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61.020 CCS Y 76 ICS 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2215—2020 仫佬族服饰 2020 - 12 - 21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1 - 22 实施 发 布 — DB45/T 2215 2020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型号规格 .......................................................................... 3 5 服饰款式 .......................................................................... 3 附录 A(规范性) 仫佬族服饰裁剪图和结构分解图 ........................................ 18 附录 B(资料性) 仫佬族服饰实物图 .................................................... 26 I — DB45/T 2215 2020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市 场监督管理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河池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琨、蔡旭平、徐钦波、王全永、刘福、莫佳琳、彭英知、银清、罗超雁、 刘治福、欧颖、唐艳琼、唐小笛、梁筱敏、欧燕芳、罗孝思、王仕伦、彭茂锋、汪薇、朱华平。 II — DB45/T 2215 2020 引 言 仫佬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布在宜州、融水、柳城、忻 城、都安、柳江、环江、金城江等县(自治县、区)及柳州市郊。 仫佬族自称伶或谨,他称布谨、姆佬。仫佬族源于古代我国南方的百越族群。秦汉时称为骆越、西 瓯部族。宋以前被包括在僚族的泛称之中。元时被称为木娄苗、木娄,明以后称为伶、姆佬。1956年2 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认仫佬族为单一民族。 仫佬族人民衣着简朴,服色尚青。《广西通志》记载“宜山僚名姆佬,衣色尚青,男衣短狭,女则 短袂长裙”。过去仫佬族男子都穿对襟无领上衣、长裤,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长裤,下穿草鞋,赤脚 的不多。老年人常戴硬沿平顶“碗帽”,青壮年多戴瓜皮碗帽或扎青布头巾,小孩喜戴无顶绒绣“花帽”, 前沿饰以银质或铜质的小佛象、小铃铛。一般妇女都穿大襟上衣,长裤。年老妇女腰上都束青色围裙, 系带用黑白相间的棉线织出精致的几何图案,裙边还用抽纱拧线编成网状花纹,朴素而雅观。妇女未嫁 者梳辫,出嫁后挽髻,年青女子额前有“刘海”,老年妇女多用青布巾包头。 仫佬人民大多穿由妇女自制布鞋或草鞋。男子多穿云头鞋,即一种布质平底鞋,分圆口、方口两种, 鞋头较宽缝并叠成云纹状,鞋底触地面涂抹多层桐油,具有结实耐穿、保暖、防潮、抗湿的特点。妇女 多穿尖头鞋,鞋头用彩丝绣上草虫花朵,精工制作。草鞋种类多,也较精致。未婚男子赶圩、“走坡” 多穿布底棉线麻草鞋,未婚姑娘则穿布底绒线麻草鞋,这两种鞋制作讲究,均用布料做底,棉线草鞋鞋 面用白棉线编织而成,朴素大方;绒线草鞋鞋面用彩色绒线编织,鞋头缀个大绒球,十分美丽。 仫佬族妇女的装饰品喜欢用白银和玉石制作。银制饰品有:银针、银钗、银簪、银镯、银戒指、银 环。银环和银钗平时都不戴,仅在出嫁或作客时才佩戴。玉制饰品有玉簪、玉镯。 仫佬族的刺绣历史悠久、水平也较高,可以在鞋面刺绣,可以在手帕上刺绣,最突出的是在背带上 刺绣。仫佬族背带刺绣,是在背带芯布进行的手工艺刺绣,常用各种有色丝线编织花卉、虫鸟,精美鲜 艳,栩栩如生,是外婆把背带送给自己女儿生小孩满月时的礼物,也有朋友赠送的。 本着记录和传承仫佬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目的,特制定以传统服饰款式为主的服饰标准,对服饰的特 征元素进行固化,从而有效保护和传承仫佬族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仫佬族服饰,并推动当 地仫佬族服饰产业的发展。 III — DB45/T 2215 2020 仫佬族服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仫佬族服饰的术语和定义、号型规格及服饰款式。 本文件适用于仫佬族传统服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35(所有部分) 服装号型 GB/T 2703 鞋类 术语 GB/T 15557 服装术语 FZ/T 80008 缝制帽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03、GB/T 15557、FZ/T 80008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布 棉线织成布后,以蓝靛和青杠树皮作染料,经多次浸泡、清洗、晾干、复染、晒干等工序制成的布 料。 