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220 B 41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057—2018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Techniques for Eradication of Pseudorabies in intensive pig farms 2018 - 10 - 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21/T 3057—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 ................................................................ 2 5 野毒感染调查 ...................................................................... 2 6 轻度感染场的净化 .................................................................. 3 7 中度感染场的净化 .................................................................. 3 8 重度感染场的净化 .................................................................. 4 9 净化标准 .......................................................................... 4 10 生物安全措施 ..................................................................... 4 I DB21/T 305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作丰、兰德松、魏园园、张鑫、周维、吴运谱、于长泳、王克才。 II DB21/T 3057—2018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野毒感染调查、轻度 感染场的净化、中度感染场的净化、重度感染场的净化、净化标准、生物安全措施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其他类型的猪养殖场、户的伪狂犬病净化可参 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35 动物防疫 基础术语 GB/T 18641 伪狂犬病诊断技术 GB/T 35911 伪狂犬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 678 猪伪狂犬病免疫酶试验方法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2011年1月1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50号) 《辽宁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辽动卫发﹝2007﹞119号) 《省畜牧局关于饲养场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的补充通知》(辽牧发﹝2011﹞160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猪场 intensive pig farms 指具有独立的生产场所,符合《畜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达到省政府规定的生猪存栏量500 头以上的村屯居住区以外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单位。 3.2 猪伪狂犬病 porcine pseudorabies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为神 经临诊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 临诊症状,无奇痒。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临诊症状。本病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3.3 净化 eradication 1 DB21/T 3057—2018 对某病发病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和清除传染源的目标。 4 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 4.1 猪场未用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或使用 gE 基因缺失疫苗。如果使用全基因疫苗(如常规灭活苗),应 换成 gE 基因缺失疫苗,半年后开始净化。 4.2 猪场猪伪狂犬病 gE 抗体阳性率≤30%。 4.3 猪场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4 应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5 野毒感染调查 5.1 抽样 抽样数量根据猪场的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而定。可按照种母猪群数量的10%、种公猪100%比例采血, 若猪群种母猪少于300头,至少采集30头母猪,种母猪不足30头的全采;对于有2年以上无伪狂犬病的猪 场,采集全部种猪的血液,检测gE抗体。病原学检测采集样品,活猪采集鼻腔分泌物,病死猪、活体送 检并处死的猪或流产胎儿等采集大脑、三叉神经节、扁桃体、肺脏等组织。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按 NY/T 541执行。 5.2 血清学检测 5.2.1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PRV-gB)抗体检测 分离猪血清,按照GB/T 18641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PRV-gB 抗体,结合 免疫情况,评估免疫抗体水平。 5.2.2 猪伪狂犬病病毒 gE(PRV-gE)抗体检测 分离猪血清,按照NY/T 678中的E糖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E-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 PRV-gE抗体。 5.3 病原学检测 按照GB/T 18641中聚合酶链反应(PCR )方法或按照GB/T 35911中荧光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猪伪 狂犬病病毒核酸。 5.4 合格免疫抗体判定标准 5.4.1 个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 按照GB/T 18641执行。 5.4.2 群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 群体 PRV-gB 抗体阳性率应在85%以上,CV 值≤40%。 5.4.3 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 2 DB21/T 3057—2018 PCR 检测结果按照 GB/T 18641 中规定执行;荧光 PCR 检测结果按照 GB/T 35911 中规定执行。 5.5 分级 根据野毒感染阳性率的高低进行分级, 分重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20%)、中度感染场(野毒 感染阳性率在 10%~20%)、轻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10%)、阴性场(野毒感染阳性率为 0)。 6 轻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检测淘汰”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采取血清学普查,对种猪群逐头采样检测,对后备 种猪可在5月龄和配种前1个月进行检测,其它猪进行抽检。如gE抗体阳性,直接淘汰感染猪;对可疑样 品,可再间隔10~14天后再次检测复核,如仍为可疑或阳性,判为阳性,直接淘汰。完成“检测淘汰” 阶段1年后,转入“监测维持”阶段,对猪群所有种猪逐头检测,其它猪进行抽检,进行gE抗体检测, gE抗体阳性猪直接淘汰。 7 中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免疫、“检测淘汰”(部分清群)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 7.1 免疫 7.1.1 疫苗选择 选择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当地(场)流行毒株的 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时,一个猪场只能使用同 一种毒株的 gE 基因缺失疫苗,不能使用两种或多种毒株的 gE 基因缺失疫苗。 7.1.2 免疫程序 7.1.2.1 仔猪 对同一批仔猪在 50 日龄、60 日龄和 70 日龄时分别进行 gB 抗体检测,每个阶段抽样 30 份,采集 10 窝,每窝 3 头,保证采样分布均匀性。以群体 gB 抗体阳性率达 85%作为制定仔猪首免时间的参考依 据,采用肌肉注射方式进行免疫。如果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出现伪狂犬病症状,淘汰出现临床症状的猪, 新生仔猪出生 48 h 内采用滴鼻免疫。 7.1.2.2 种母猪 每年普免 3~4 次,避免在分娩前 7 d 内免疫,以减少应激;在猪群感染风险大时,母猪普免 3 次, 并在产前 3~4 w 再免疫 1 次。在配种前 1 个月和产前 1 个月各进行 1 次免疫,以后每 4 个月加强免疫一 次。 7.1.2.3 种公猪 每年普免 3 次。 7.1.3 免疫效果评估 仔猪免疫 3 w 后,按 7.1.2.1 中要求采集 30 份血清进行 gB 抗体和 gE 抗体检测。当 gE 抗体阴性时, gB 抗体群体阳性率达 85%以上,则认定群体免疫抗体水平合格。 3 DB21/T 3057—2018 7.2 检测淘汰 种公猪(含后备种公猪)应 100%检测;种母猪(含后备种母猪)按 10%的比例抽检;对有流产、产死 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 100%进行检测;商品猪定期进行抽检。对 gE 抗体阳性或病原学检测阳 性猪,直接淘汰。母猪短期无法淘汰的,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其与健康猪群之间接触和人为传播。 7.3 监测维持 完成“检测淘汰”阶段后,转入“监测维持”阶段,在 1 年内对猪群所有种猪逐头检测、其它猪进 行抽检 gE 抗体。 8 重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免疫、检测淘汰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分步实施。 8.1 如猪群群体 gE 抗体阳性率>30%,已不能满足实施净化的条件,建议全群淘汰处理或加强免疫后 再进行净化。 8.2 免疫程序按每 4 个月免疫接种一次。每次免疫接种后抽样对猪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免疫抗体 水平不达标的,立即补免,持续 2 年以上。 8.3 持续监测,当病原学检测阳性率≤20%时,按中度感染场实施下一步净化措施。 9 净化
DB21-T 3057-2018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07: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