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2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2018 - 07 - 16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6 实施 发 布 DB13/T 274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桂清、赵振良、吴彦、付仲、陈秀玲、殷蕊、陈力、张丽敏。 I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须菜(Gracilaria verrucosa)人工养殖的海区选择、养殖筏设置、苗种选择 及夹苗、挂养、养殖管理、病敌害防治及收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海区选择 3.1 养殖条件 养殖区应设在潮流畅通,光线充足,营养盐丰富,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及河流淡水排放的海域; 海底较平坦,沙或泥沙底质,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 3.2 水深 20 m等深线以内,水深8 m以上,具有一定避风性能且最低潮位水深应大于3 m。 3.3 海水流速 要求潮流畅通,海流的流速在0.15 m/s~0.70 m/s之间。 3.4 盐度 海水盐度在23~32之间,骤变幅度小。 3.5 透明度 海水透明度大于0.3 m。 4 养殖筏设置 4.1 结构与材料 4.1.1 砣子或木橛 砣子为石砣或水泥砣,砣子的高度为底边的三分之一,砣子上具有钢筋环,直径为2.0 cm~2.2 cm。 木橛采用较软质干燥的木料去皮制成,直径为15 cm左右,长度1.0 m~1.5 m。 1 DB13/T 2747—2018 4.1.2 浮绠 浮绠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纤维绳缆,直径1.5 cm~2.0 cm,长120 m。 4.1.3 橛缆 材料规格与浮绠相同,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倍。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为2.5倍~3.0 倍。 4.1.4 浮子 浮子采用直径28 cm~30 cm的塑料浮球,重量1.6 kg左右,浮力122 N左右。 4.1.5 绑绳 绑浮子采用直径0.2 cm~0.3 cm的聚乙烯绳;绑苗绳采用直径0.3 cm~0.5 cm的聚乙烯绳。 4.1.6 苗绳 苗绳选用300丝直径为0.5 ㎝的聚乙烯绳,长度为6 m。 4.1.7 养殖浮筏 养殖浮筏由砣子(木橛)、浮绠、橛缆、浮子、绑绳等部分组成。单筏排长120 m,每排单筏挂苗 绳100条~120条。养殖浮筏结构、苗绳与浮绠连接情况见图1、图2。 单位为米 2.8 9.0 120.0 24.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海面 浮子浮绠 橛缆 24.0 绑苗绳 砣子 图 1 养殖浮筏示意图 单位为米 6.0 1.2 1.2 1.2 1.2 1.2 浮子 6.0 苗绳 绑苗绳 浮绠 图 2 苗绳、浮绠连接示意图 4.2 海区布局 4.2.1 养殖区设置 2 DB13/T 2747—2018 筏间距6 m,每小区设筏11行,区间距为30 m,区与区之间设置成“田”字型排列。养殖区设置见 图3。 单位为米 30.0 120.0 养殖浮筏 60.0=6.0×10 150.0 30.0 60.0=6.0×10 120.0 图 3 养殖区设置示意图 4.2.2 方向 视风浪和海流的危害程度而定。若风浪是主要危害因素,则要顺风设筏;若海流是主要因素,则 顺流设筏;若二者危害都较大则偏流设筏。 5 苗种选择及夹苗 5.1 苗种来源 选择人工选育的无性品系和养殖海区中挑选的不超过3年的无性品系子代。 5.2 苗种规格 选择藻体顶部30 cm作为苗种,其株长10 ㎝~15 ㎝。 5.3 苗种质量要求 要求苗种生长良好、无病烂、颜色紫红、杂藻少。 5.4 苗种运输 运输前用3 ℃~5 ℃低温海水将藻苗浸泡1 h~2 h,之后将苗种装袋,每袋25 kg左右,采用厢式 冷藏货车进行运输,车厢内温度调至0 ℃。运输时间超过30 h,中途需用低温海水冲洗藻苗1 h-2 h, 防止藻体干燥。 3 DB13/T 2747—2018 5.5 苗绳处理 夹苗前7 d,对苗绳进行处理,新苗绳用水浸泡1 d,旧苗绳用200 mg/L漂白粉消毒后冲洗干净。 5.6 夹苗 5.6.1 夹苗时间 每年的4月下旬以后,自然海区水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即可进行夹苗养殖。 5.6.2 夹苗方法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将龙须菜苗种20 g左右(±5 g)为一簇,将 苗种从苗绳中间穿过,将藻苗夹好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每簇苗种间距为10 cm。夹苗时防止阳光曝晒 和藻体干燥,以防藻体脱水。夹苗完毕,及时下海。 6 挂养 用绑绳将苗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绠绳上,苗绳间距100 cm~120 cm。 7 养殖管理 7.1 检查筏架 经常出海检查筏架,及时平整绠绳、苗绳。发现筏架缆绳松动或磨损折断,及时扎紧绑好或更换 新绳,对容易拔起的砣(橛)要重新加固,防止筏架被海浪冲跑。养殖后期,藻体重量加大,要注意 观察,对风浪大、流急的海区应及时加固筏架。 7.2 冲洗苗绳 定期冲洗污泥,消除附着的杂藻和敌害动物,改善藻体的受光条件。 7.3 及时补苗 对因风浪冲击或苗绳未夹紧而造成的苗种流失,要及时补苗。 7.4 调节水层 利用浮球的调整,及时进行养殖水层调节,利于藻体生长。夏季光照强时,以藻体距水面0.5 m~ 0.8 m为宜。春秋光照较弱时,养殖水层调节在距水面0.2 m~0.5 m。 7.5 水质及生长监测 定期对养殖海区水质及藻体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7.6 安全标志 设立航道标志和夜间灯光标志,防止过往船只碰撞及缠绕。 8 病敌害防治 4 DB13/T 2747—2018 8.1 白烂病 8.1.1 症状 藻体基部和分枝处可见浅黄色斑点或小段白节,藻体色泽变浅,光泽度差,呈黄绿色或白色;藻 体弹性下降,易折断;藻体分生能力下降,分枝明显变少,脱落的藻体易腐烂。 8.1.2 病因 该病发生与夏季高温、藻体生理性状变化、累代养殖以及抗逆能力下降有关。 8.1.3 防治 进行人工选育更新种质,避免使用南方海区度夏的种苗。每年生产结束时,要把筏架、绠绳等设 施材料全部上岸暴晒,以杀灭病原体。 8.2 藻钩虾 8.2.1 症状 藻体表皮有明显的虫害噬口。 8.2.2 病因 藻钩虾附着在龙须菜中,吸取藻体汁液,导致藻体韧度下降而脱落。 8.2.3 防治 若发现大量藻钩虾附着时,应及时进行分苗或抢收。 9 收获 每年5月后,当藻体长到0.8 m~1.0 m时,随时分苗或收获。到11月初养殖海区自然水温降到15 ℃ 以下,整个养殖过程结束,将养殖设施及藻体一起收回上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747-2018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40: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