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1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of shrimp in seawater pond 2019 - 04 - 18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7 - 18 实施 发 布 DB35/T 1820—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池塘条件 .......................................................................... 1 5 养殖模式 .......................................................................... 1 6 苗种放养 .......................................................................... 2 7 饲养管理 .......................................................................... 4 8 收获 .............................................................................. 4 I DB35/T 1820—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泉州市水产技术站、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漳州市 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漳州市水产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为民、尤颖哲、丁少雄、陈何东、曾凡荣、戴燕彬、陈三木、林焕阳、陈艳翠、 王艺红、阙炳根。 II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的环境条件、池塘条件、养殖模式、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2002 对虾配合饲料 3 环境条件 3.1 产地 产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 域,受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小,交通便利,电力充足。 3.2 水源水质 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 池塘条件 2 2 单口面积3 000 m ~15 000 m 为宜,保水性好,进排水口独立。池底四周挖设环沟,中间为埕面; 环沟占池塘总面积的1/3左右,沟底距埕面50 cm~80 cm,沟底水深2.0 m以上,向排水口倾斜3%~ 6%;网箱设置在环沟处,底部离沟底50 cm以上,总面积不超过环沟面积的1/2,配备增氧设备。 5 养殖模式 5.1 直接混养 鱼、虾、滤食性贝类按一定比例直接放入池塘混养。 1 DB35/T 1820—2019 5.2 间接混养 池塘中设置网箱养殖鱼类,虾、滤食性贝类按一定比例直接放入池塘。 6 苗种放养 6.1 放养前准备 2 2 提前翻耕、冲洗、曝晒池底,用 900 kg/hm ~1 200 kg/hm 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 14 d 左 右,经 60 目锥形筛绢网过滤进水 50 cm~80 cm,培育浮游生物。 6.2 放苗 6.2.1 种类选择 6.2.1.1 依底质 混养种类的适宜底质见表1。 表1 混养种类的适宜底质 种类 底质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泥底或泥沙底 美洲帘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 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泥底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沙底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 其他鱼类 泥底、沙底或泥沙底均可 6.2.1.2 依盐度 混养种类的适宜盐度见表2。 表2 混养种类的适宜盐度 2 种类 盐度 暗纹东方鲀 0~15 黄鳍鲷 0.5~35 凡纳滨对虾 0.5~35 缢蛏 8~12 泥蚶 10~28 DB35/T 1820—2019 表 2 混养种类的适宜盐度(续) 种类 盐度 海鳗 15~30 美洲帘蛤 15~35 石斑鱼 15~35 弹涂鱼 15~35 斑节对虾 15~35 褐篮子鱼 20~35 菊黄东方鲀 20~35 双斑东方鲀 20~35 黑鲷 20~35 日本囊对虾 20~35 菲律宾蛤仔 25~35 6.2.1.3 搭配 2 2 虾类以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为主,预期产量分别为6 000 kg/hm ~9 000 kg/hm 、 2 2 2 2 750 kg/hm ~1 500 kg/hm 、4 500 kg/hm ~6 000 kg/hm ,混养种类见表3。 表3 不同养殖模式适宜混养的种类 适宜种类 直接混养:暗纹东方鲀、黄鳍鲷、海鳗、弹涂鱼、褐篮子鱼、 鱼类 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黑鲷 间接混养:石斑鱼 贝类 缢蛏、泥蚶、美洲帘蛤、菲律宾蛤仔 预期产量 2 1 500 kg/hm ~2 250 kg/hm 3 30 kg/m ~50 kg/m 2 2 3 6 000 kg/hm ~9 000 kg/hm 2 注:依预期产量推算投苗量。 6.2.2 虾苗放养 虾苗体长应达到0.8 cm以上,应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健康无病、活力强。放养规格、时间依种类 而定。 6.2.3 贝苗放养 贝苗应规格整齐、健康无破损、活力好。放养规格、时间依种类而定。放养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 的25%。 6.2.4 鱼苗放养 鱼苗应规格整齐、活力强、体色正常、体表无损伤。放养规格、时间依种类而定。 3 DB35/T 1820—2019 7 饲养管理 7.1 水质管理 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 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水质保持清新活嫩。放虾苗前水深0.5 m~0.8 m,逐日添加至最高水 位;中后期及高温季节时日换水量一般为1/5~1/3,冬季少量换水,保持最高水位。 7.2 饲料投喂 7.2.1 饲料 饲料应符合SC/T 2002和NY 5072的要求。 7.2.2 投喂 投喂量及投喂次数根据养殖种类的生长阶段和混养模式而定,并视天气、水温、水质及摄食等情况 进行调整。 7.3 检查与记录 定期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变化及养殖种类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定期检测个体生长情况及水质指 标。做好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纪录。 7.4 病害防治与卫生管理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0、NY 5071的规定。 发现有病死个体,应及时检查原因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 8 收获 捕获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种类,方法依种类而定。适时捕大留小,最后干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5/T 1820-2019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DB35/T 1820—2019 * 2019 年 4 月第一版 2019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820-2019 对虾海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09:2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