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1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rtificial seedling of Scytosiphon lomentaria 2018 - 12 - 25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25 实施 发 布 DB21/T 3089—2018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制定的。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丽、孙丕海、苏延明、曹淑青、张泽宇、邢冬飞。 I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人工育苗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要求、育苗前的 准备、种藻、合子采集、盘状孢子体室内培养、游孢子采集、幼苗室内培育、海区暂养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北方尤其辽宁地区萱藻人工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配子体 gametophyte 由萱藻游孢子萌发形成的大型管状藻体称为配子体,配子体为单倍体,雌雄异体,藻体单条丛生, 幼时中实,成体中空,缢缩成节。 3.2 配子 gamete 萱藻成熟配子体释放出配子,配子梨型,侧生两条鞭毛。配子为单倍体,分为雌配子和雄配子,雌 性配子外形相同,异宗结合。 3.3 合子 zygote 萱藻放散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为二倍体,萌发形成盘状孢子体。 3.4 盘状孢子体 crustose sporophyte 由萱藻合子萌发形成的微观盘状藻体称为盘状孢子体,盘状孢子体为二倍体,成熟后经减数分裂可 释放单倍体的游孢子。 1 DB21/T 3089—2018 3.5 游孢子 zoospore 萱藻盘状孢子体表面细胞形成单室孢子囊,成熟后释放出梨型、侧生两条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为 单倍体,一半萌发为雌配子体,一半萌发为雄配子体。 3.6 育苗板 seedling plate 用于萱藻合子采苗的附着基,一般由透明塑料板经表面磨砂处理制成。 3.7 采苗网 seedling net 用于萱藻游孢子采苗的附着基,一般为维尼纶绳或维尼纶和聚乙烯混纺绳制成的网帘。 4 设施要求 4.1 育苗场选址原则 应在水质清新、水流通畅、远离河口、周围无污染、交通便利、海水获取方便、夏季水温较低的海 域近岸建立育苗场。 4.2 水质要求 pH值7.8~8.4,盐度26~35,溶解氧≥5 mg/L,其他理化指标应符合NY 5052要求。 4.3 育苗室 育苗室东西走向,采用框架结构,屋顶及框架四周镶嵌保温玻璃或毛玻璃,侧窗面积要大,屋顶覆 盖玻璃钢瓦,室内的光照强度应在10000 lx以上。室内屋顶及四周要挂有控制光照的遮光布帘。 4.4 育苗池 育苗池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一般长6 m~8 m、宽2 m~3 m、深1 m,全池涂刷白色瓷漆。进水管 在育苗池的上方,排水口设在池底,池底平整,并向排水口成一定坡度。 4.5 供水设施 包括海水的抽取、沉淀、过滤、输送、排放等过程的设备。 ——沉淀池设于高位处,加盖密封使海水处于黑暗中,蓄水量不少于育苗室日用水量的 1/2。 ——过滤器使用沙滤罐或沙滤塔,其下方要设有反冲装置。 ——视海况要及时洗刷沉淀池的池底及池壁,过滤罐也要定时反冲洗刷。 4.6 其它设施 具备与育苗、培养相配套的供气、供电等系统设施。 5 育苗前的准备 2 DB21/T 3089—2018 5.1 育苗池的处理 新池待白瓷漆完全干透、换水浸泡5 d~7 d以后才可以使用,旧池消毒洗刷干净后即可使用。 5.2 海水处理 抽取海面下中层海水,沉淀24 h以上,经过滤后作为育苗用的清洁海水。 5.3 附着基 选用透明硬质塑料,制作成 60 cm×40 cm的育苗板,正反两面经过打磨处理,上下各打两个孔,穿 上吊绳。 6 种藻 6.1 选择标准 选取健壮、藻体大、中空、节溢缩明显、深褐色、表面具有配子囊斑的个体做种藻。 6.2 选择方法 采集种藻,用目测法观察藻体的形态和色泽,用尺子测量藻体的长度,选取藻段用刀片切碎后镜检 配子囊成熟情况,将藻体放入水中进行配子放散,目测有烟雾状配子放出,取放散配子液,镜检视野 (×100)中配子放散量超过30 个~50 个即可进行配子的采集。 6.3 种藻用量 1 kg种藻可采5 个育苗板,每个育苗板可采10 m2的采苗网。 7 合子采集 7.1 采苗时间 海区自然水温为5 ℃~9 ℃萱藻配子放散高峰期时进行采苗,辽宁地区一般为4月上中旬。 7.2 阴干刺激 将挑选好的种藻在遮阳、通风处的水泥地面上阴干2 h~3 h,藻体失水达50 %以上时即可进行配子 放散。 7.3 采苗方法 将阴干后的种藻装入200目的筛绢网中,放入装有海水的水槽或放散池内进行配子放散,搅动及光 照刺激有利于配子的放散。用吸管吸取配子液镜检配子的放散量,当每个视野(×100)配子的数量达 到30 个~50 个以上时,捞出种藻放入育苗板及检查附着密度的载玻片,遮盖黑布防止附着不均。