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40.30 B 90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farmland mulch film residue 2020 - 09 - 30 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0 - 30 实施 发 布 DB37/T 417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烟台市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海阳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凯、王莉、葛晓轩、李德伟、张相松、张晓龙、曲日涛、王凌云、张晓华、 丁锁、宁传丽、许淑桂。 I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地膜残留量的监测方法、测定与评价、技术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农田地膜残留的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413 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其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4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监测方法 4.1 采样点确定 根据覆膜作物种类、种植面积、覆膜方式和比例、覆盖年限来确定采样点。采样点应代表当地地膜 应用和残留现状,保证采集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4.2 采样点资料收集 4.2.1 基本信息 行政区划、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地块面积、土壤类型等。 4.2.2 农业生产情况 覆膜作物、地膜投入量、覆盖方式、田间覆盖比率、覆盖时间等。 4.3 器具准备 4.3.1 工具 铁锹、铁铲、尼龙或不锈钢筛子(筛孔规格为8目~10目)、铁签或木签(长度约30 cm~50 cm)、 尼龙粗线、便携式铁锤、帆布(2 m×2 m)等。 4.3.2 器材 照相机、GPS、卷尺、样品袋、电子天平(0.001 g精确度)、洗涤剂、残膜预处理微波清洗器等。 1 DB37/T 4176—2020 4.4 采样时间 作物整地播种前和作物收获后分别采样。 4.5 采样点布设 4.5.1 布设原则 在覆膜作物、地膜投入量、地膜覆盖方式等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均匀布点。采样点选在相对平坦、 稳定的农田里,应避开池塘、沟渠、地头等地膜残留异常点,离铁路、公路300 m以上。 4.5.2 布设方法 采样点布设采用5点法。面积小,地势平坦地块,采用“梅花点法”或“对角线法”;面积中等, 地势整齐的地块,采用“棋盘式法”;面积大,地势不平坦的地块,采用“蛇形线法”。 每个样方距离10 m左右,每个样方单独制样。做好样方标记,避免年度间采样样方重复。 4.6 采样方法 4.6.1 采样点定位 确定的采样点,用 GPS 定位并作记录。 4.6.2 样方挖取 用铁签作为四角支撑点,用尼龙粗线连接成一个 100 cm×100 cm 的正方形。向外扩展约 10 cm,沿 着四边挖沟,深度约 40 cm,初步形成一个 110 cm×110 cm 的样方;削去样方外多余土壤,形成 100 cm ×100 cm 的采样样方,取样深度为 30 cm。 4.6.3 残留地膜筛选 2 将土壤样品放在帆布上,用筛子筛去土壤,将≥1 cm 的地膜捡出,放入自封袋,贴上标签。 4.6.4 土壤回填 样方中的残留地膜全部收集完后,将土壤回填,恢复农田原貌。 4.7 样品处理 4.7.1 清洗 去除附着在地膜样品上的泥土和其他杂质,将残留地膜放入清洗容器中清水浸泡1 h左右,置于网 兜反复清洗至水清。用微波清洗器进一步清洗,确保残留地膜上不再附着泥土。 使用洗涤剂时,应选择与地膜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的洗涤剂。 4.7.2 晾干 用滤纸吸干地膜样品上的水分,在阴凉干燥处自然晾干,直至恒重。 4.7.3 称重 用千分之一天平分别称重记录。 5 地膜残留量测定与评价 2 DB37/T 4176—2020 5.1 地膜累计残留量测定 地膜残留量计算(M)。按公式(1)计算。 M  10  x n i ..................................... (1) 式中: M ——作物收获后地膜残留总量(kg/ha); xi ——每个调查样方内残留地膜的重量,单位为克(g); n ——采样点数。 5.2 地膜当季残留系数 地膜残留系数核算(C)。按公式(2)计算。 C M  M0 100% ................................... (2) A 式中: C ——地膜残留系数(%); M ——作物收获后地膜残留量(kg/ha); M0 ——作物整地播种前地膜残留量(kg/ha); A ——地膜铺设量(kg/ha)。 5.3 地膜残留污染评价 覆膜作物收获后清洁阈值为小于20 kg/ha,警戒阈值为20 kg/ha~75 kg/ha,轻度污染阈值75 kg/ha~120 kg/ha,中度污染阈值为120 kg/ha~270 kg/ha,重度污染阈值为大于270 kg/ha。 6 技术档案 建立农田地膜监测与评价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监测评价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3年以 上,以备查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4176—2020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47: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