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8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2022 - 08 - 12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22 - 11 - 12 实施 DB53/T 113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DB53/T 1130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53/T 358《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与DB53/T 359《滇重楼品种评价技术规程》共同构成支撑滇重楼产业的地方标准体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镇沅桂花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大理林韵生 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丽英、董志渊、石亚娜、石瑶、胡明举、丛琨、张新华、汤国景、宋伟、袁 理春、李仙兰、苏包顺。 I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滇重楼林下栽培的产地环境、种子生产、种苗生产、林下栽培、采收、产地初加工、 包装、储藏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滇重楼林下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DB53/T 358 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滇重楼 ParidisRhizoma 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 3.2 林下栽培 under the forest cultivation 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的林下种植业。林地资源特指人工经济林地,如核桃、桃 树、苹果树、梨树和猕猴桃等果树林或人工松树林地等。 3.3 种苗 Seedling 由滇重楼种子繁育而成,3年生的幼苗。 4 产地环境 4.1 4.1.1 4.1.2 适宜种植条件 滇中、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海拔 700 m~3 100 m 区域,最适宜海拔为 1 100 m~2 700 m。 最适温度 16 ℃~23 ℃,年降雨量 700 mm~1 900 mm,空气相对湿度 50%~75%。 1 DB53/T 1130—2022 4.1.3 4.1.4 4.2 宜选南坡、西南坡或东南坡向种植,坡度不超过 25°。 人工林条件下种植,适宜透光率为 30%~40%。 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规定二级以上要求,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符合 GB 5084 规定二级以上要 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规定二级以上要求。 5 种子生产 5.1 留种 选择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壮植株进行留种。 5.2 传粉 5.2.1 昆虫传粉 保护蜂巢,利用留种地块周边大蜜蜂、中蜂等传粉昆虫传粉,传粉期不使用杀虫剂。 5.2.2 人工授粉 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晴天,在花粉囊开裂后3天~5天,用柔软的小毛刷或棉球等工具在每个花 的雄蕊和柱头上轻轻蘸涂进行授粉。 5.3 采种 当果实裂开,外种皮为深红色时,将果实剪下,采收种子。分期分批采收。 5.4 采后处理 将采收后的果实除去果肉,室内阴干至含水量16%左右,将阴干后的种子装入透气容器中,置于遮 荫、温度为3℃~20℃的环境中储藏,储藏时间不超过12个月。 5.5 种子质量 5.5.1 感官质量 饱满、无腐烂霉变,种子净度95%以上。 5.5.2 等级要求 种子质量应达到表1规定的三级及以上要求。 表1 2 滇重楼种子质量等级 级别 发芽率(%) 生活力(%) 千粒重(g) I级 ≥80.0 ≥90.0 ≥30.0 II级 75.0~79.9 85.0~89.9 25.0~29.9 III级 70.0~74.9 80.0~84.9 15.0~24.9 DB53/T 1130—2022 6 种苗生产 6.1 育苗 选地整地,苗床准备,搭建建荫棚,播种和苗期管理,参照 DB53/T 358 的规定执行。 6.2 灌溉设施 宜布局喷灌或滴灌等灌溉系统。 6.3 起苗时间 幼苗培育3年即可起苗移栽到林下种植。 6.4 起苗方法 6.4.1 6.4.2 6.4.3 6.4.4 6.4.5 6.5 起苗时应确保苗床土壤湿润。 土壤过干的苗圃地起苗前 2 天~3 天应灌水至土壤湿润。 从床面一边开始起苗,不应损伤根茎及须根。 捡出机械损伤的种苗和有病虫害危害的种苗单独存放。 随起、随运、随栽。 种苗质量 6.5.1 感官质量 植株整体形态健壮,根须完整,无病斑、虫害和损伤。 6.5.2 等级要求 种苗质量应符合表 2 III 级及以上的要求。 表2 7 种苗分级 等级 株高(cm) 根茎直径(cm) 根茎长(cm) 根茎重(g) 叶片数 I级 ≥15.0 ≥1.5 ≥3.0 ≥10.0 4片叶以上 II级 12.0~14.9 1.0~1.4 2.0~2.9 5.0~9.9 4片叶以上 III级 8.0~11.9 0.5~0.9 1.0~1.9 3.0~4.9 4片叶以上 林下栽培 7.1 林地选择 7.1.1 7.1.2 7.1.3 7.1.4 7.2 25°以下阳坡地,透光率 30%~40%的人工林地。 宜选择松树、板栗、核桃、桃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林。 