3.2 头勒 又称包头,仫佬族儿童、老年妇女头上常戴或扎的较窄的头箍。 3.3 麦秆帽 又称席帽,由麦秆芯编制而成的草帽。 3.4 竹雨帽 由竹子和竹叶编制而成的帽子,有方眼帽、六角眼帽、圆顶帽、尖顶帽等品种。 3.5 碗帽 由6片三角形布料拼合,形似碗状,仫佬族男子常戴的青布帽。 1 — DB45/T 2215 2020 3.6 花帽 绒绣或前沿饰以银饰、铜饰或绒球的刺绣布帽。 3.7 配饰 银质、铜质或玉质的耳环、发钗、项圈、项链、手镯、戒指等饰品。 3.8 对襟上衣 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的上衣。 3.9 琵琶襟上衣 大襟掩至胸前,不到腋下,而与摆边成垂直延伸,后又转成横线,在中心线上再成直线的上衣,常 见有5颗一字布扣。 3.10 大襟上衣 领口、袖口滚粗边,有4层嵌边领(俗称四领)的宽袍阔袖满襟上衣。 3.11 长裤 长度到脚踝的直筒裤。 3.12 抱单 双侧缝制,中间夹棉或不夹棉,正面刺绣或扎染的正方形童用布单。 3.13 围裙 青色土布制作,系带编织有几何图案,边沿有网状花纹的腰间围布。 3.14 藤麻草鞋 以藤、麻为原料编制而成的鞋。 3.15 棉线草鞋 以布做底,鞋面用棉线或绒线编织而成的鞋。 3.16 云头鞋 鞋头较宽,鞋面有云纹状缝线的布质平底鞋。 3.17 尖头鞋 鞋头较尖,鞋面用丝线刺绣有吉祥图案的布质平底鞋。 2 — DB45/T 2215 2020 4 型号规格 4.1 4.2 服装号型设置按 GB/T 1335 的规定使用。 服装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 GB/T 1335 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5 服饰款式 5.1 服装效果图 服装效果见图1、图2。 图1 男子服装效果图 图2 女子服装效果图 3 — DB45/T 2215 2020 5.2 头帽 5.2.1 头勒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款式:以较窄的布环绕缝制而成,周围饰以民族特色图案,样式见图 3。 图案纹样:上下镶鱼纹边,中间绣有石榴花、牡丹、梅花、向日葵等图案。 色彩表现:以黑色、蓝靛或褐色为主。 材料:底布为棉制土布,面料、刺绣以丝绸、锦缎、棉布、纺织土布为主。 刺绣工艺: 有平针绣、布贴绣、剪纸绣、绒绣、卷绣、绞绣等,一般以剪纸平针绣法为主。 图3 头勒 5.2.2 麦秆帽 5.2.2.1 5.2.2.2 5.2.2.3 5.2.2.4 5.2.2.5 款式:帽檐宽大,边沿微微上翘,帽顶较高,帽墙呈筒状的编制草帽,样式见图 4。 图案纹样:草辫编织纹路等图案。 色彩表现:一般以小麦秸秆原色为主,增白后有米白色。 材料:以小麦秸秆为主。 制作工艺:麦秆石灰水煮→增白→自然晾干→编织草辫→缝制,全手工完成。 图4 麦秆帽 5.2.3 竹雨帽 5.2.3.1 4 款式:帽檐宽且平,帽顶较低,帽墙呈锥状的编制竹帽,样式见图 5。 — DB45/T 2215 2020 图案纹样:竹织方眼、六角眼等图案。 色彩表现:晾干的竹篾、竹叶自然色。 材料:以竹片、竹篾、竹叶为主。 制作工艺:经将竹筒破片加工成竹篾,由竹篾编成一疏一密两个竹帽框架,然后按照上密下 疏的顺序叠加在一起,(两个竹帽框架)之间有序铺设多层竹叶,帽顶加桐油纸或伞布防水,最后用竹 篾缝边固定等工序,全手工完成。 5.2.3.2 5.2.3.3 5.2.3.4 5.2.3.5 图5 竹雨帽 5.2.4 碗帽 款式:由 6 片三角形布料拼合的青布帽,因形似碗,故名“碗帽”,老年人常戴硬沿平顶“碗 帽”,青壮年多戴瓜皮碗帽。 5.2.4.2 图案纹样:纯色,无图案。 5.2.4.3 色彩表现:黑色。 5.2.4.4 材料:以呢、绒等为主。 5.2.4.5 制作工艺:经竹片或木片做成帽框,加黑色呢、绒等布料围拢、覆盖成型,再经手工缝合而 成。 5.2.4.1 5.2.5 花帽 款式:绒绣或前沿饰以银饰、铜饰或绒球的刺绣布帽,为仫佬族小孩戴,样式见图 6。 图案纹样: 以银质或铜质的小佛像、小铃铛作配饰,帽边用有色丝线、绸缎刺绣、花卉图案等 装饰。 5.2.5.3 色彩表现:色彩缤纷,呈华丽的格调。 5.2.5.4 材料:以土布、纺织布为底,刺绣以丝绸、锦缎为主。 5.2.5.5 制作工艺:以棉布做里层,中间添加绒、棉,外层用纺织土布及修饰品经手工缝制而成。 5

pdf文档 DB45-T 2215-2020 仫佬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215-2020 仫佬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215-2020 仫佬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215-2020 仫佬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2 02:06: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