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7.080.01 CCS B08 呼 1507 伦 贝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orage of seed potatoes 2022-06-22 发布 2022-09-22 实施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07/T 7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华晟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波、王景顺、李辉、于晓刚、敖翔、任珂、于平、汤存山、刘秩汝、王贵平、 张晓莉、毕秀丽、陈东、梁春兰、毕晓伟、孙宇鑫、庄晓斌、刘莹、王晓丽、多乐。 I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的种薯收获、晾晒和选薯、运输、贮藏、贮藏管理、检验和出库。 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市马铃薯种薯贮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种薯收获、晾晒和选薯 4.1 收获 4.1.1 原原种收获 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季节,确定收获时节。收获前实时控制水肥,晴好天气收获。 4.1.2 原种收获 当田间马铃薯70 %的茎、叶枯黄时收获。 4.2 晾晒 4.2.1 原原种晾晒 晾晒3 d~7 d,至薯块表皮老化。 4.2.2 原种、一级种、二级种晾晒 收获后,在田间以小堆堆放,晾晒至表皮干燥,泥土能自然脱落后进行装袋,防止暴晒、冻害,避 免在收获、运输过程中碰撞、挤压而造成各种伤害,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4.3 选薯 1 DB1507/T 72—2022 选择薯皮干燥、无病块、无烂薯、无伤口、无破皮、无冻伤、无泥土及其他杂质的种薯。按照品种、 分级要求,选择品种纯度一致的种薯入窖(库)贮藏。 4.4 包装 原原种采用适宜大小的纱网兜,原种、一级种、二级种采用透气性良好、30 kg容量包装袋。 5 运输 5.1 装车高度 不应超过10 层(即2 m),整齐码放,保持通风。 5.2 装卸要求 装卸的过程中应轻装轻放,不应抛袋及踩踏。 5.3 运输过程防护 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雨、防晒、防冻、防机械损伤等措施。 5.4 装仓机距离要求 散装马铃薯在入库时,装仓机距离输送带之间跌落高度应低于30 cm,运输机运行速率不超过30 m/min,装仓机应设置成自动摆动形式,避免出现堆山状,垛顶表面应平整。 6 贮藏 6.1 制定入库计划 根据品种、种薯级别、田间质量检验结果和测产结果,确定贮藏库及其种薯入库数量,制定详细的 入库计划,应留有周转库供分选时使用;不同产地、不同地块的种薯分开贮藏,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 种薯分库贮藏。 6.2 贮藏库的准备 通风库的准备应注意以下事项: a) 通风库应具备通风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监控等条件,以及必要的装卸和照明等设备; b) 贮藏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c) 入库前贮藏库地面、墙面、设备等应清除残留、清洗、清洁;干燥条件下通风换气10 d~15 d; d) 消毒:对贮藏库地面、墙面、库顶、库门、风道及入库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可用硫磺粉或 因赛格烟剂进行48 h熏蒸消毒,石灰粉撒施地面消毒;消毒后通风48 h方可入库; e) 贮藏库的外墙和屋顶应是隔热和密封的,以消除外界空气的影响;防潮层应放在贮藏库(外墙) 温度较高的一侧,以减少水蒸气的渗透; f) 对于可移动的木箱、支架、通风管道、入库设备等物品也可阳光晾晒消毒。 6.3 2 贮藏方法 DB1507/T 72—2022 6.3.1 散装 入库前先放置通风道,种薯堆高不应高于4 m。 6.3.2 袋装 入库前先放置通风道,入库时堆垛与墙空隙1 m,堆高以4 m为限。 6.3.3 堆垛标识 贮藏的每个堆垛应单独的建立贮藏标识,包括品种、产地、入库日期、种薯级别、种薯数量、库房 号、堆垛号等信息。 6.4 贮藏要求 6.4.1 原原种 按1 g以下、2 g~4 g、5 g~9 g、10 g以上规格分级分类贮藏。 6.4.2 原种 6.4.2.1 袋装(堆) 按照每垛七层五袋放置,垛距30 cm左右,排距50 cm。 6.4.2.2 贮藏量 应符合GB/T 29379-2021中8.2的规定。 6.5 温湿度 贮藏温度保持在1 ℃~4 ℃,贮藏初期最适温度4 ℃;贮藏中期的温度控制在1 ℃~3 ℃;贮藏末 期温度控制在4 ℃;注意保暖通风,防止冻害,库内湿度控制在85 %~90 %。 7 贮藏管理 7.1 通风 入库后应进行7 d通风,通风道温度保持在10 ℃~15 ℃,若低于10 ℃应启用内部循环来保持温度, 机械损伤马铃薯伤口处形成木栓层或老化干燥,即通风完成。 7.2 降温 每天降温0.2 ℃~0.5 ℃,直至垛内温度降到4 ℃,之后维持在1 ℃~4 ℃。堆垛温差小于1 ℃, 以避免堆垛顶部冷凝水的产生。 7.3 湿度 库内湿度应维持在90 %以上。 7.4 二氧化碳 3 DB1507/T 72—2022 二氧化碳含量应保持在0.5 %以下。 7.5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要点: a) 各贮藏阶段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时通风换气; b) 贮藏库应有专职技术人员管理,每天监控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情况进行通风换气、 调节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定期监测薯块的发芽、失水状况和库内冷凝水发生情况; c) 应定期校验温湿度等监控测量设备; d) 贮藏库应防虫、防鼠、防雨、防冻; e) 随时观察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剔除病、烂薯,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害。 8 检验 8.1 一般检验 包括检查设备和测量工具以及检验马铃薯的外观(潮湿或腐烂)。 8.2 详细检验和通风检验 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a) 在每次通风操作前,应测量贮藏库内的温度,至少测量两个点(堆垛的上层和下层),根据测 量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通风以及采用的空气来源; b) 在利用外部空气或混合空气通风时应对温度进行监控,并应适当控制外部空气的引入量; c) 当达到要求的温度时(见6.5),应停止通风,所有的通风口应完全封闭; d) 在利用外部或混合空气通风时,直接吹到堆垛前的空气温度应不低于0 ℃。 8.3 检验后的操作 检验后应进行的操作: a) 顶层的马铃薯如果出现潮湿,应采用内部空气通风; b) 马铃薯如果出现腐烂,应立即去除腐烂的马铃薯。 9 出库 9.1 分选 根据出库计划,及时对库内种薯进行分选,淘汰贮藏期间产生的病烂薯,种薯质量在出库前应满足 马铃薯脱毒薯和种薯质量的要求。 9.2 温湿度调整 仓储库内温度升至7 ℃~10 ℃,相对湿度调至80 %,开始出库。 9.3 9.3.1 4 标识 标签内容 DB1507/T 72—2022 用于销售的种薯,包装物应加注标签,注明品种、级别、重量、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证号、 产地、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标签应符合GB 20464的规定。 9.3.2 标签材质 标签应选择韧性大、防雨防潮、不易涂改、不易损坏的材料制成。 9.4 出库完成后续工作 9.4.1 库内清理 出库后,应及时清理库内杂质、尘土等,不留死角,墙壁、地面、库顶应清理干净。 9.4.2 库内清洗 出库后,应及时清洗设备,不留死角。 5

pdf文档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1 页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2 页 DB1507-T 72-2022 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2:51:1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