常温 下附着时间为4 h~5 h,镜检每个视野(×100)经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附着数量达到20 个~30 个 以上,且附着牢固后即可将育苗板移入培育池培养。 8 盘状孢子体室内培养 3 DB21/T 3089—2018 8.1 培育期 从4月上中旬合子采集至10月份游孢子采集,持续约6个月左右。 8.2 培养条件 8.2.1 水温 水温为5 ℃~24 ℃,夏季连续高温期间可采取晚上换水,白天防爆晒,晚上开窗通风等措施降温, 单室孢子囊形成后,应注意保温,换水时水温变化控制在±1 ℃内,防止水温剧烈变化。 8.2.2 光照 不同发育时期光照调节见表1,要避免直射光。 表1 不同发育时期的光照调节 Tab.1 Light adjustment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合子萌发期 盘状孢子体生长期 盘状孢子体成熟期 游孢子放散期 光时 光强 光时 光强 光时 光强 光时 光强 (h) (lx) (h) (lx) (h) (lx) (h) (lx) 自然日照 800~1000 ≥12 2500~3000 8~10 1000~1500 6~8 800~1000 8.2.3 营养盐 不同时期营养盐需求量见表2,保持育苗水体中NaNO3为10 mg/L~40 mg/L,KH2PO4为5 mg/L~20 mg/L,盘状孢子体成熟期增加KH2PO4的施肥量,施用的肥料符合NY/T 394要求。 表2 不同发育时期的营养盐调节 Tab.2 Nutrient adjustment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营养盐(mg/L) 合子萌发期 盘状孢子体生长期 盘状孢子体成熟期 游孢子放散期 NaNO3 10~15 30~40 10~15 0~5 KH2PO4 5~10 10~15 20~25 10~15 8.3 管理 8.3.1 换水 合子采苗后每隔5 d~7 d进行倒池换水,并且倒置育苗板。 8.3.2 光照调节 利用侧窗和天窗的窗帘和遮阳网进行光照的调节,夏季连续高温期及采苗前1个月要降低光强和光 时。 8.3.3 洗刷 4 DB21/T 3089—2018 每次倒池换水时要洗刷培育池池底和池壁,合子采苗25 d~30 d后,用软毛刷或海绵轻轻刷洗采苗 板表面以清除附着的硅藻等杂藻,盘状孢子体进入成熟期后停止洗刷育苗板。 8.3.4 盘状体检查 a) b) 观察合子的萌发、盘状孢子体的生长、单室孢子囊形成的时间和数量、游孢子释放的时间和数 量、杂藻等。 记录池水的水温、光照、营养盐、盐度;盘状孢子体发育情况;杂藻防治情况及倒池、洗刷、 换水等操作。 9 游孢子采集 9.1 采苗网处理 采苗网大小为2 m×2 m,孔径6 cm~10 cm,直径5 mm~8 mm,新网使用前需要烤掉细毛,换水 浸泡5 d~7 d后使用。 9.2 采苗时间 水温降至18 ℃以下,辽宁地区一般为10月末至11月初。 9.3 采苗 9.3.1 刺激方法 采苗前黑暗处理盘状孢子体6 d~7 d,然后在光照3000 lx~5000 lx、水温降低2 ℃~3 ℃及流水刺 激的条件下,可以使游孢子大量同步放散。 9.3.2 采苗方法 将育苗室光线调至3000 lx以上,将采苗网和育苗板相间均匀铺至采苗池中,加入15 ℃~16 ℃降温 海水。采苗时搅动池水,保持池水的流动,并翻动、拉匀、对调上下网帘。 9.3.3 采苗密度 用吸管吸取孢子水,镜检每个视野(×100)游孢子数量应达到30 个~50 个,附着时间为12 h~48 h, 剪取网绳,附着密度达到3 个/mm~5 个/mm以上且附着牢固后,将采苗网移入培育池培育。 10 幼苗室内培育 10.1 培育期 从10月末采游孢子至11月中下旬幼苗出库,持续约10 d~15 d左右。 10.2 培育方式 2 个~4 个采苗网重叠平挂在培育池培养。 10.3 培育条件 5 DB21/T 3089—2018 水温10 ℃~18 ℃,自然光强1000 lx~3000 lx,添加NaNO3,30 mg/L~40 mg/L,KH2PO4,10 mg/L~ 20 mg/L。 10.4 管理方法 采苗后每隔3 d~5 d倒池换水1次,并且上下对调网帘;幼苗出库前流水刺激2 d~3 d。 10.5 出库规格 幼苗平均长度达到5 mm以上,且海水温度稳定在18 ℃以下时,幼苗可出海暂养。 11 海区暂养 11.1 运输方法 少量、长途运输可以采用湿运法,即将采苗网放到装有海水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后放入装有冰袋 的泡沫箱内,盖上箱盖并密封后进行运输,将温度控制在5 ℃~10 ℃之间,幼苗可存活2 d~3 d;大量、 短途运输采用干运法,多使用汽车在气温较低的早上或傍晚进行,车厢用苫布封闭,如条件允许可使用 冷藏车,车厢内的温度控制10 ℃左右。 11.2 海区选择 暂养海区以风浪较小、水流通畅为宜。 11.3 暂养方

pdf文档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1 页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2 页 DB21-T 3089-2018 萱藻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48:5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