撒播于苗床中。 2 DB35/T 1775—2018 6.5 苗床管理 6.5.1 苗床遮荫 泽泻幼苗喜阴不耐强光,播种后要搭设矮棚遮荫,棚高80 cm~100 cm,加盖遮阳网,棚内透光率 以60%~65%为宜。傍晚卷起侧边遮阳网,通风透气。苗高约10 cm时,拆除遮荫棚。 6.5.2 灌溉与排水 播种后2 d~3 d,排干水,畦沟保持5 cm~8 cm深的水层。大部分种子萌发5 d后,每晚覆水 2 cm~3 cm,早上排水晒苗。雨天注意排水。苗高5 cm~7 cm时,苗床畦面应经常保持3 cm~4 cm浅水, 水深不能超过苗尖。以后随着幼苗生长,应保持4 cm~5 cm深的水位,以防烫苗。 6.5.3 除草 苗高2 cm~3 cm时,人工拔除杂草。苗高10 cm左右时,再拔草一次。 6.5.4 间苗 结合拔草,进行间、补苗,去除密集、细弱苗,保留健壮苗。缺苗时,应移密补稀,苗行、间距控 制在2 cm~3 cm。 6.5.5 施肥 2 2 一般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 m 施尿素10 kg;移栽前7 d再施送嫁肥1次,一般每667 m 施 尿素15 kg。 7 大田生产 7.1 选地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肥沃水田。 7.2 整地 充分耙平整细,做到泥细、田平、水浅。 7.3 施肥 2 基肥每667 m 施入碳酸铵25 kg,钙镁磷肥50 kg,腐熟有机肥1 000 kg~1 200 kg。 7.4 移栽 9月中旬当苗龄45 d左右,泽泻苗长至4~5片叶,晴天时早晚或阴天移栽。株行距33 cm×35 cm, 2 密度每667 m 栽苗5 000~8 000株,插入土层深度3 cm~4 cm,每8~10行留一条40 cm宽的工作沟。 7.5 大田管理 7.5.1 补苗 移栽后3 d~5 d,及时进行查苗、补苗。 3 DB35/T 1775—2018 7.5.2 中耕除草 人工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在移栽后15 d左右,第二次在移栽后25 d左右。疏松植株四周表土,拔 除杂草,摘除泽泻病残叶,运出田外集中处理。 7.5.3 追肥 2 移栽15 d后第一次追肥,然后中耕除草,每667 m 撒施尿素10 kg和氮磷钾含量为16:16:16的硫酸 2 钾复合肥10 kg。移栽25 d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二次施肥,每667 m 施氮磷钾含量为16:16:16的硫 酸钾复合肥15 kg。 7.5.4 灌溉排水 移栽后至10月上旬,田间水层保持2 cm~3 cm;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田间水层深度保持3 cm~5 cm; 11月中旬后,逐渐排干至部分现泥。 7.5.5 去芽摘薹 10月15日至11月上旬,应结合中耕及时摘除侧芽和花薹。摘除花薹时从基部折断,不留残基。 7.5.6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 则。以农业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农药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567号)列明的禁用和限用农药。 7.5.6.1 农业防治 2 清除杂草及前茬作物根、茎,每667 m 施用生石灰50 kg~75 kg,机械翻耕。 7.5.6.2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危害症状、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7.5.6.3 物理防治 采取挂黄板或在田边树立频振式杀虫灯。 8 采收及采后处理 8.1 采收 当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大部分植株叶片枯黄时采收。用专用刀具沿其根的四周划开粘泥和 须根,拔出块茎,清除块茎表面的泥土与残叶。 8.2 产地初加工 将采后的泽泻块茎晾晒1 d~2 d后,焙床焙烤。焙床温度50 ℃~70 ℃,每隔24 h翻动一次,烤至 干硬,碰撞有清脆响声,趁热放至撞笼撞掉须根和粗皮。如此反复烘焙3~4次,撞笼去根2~3次,筛去 须根等杂质即可。 4 DB35/T 1775—2018 8.3 药材性状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要求。 8.4 包装 按泽泻等级分装。 8.5 贮藏 在干燥、通风、清洁卫生的仓库中储藏。 5 DB35/T 1775—201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泽泻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泽泻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表A.1 泽泻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病害种类 发生时期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的病斑较细小,圆形, 红褐色

pdf文档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775-2018 泽泻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11:0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