林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质殖,排水和保水性能好。 重黏土、盐碱地、低洼地和干旱瘠薄的林间地块不宜种植。 林地清理 清除杂草、灌木、藤本植物,并移出林外处理。 3 DB53/T 1130—2022 7.3 整地作床 7.3.1 7.3.2 7.3.3 7.4 深翻约 30 cm,捡出石块、灌草残茬,移至田外灭虫灭菌处理。 2 晒垡 15 天后,于林地表面每 666.7 m ,均匀撒施腐熟的农家肥 2 000 kg。 细碎耙平,作床宽 100 m~120 cm、高 25 cm,沟宽 30 cm。 栽培时间 春栽时间为2月底至3月,秋栽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 7.5 栽培方法 按株行距15 cm×15 cm,开5 cm~6 cm深的沟,将种苗放入沟内,理顺须根,芽头向上,覆土搂平, 稍加镇压,再在床面上盖一层厚2 cm的松针或碎稻草,浇透水。 7.6 栽后管理 7.6.1 灌溉 灌溉至土壤含水分率大于30%,沟内不积水。灌溉水质应达到GB 5084的二类水质标准以上。 7.6.2 除草 田间宜无杂草,不使用任何种类的化学除草剂。 7.6.3 秋冬季管理 2 每年秋冬季,清除地上部分枯黄茎叶,集中到林外销毁。于种植床表面每666.7 m 均匀撒施1 000 kg~ 1 500 kg腐熟农家肥保湿增肥。保持土壤含水率在30%以上。 7.7 病虫害防控 7.7.1 7.7.2 7.7.3 7.7.4 7.7.5 8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茎秆软腐病和灰霉病。 主要虫害有金龟子、蛴螬和地老虎等。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农药应选择国家允许使用的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 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附录 A。 采收 8.1 采收时间 移栽后5年~6年后,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滇重楼地上部分茎叶枯萎后采收。 8.2 8.2.1 8.2.2 土。 8.2.3 4 采收方法 晴天采挖。 割去枯萎的茎叶,用洁净的条锄在畦旁开挖 30 cm 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出根茎,抖去泥 不应损伤根茎。 DB53/T 1130—2022 9 产地初加工 9.1 分选 于洁净的分选室中拣出茎叶、草等杂质,并将病根、受损伤根茎与完整根茎分别堆放。 9.2 清洗干燥 将分选后的根茎清洗后,放晒场上晾晒干燥或用烤箱(50 ℃~60 ℃)烘干至含水量≤12%。晾晒 或烘干时宜经常翻动,逐步搓、擦去除须根。 5 DB53/T 1130—202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 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见表A.1。 表 A.1 滇重楼林下栽培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 病害 危害 易发 名称 部位 病期 症状和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技术 病原主要为柱隔孢菌(Ramulari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逐渐 扩大成为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叶斑中间枯白或黄褐色, 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产 (1)收获后清洁田园, 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 将枯枝病残体集中烧 叶斑 直至植株死亡。病菌一般在病叶、土壤或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 毁,消灭越冬病原; 第 2 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 (2)发病前采用预防 雨飞散,传到滇重楼植株上,侵入体内引起初侵染。发病后,新 性药剂处理,发病后采 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传播又引起多次再侵染。高 用治疗性药剂处理。 8 月~ 病 叶片 9月 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多在 8~9 月发病,10 月逐渐减少。植株生长不良,老叶易发病;栽植过密, 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排水不良的涝洼地,连作田及田间杂草丛生 容易发病。 病原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属半知菌亚门。此病主 要侵染根茎,发病初期根茎产生水渍状褐色坏死斑,严重时整个 根茎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维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湿度 (1)及时挖除病苗; 根腐 病 大时,根茎表面产生白色霉层。由于根茎腐烂病株易从土中拔起。 根茎 5月~ (2)雨季及时排水; 发病植株随病害发展,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 8月 (3)发病后采用治疗 最后整株枯死。根腐病为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的残存病
DB53-T 1130-2022 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8:36: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