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5 黑 DB23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2020- 08 -24 发布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09 -23 实施 发 布 DB23/T 2666—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泰来县应急管理局、黑河市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应急 救援保障中心、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苗圃、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兴山林场、黑龙江省 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青山林场、黑龙江图宏森林防火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同欣、孙龙、窦旭、李飞、陈爱民、王大川、王丽娜、郑宏、刘桂英、宫莉、 王英泽、杨雪秋、姜超、翟甡。 I DB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林火灾的火情侦察、制定扑救计划、灭火战术、人工林幼林与成过熟林火灾扑救 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林火灾的扑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79—2006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 火情侦察 3.1 侦察内容 初发火的面积,森林可燃物类型,风向、风速、蔓延速度、火焰高度、火锋对流柱的高度、火的发 展趋势;火场周围情况和灭火可以利用的条件;火灾发生地点、进兵路线,周围有无危险源和重点保护 目标。 3.2 侦察方法 卫星侦察、乘飞机在空中观察、无人机侦察、瞭望塔观察、地面侦察。 4 制定扑救计划 4.1 制定扑救计划的内容 a) b) c) d) e) f) 4.2 出动扑火队伍数量,火线各个部位投入兵力数量; 地面上用什么机械运输,从哪调人,走哪几条路线,什么时间到达指定火线扑火最为有利; 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扑火条件,应采取什么扑救技术及战术战法; 后勤供应怎样解决,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发生浪费; 在图上标明火场坐标和火势发展情况; 火灾扑救安全保障措施。 实施扑救计划的条件 a) b) 各带队指挥员,应是经过训练的和具有实际扑火经验者; 扑火队员应是训练有素,多数具备实战扑火经验者; 1 DB23/T 2666—2020 c) d) e) 4.3 扑火工具和手段对扑灭正在燃烧的森林可燃物非常有效; 有必需的通信工具和运输工具; 有必要的后勤保障措施。 扑救计划的调整 整个扑救过程应随火场态势变化调整,做到不断侦察、不断修订扑救计划。 5 灭火战术 5.1 分兵合围战术 应采取“阻、打、清”相结合,根据火线长度和难易程度,将火线分段;按火场大小,分段扑打,各 扑火队之间应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5.1.1 一点两面式 扑火队员多点进入,兵分两路,背向扑打,直至合围。 5.1.2 递进式 对火势弱、火速慢的火场,扑火队可分为 2 个~3 个小组,同方向、短距离,交替超越接力式向前 扑打合围火场。 5.1.3 四面包围式 火势较弱时,应快速多点进入火场,全线展开,快速扑打。 5.1.4 对进夹击式 火势较强,或难于扑救的火线、火头,应集中力量,从两翼开始夹击火头,直至在火头前端衔接。 若火场横向距离长,交通不便,无法从两侧进入时,应从一侧突破,部分扑火队员横穿火场,实现两侧 夹击。 5.2 单点突破,长线对进战术 当火线发展成环状封闭圈,在布设扑火队伍时应集中兵力,选择火线薄弱地段突破,并以此为基点, 把兵力一分为二,各自沿火线扑打,边扑边进,直至2组扑火队会合为止。 5.3 逐个歼灭战术 这种方法宜在深夜或凌晨使用,把扑火队伍分成若干小分队,分段包干,逐段扑灭。 6 人工林幼林火扑救技术 6.1 地面直接灭火 用消防工(机)具直接扑打明火、喷(撒)土灭火和清理余火。 6.1.1 人工扑打 用扑火工具(二号工具、三号工具、扑火拍等)直接扑打,扑灭已着火的可燃物。 6.1.2 风力灭火 a) 火焰高度≤0.5m 时,用单台风力灭火机; b) 火焰高度为 0.5m~1.0m 时,用双台或三台风力灭火机; c) 火焰高度为 1.0m~1.5m 时,用四台风力灭火机; d) 火焰高度为 1.5m~2.0m 时,用五台风力灭火机。 2 DB23/T 2666—2020 6.1.3 以水灭火 a) 森林消防车灭火。森林消防车可在火线外侧适当距离向前行驶,配合两支水枪灭火,边行驶边 灭火; b) 水泵灭火,可根据一个泵配合四个灭火人员、三个灭火人员、两个灭火人员的组合灭火。 7 人工林成过熟林火扑救技术 7.1 地表火扑救技术 7.1.1 人工扑打 方法同 6.1.2。 7.1.2 以水灭火 方法同 6.1.3。 7.1.3 以火灭火 7.1.3.1 有控制线点烧 可利用公路、铁路、小溪、河道、沙石裸露地带等作为依托点放迎面火。 7.1.3.2 无控制线点烧 a) 开设宽度为 4m~6m 的控制线,若坡度较大林地,在开好从山脊到山脚的垂直控制线上,每 隔 5m~6m 点火,也叫“梳形”点火法; b) 在欲作控制线地段逐段点火,火线长度 10m 左右,待烧到 2m 宽左右,扑灭外侧火,让内侧 火迎着蔓延过来的火。点火距离可隔一两个山头,适于阻截急进地表火。 7.1.3.3 “抽条式”点烧 在距火头下风向适当地段,利用已有屏障或临时开设防火线,贴防火线火蔓延来的一侧分别在 2m、 5m、10m、15m 处点几条火线,适于阻截火向下风头方向蔓延。 7.1.3.4 梯形点烧 在火线前方先烧出一条控制线,点火后,后撤 20m~30m,烧第二条火线,再后撤点第三条火线, 扑灭最后一条火线的外侧。 7.2 树冠火扑救技术 7.2.1 地面间接灭火 a) 在火线前方喷洒泡沫灭火剂或其它化学灭火药剂,建立不燃阻隔带; b) 在火线前方,开设生土阻隔带; c) 在火线外围挖防火沟阻截地下火蔓延。 7.2.2 增雨灭火 按 LY/T 1679—2006 的规定执行。 7.2.3 飞机吊舱灭火 利用飞机吊舱,将水或阻燃剂对准火头或火线进行灭火作业。 7.2.4 以火灭火 在火蔓延的前方点迎面火。应是一段接一段点火。 7.2.5 有控制线点烧 利用林区天然屏障,如公路、林区小路、河流、农田等为控制线,迎着火头方向点火。 7.2.6 无控制线点烧 3 DB23/T 2666—2020 首先开设宽度为 4m~6m 的控制线,若坡度较大林地,在开好从山脊到山脚的垂直控制线上, 每隔 5m~6m 点火,也叫“梳形”点火法; b) 在欲作控制线地段逐段点火,火线长度 10m 左右,待烧到 2m 宽左右,扑灭外侧火,让内侧 火迎着蔓延过来的火。点火距离可隔一两个山头,适于阻截急进树冠火。 7.2.6.1 “抽条式”点烧 方法同 7.1.3.3。 7.2.6.2 梯形点烧 方法同 7.1.3.4。 7.2.6.3 利用迎面火 对直接扑打困难的火线,前方又有重要保护目标、地形复杂、火线长且弯曲,应在统一指挥下利用 点迎面火。可在林草结合部翻生土带,喷洒化学阻燃剂或喷水等方法开设隔离带,或通过人为控制火烧 法开设隔离带,作为点迎面火的屏障。对两山间的低下处燃烧猛烈的火,应通过开隔离带后点迎面火等 方法使林火“上不翻山,下不过沟”。 可燃物载量大,火强度高的急进树冠火,宜采用点迎面火的方式进行扑救,不应直接扑打。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2666—2020 人工林火灾扑救技术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30: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