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60 Z 10 DB21 DB21/T XXX—2018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 指数法 Assessment of river water qual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BI index method 2018 - 12 - 25 发布 2019 - 01 - 25 实施 辽 宁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辽 宁 省 生 态 环 境 厅 DB21/T 3070—2018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 1 5 试剂和材料................................................................. 1 6 仪器和设备................................................................. 1 7 点位布设 .................................................................. 2 8 样品 ...................................................................... 2 9 水质评价方法............................................................... 3 10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辽宁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 .......................... 4 I DB21/T 3070—2018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保护环境,保障人体 健康,规范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水质评价方法。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永伟、李杨、丁振军、问青春、王秋丽、王朝霞、张爽、王星蒙、郭一冰、 胥学鹏、张峥、卢雁、王俊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 指数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辽宁省河流中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耐污值及 BI 指数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内河流中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水质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3 术语和定义 3.1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石块上或水草上的不能通过 0.5 mm(40 目)孔径 筛网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 3.2 耐污值 tolerance value 指生物对污染因子的忍耐力,以 0~10 表示,耐污值越高,表明生物的耐污能力越强;越低则越 敏感。根据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的高低,可将其分为 3 类:耐污值小于等于 3,为敏感类群;耐 污值在 3~7 之间,为中间类群;耐污值大于 7,为耐污类群。 4 方法原理 不同类群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对水质的耐污能力存在差异,为了量化这种差异,应用计算或专家 经验方法确定每个属(种)的耐污值。在河流监测点位中采集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样品,将样品中每个 属(种)的耐污值带入 BI 指数公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照评价标准确定该监测点位的水质状况。 5 试剂和材料 75%乙醇溶液 量取75 ml无水乙醇,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临用现配。 6 仪器和设备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及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见表 1。 表 1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及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用途 D 形网 底边 30 cm,40 目孔径 定性/定量样品采集 索伯网 底边 25 cm(长)×25 cm(宽)或 50 cm(长)×50 cm(宽) 2 2 定量样品采集 采泥器 面积为 1/16 m 或 1/20 m 定量样品采集 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 40 cm(长)×40 cm(宽)×20 cm(高) 定量样品采集 — 辅助设备 铁锹、靴裤、现场记录 表、测深杆(或等效仪 1 DB21/T 3070—2018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用途 40 目孔径 样品分拣 — 辅助设备 样品瓶(玻璃或塑料) 250 ml 或 120 ml 样品保存 密封样品袋 — 样品保存 保温箱(含冰排) — 样品运输 解剖镜 — 分类鉴定 光学显微镜 — 分类鉴定 器)等 分样筛 水桶或水盆、搪瓷盘、 镊子、手刷、放大镜等 7 点位布设 点位布设时应尽量与水质理化项目的监测点位保持一致,以便于比较分析,研究性监测点位布设方 法执行 HJ 710.8。 8 样品 8.1 样品采集 河流深度≤ 50 cm 时推荐使用索伯网,每个点位采集 4 筐,如果密度过低,应适当增加采样筐数。 采样时,将网口正对上游,先用手刷将框内石块、树枝等基质上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顺水流方向刷入 网中,其余部分用铁锹挖深 20~30 cm,将框中的底栖动物赶入网中。 50 cm<河流深度≤1 m 时推荐使用 D 形网,将 D 形网放置于准备采样的河底,使 D 形网的直边紧贴 河流底部,逆水流方向从河流下游向上游移动 1 m,使样品随着搅动和流水的冲刷进入网内,采集 3 个 小样方,总面积 1 m2。 河流深度> 1 m 时推荐使用采泥器或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使用采泥器时,将采泥器打开,挂好提 钩,左手握住绳索的末端,右手将采泥器缓慢送入水底,之后抖脱提钩,轻轻上提 20 cm,估计两页闭 合后将其拉出水面,每个采样点累计采样面积约 0.5~1 m2;使用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时,笼底铺一层 40 目尼龙筛绢,内装洗净的、长度为 7~9 cm 的卵石、泥沙及水草等(模拟自然生境) ,在每个采样点 位的水底放置两个铁笼,用棉蜡绳固定在桥上、码头上或木桩上,两周后取出。 8.2 样品分拣与固定 将采集的样品置于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置于含清水的水桶或水盆中轻轻摇荡,洗去样品中的污 泥,筛洗后挑出其中的杂质,将筛上肉眼可见的全部样品倒入搪瓷盘中,加入适量清水,用镊子将底栖 大型无脊椎动物逐一拣入装有 75%乙醇溶液的样品瓶中固定,贴上样品标签(瓶内外各一个标签,瓶 内标签用铅笔书写,瓶外标签用圆珠笔书写) 。定期查验并补充固定剂,原则上至少保留 4 个月,有条 件的实验室可长期保存。 8.3 分类鉴定 样品应鉴定到种,若确实无法鉴定到种,可提升至上一级分类阶元(例如属)。鉴定过程中保留用 2 DB21/T 3070—2018 于分类鉴定的凭证标本。 8.4 样品计数 分别计算不同种类样品的数量,根据采样面积换算成每平方米物种个体数,单位为个/m2。 9 水质评价方法 9.1 BI 指数的计算 根据样品计数结果,通过查询附录 A 中规定的 359 个辽宁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按照公 式(1)计算 BI 生物指数值。 (1) 式中: BI——BI 生物指数值; N——物种总个体数; ni——第 i 个分类单元(通常为属级或种级)的个体数; ti——第 i 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 9.2 BI 指数评价标准(表 2) 根据计算得出的 BI 指数值,按照表 2 规定的划分级别评价采样点位的水质状况。 表 2 BI 指数评价标准分类 清洁 ≤4.2 良好 4.2~5.6 轻污染 中污染 5.6~7.0 7.0~8.4 重污染 >8.4 10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0.1 随机选取10%的采样点位,采集并分析重复样品,以便评估采样技术、采样人员、样品保存及分 析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10.2 新种、新记录种留出标本完整、鉴别特征典型的样品制作模式标本,永久保存并请分类学专家进 行确认。 10.3 安排他人对10%的样品进行重复鉴定,记录鉴定的偏差情况。 3 DB21/T 3070—201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本方法规定了 359 个辽宁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包括:蜉蝣目 35 个,襀翅目 23 个,毛翅 目 27 个,双翅目 129 个,鞘翅目 27 个,半翅目 14 个,广翅目 3 个,蜻蜓目 34 个,中腹足目 9 个,基 眼目 8 个,蚌目 3 个,帘蛤目 4 个,吻蛭目 2 个,颚蛭目 2 个,咽蛭目 3 个,十足目 11 个,端足目 6 个,等足目 5 个,近孔寡毛目 10 个,三肠目 2 个,游走目 2 个。 辽宁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 蜉蝣目 Ephemeroptera 2.4 蜉蝣科 Ephemeridae 2.4 蜉蝣属 Ephemera 4.0 河花蜉科 Potamanthidae+ 1.0 河花蜉属 Potamanthus 2.0 红纹蜉属 Rhoenanthus 4.2 小蜉科 Ephemerellidae+ 0.5 弯握蜉属 Drunella+ 1.0 带肋蜉属 Cincticostella 2.7 锯形蜉属 Serratella 2.0 小蜉属 Ephemerella+ 2.0 天角蜉 Uracanthella+ 1.5 锐利蜉属 Ephacerella 3.0 细裳蜉科 L

pdf文档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 辽宁省 第 1 页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 辽宁省 第 2 页 DB21-T 3070-2018 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 辽宁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19: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