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20 B 52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范 2018 - 09 - 21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0 - 21 实施 发 布 DB13/T 284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绿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洁、霍飚、曹大军、孙建设、张洁、张根柱、马国臣、丁小丹、蒋丹、郑凤 红、李俊勇、孟祥宾、闫鹏、刘卫国、刘永刚。 I DB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泥鳅种养的环境条件、水稻栽植、泥鳅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控、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稻田泥鳅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 环境条件 3.1 稻田的选择 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管理;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渗漏。面积以 15~ 20 亩为一个养殖单元,连片为好。 3.2 养殖用水 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田间工程 3.3.1 田埂 田埂高60 cm~80 cm,宽2 cm~3 m,坡比1:(2.5~3)。 3.3.2 鱼沟 1 DB13/T 2847—2018 早春灌水前,在田块四周离田埂3 m左右的地方挖环沟,横截面为梯形,上口宽3 m,下口宽2.0 m~ 2.5 m,沟深1.2 m。田埂的一侧留4.0 m宽通向稻田田面的农机作业出入道口,下设直径30 cm或者50 cm, 长4 m的管道,便于四面环沟相通。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 在田中间挖“十”字形沟,沟宽80 cm~100 cm、深50 cm。机插秧的地块,可在插秧后人工开沟。 环沟、“十”字田间沟,沟沟相通,鱼沟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10 %~15 %左右。田块对称方向设进 排水口,且与鱼沟互通。 3.3.3 防护设施 外围网:沿着田埂四周内侧用20目胶丝网片设防护网,下部埋入土中20 cm~30 cm,上部于田埂上 70 cm~80 cm,网片每隔1.5 m用木桩或竹竿固定。 天网:用网孔1 cm~2 cm的胶丝网将养鱼稻田全部覆盖。中间用竹竿和铁丝固定住。天网高度自田 埂向上2m。 进排水防护网:进水口设置60~80目锥形筛绢网,网袖长度为5 m~6 m。排水口设双道防线,内侧 以排水口为圆心、长1.5 m~2 m为半径的20目筛绢网做成半圆形拦鱼栅,外侧设置20目锥形筛绢网,网 袖长度为5 m~6 m。 3.3.3 进、排水渠道 进、排水渠道分开设置,进水口远离排水口。 4 水稻栽植 4.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期长170 d左右、高抗优良水稻品种,如7233、丰粳一号。 4.2 基肥 插秧前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无机肥。耙地前每亩施发酵腐熟过的鸡粪或猪粪250 kg。 每亩施40 %~50 %高效缓释肥30 kg~4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和NY/T 496的要求。 4.3 插秧 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插秧,人工插秧、机插秧均可。株行距20 cm×30 cm。 5 泥鳅苗种放养 5.1 苗种选择 选用养成个体规格大、生长速度快、易捕捞、产量高、抗病性强的泥鳅优良品种,如台湾泥鳅。 5.2 苗种运输 采用双层塑料袋充氧运输,袋内装水1/3,每袋装体长5 cm~7 cm鳅苗5000尾左右,充氧扎紧。距离 较近、路途平坦、温差较小时可用敞篓鱼车运输。 2 DB13/T 2847—2018 5.3 消毒 5.3.1 鱼沟消毒 2 2 放养前15 d,水深40 cm~50 cm,用10 g/m ~15 g/m 漂白粉泼洒,对鱼沟消毒。 5.3.2 苗种消毒 鳅苗放养前,用3 %~5 %食盐水浸洗5 min~10 min。 5.4 放苗 放养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前在稻田上风头环沟内进行,放苗时运输水温与稻田水温温差应小于 5 ℃。袋装运输苗种,将塑料袋置于稻田水中,缓苗10 min~20 min后解开袋口,让鳅苗主动游入环沟; 敞篓鱼车运输苗种,在鱼车容器内逐渐加入稻田的水,加水量为总水量的一半,缓苗10 min~20 min。 在放苗开口处连接尼龙管带,尼龙管一头放到稻田水中,打开阀门,缓流将鳅苗放入稻田水中。 5.5 放养时间 在水稻插秧10 d后,当水温稳定在15 ℃以上放养。 5.6 放苗规格密度 苗种规格体长5 cm~7 cm,放养密度为每亩1.5~3万尾。如养殖过程中不投饲料,放养密度为每亩 0.5~1万尾。 6 养殖管理 6.1 水质管理 6.1.1 水位 水稻秧苗栽好后初期半个月内水深保持在3 cm~5 cm。7月中旬以后,逐渐加高水位,田水深度保持 在10 cm~20 cm。加水时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6.1.2 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20 d左右换水一次。鱼沟定期用碘制剂(如聚维酮碘)消毒,半月一次。水质恶化时, 将生石灰化水泼洒鱼沟中,泼洒量为每亩10 kg~15 kg。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pH7.0~8.5, 水体透明度控制在10 cm~20 cm。 6.2 饲料投喂 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开始投喂时,饲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 确定固定观测点。一般以40 min~60 min吃完为宜。阴天、闷热雷雨前后、水温30 ℃以上或15 ℃以下适 当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饲料投喂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规定。投喂情况见表1。 3 DB13/T 2847—2018 表 1 饲料投喂表 放养时间 投喂次数 投喂时间 投喂量 第一周 — — — 一周后 1 次/(3~4)d 晚 16:00 鱼体重 3 %~5% 一个月后 2 次/d 早 6:00 一次,晚 18:00 一次,各占一半 鱼体重 2.5 %~3 % 上午 6:00~8:00 一次,占全天 30%;10:00~ 两个月后 4 次/d 14:00 一次,占全天 15%;16:00~18:00 一次, 鱼体重 2 %~2.5 % 占全天 15%;18:00 以后一次,占全天 40% 6.3 巡塘 每日巡塘,检查各种设施是否完好,观察水质状况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记录养殖生产日志。 7 病害防控 7.1 水稻病虫害防治 防治水稻病虫害使用生物制剂和沼液。同时,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 鳞翅目、同翅目害虫。田间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每亩1个,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 7.2 泥鳅病害防治 泥鳅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每月向环沟内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 kg~15 kg。泥鳅常见的病 害防治方法见表2。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0、NY 5071的规定。 表2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鱼病名称 气泡病 水霉病 寄生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 病等 细菌性疾病,如赤皮病、打印病、 肠炎病等 敌害生物 8 收获 4 防治方法 发病时,加注新鲜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每亩4 kg~6 kg。 (1)苗种放养时用3 %~5 %的食盐水浸泡5 min~10 min。 (2)五倍子,每亩用量200 g/m~ 300 g/m。 10 %甲苯咪唑,每亩用量100 ml/m~160 ml/m。 (1)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 (2)可采用聚维酮碘防治,每亩用量30 ml/m 0~500 ml/m。 (1)清除杂草,严防蛙类侵入,蛙卵及时捞除。 (2)进水口筛绢网拦截野杂鱼。 (3) 设置天网,驱赶鸟类等飞禽。 DB13/T 2847—2018 8.1 泥鳅收获 经过3~4个月养殖,泥鳅全长达到10 cm~15 cm,可以捕捞出售。收捕最低水温应在15 ℃以上。在 割稻未放水前,先采用地笼捕捞,捕捞到一定程度,缓慢放干田水,再加水到原水位捕捞,反复两次。 最后把水放干,泥鳅聚集到鱼沟中,再用抄网捕捞。 8.2 水稻收获 10月中上旬,在米粒失水硬化、变透明化的完熟期及时收获,机械收割。 8.3 产品质量 收获产品质量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847-2018 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05: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