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1.040.03 A 12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2018 - 08 - 14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4 实施 发 布 DB52/T 1277—2018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工作依据 .......................................................................... 1 3 产业规划和产业选择 ................................................................ 1 4 农户申请 .......................................................................... 1 5 组织核查 .......................................................................... 1 6 民主评议 .......................................................................... 1 7 投入品保障 ........................................................................ 2 8 经营主体培育 ...................................................................... 2 9 利益联结 .......................................................................... 3 10 产销对接 ......................................................................... 3 11 农业实用技术保障 ................................................................. 4 12 政策支持保障 ..................................................................... 4 I DB52/T 127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俊明、易勇、杨绪海、蔡绍华、陈国南、石姝霞、罗玉兵、宋涛、罗翔、齐 心源、皮斌、安芙蓉。 II DB52/T 1277—2018 引 言 2018年是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 作,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两不愁、 三保障”,提升贫困户满意度和获得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充分总结和提炼了我省多年来的扶贫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做到产业“五 个到村到户到人”,为贫困地区如何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依据,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怎么做”的问题。 III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产业工作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选择、农户申请、组织核查、民主评议、确定模式、 投入品保障、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产销衔接、农业实用技术保障、政策支持保障等。 本标准适用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2 工作依据 2.1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 >的通知》(黔党发〔2017〕24 号)。 2.2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8 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黔党发〔2018〕7 号)。 3 3.1 产业规划和产业选择 结构调整。 调减附加值低、破坏生态环境、市场潜力不足的农产品,布局附加值高、有利于生态环境、市场潜 力大的产业。 3.2 产业选择 3.2.1 15 度以下的耕地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25 度坡耕地种中药材、茶叶、 精品水果等,25 度以上坡耕旱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发展林下经济。 3.2.2 县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全省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产业规划, 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 1-3 个主导产业。 4 农户申请 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参与产业申请,村支两委汇总申请名单,做到产业规划和项 目到村到户到人,到户项目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做到产业全覆盖。 5 组织核查 村支两委、驻村第一书记等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基本条件进行核查。 6 6.1 民主评议 村支两委、合作社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申请户进行民主评议,并公示评议结果。 1 DB52/T 1277—2018 6.2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兜底,方式如下: a) 以土地、资源、资产等入股产业参与分红; b) 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等“三变”模式参与分红; c) 以特惠贷资金入股产业参与分红。 6.3 强化贫困户利益保障,内容如下: a) 加强涉农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保障项目实施切实惠农、资金使用符合规定; b) 加大对订单农业、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涉农合同协议签订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各方权利义务, 督促各方守信履约; c)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农业保险,严密防控各类自然风险、生产风险、经营风险, 保障产业扶贫稳定惠农。 7 投入品保障 7.1 种子(苗)生产管理。 7.2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地方特色优良品种保护开发,实现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 95%以上,对于外 来品种必须通过引种、示范、推广,避免盲目引种、购苗造成损失。 7.3 农业、供销等部门做好农业产业所需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物资的准备与调运,保障农资需 求。 7.4 围绕主导产业,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结合实际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满足本地用 苗需要。 8 经营主体培育 8.1 发展壮大本地农业企业 8.1.1 明确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企业或合作社。支持省内国有企业、国有平台公司等投身产业扶贫,引 导工商企业“转向改行”发展扶贫产业。 8.1.2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科技人员发展领办龙头企业。 8.1.3 推动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企业集团。 8.2 8.2.1 8.2.2 8.2.3 8.3 引进省(境)外优强农业企业 采取独资、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创办龙头企业。 通过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引进千企、改造千企”即“双千工程”,扩大全省龙头企业数量。 建立龙头企业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原料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农业专业合作社 8.3.1 建立省、市、县三级合作社示范体系,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做到“省有示范、 市有典型、县有样板”。 8.3.2 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8.3.3 鼓励农业部门、龙头企业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专业人员,担任贫困村合作社经营管理的 业务辅导员,指导贫困村合作社创建和规范发展,提高合作社脱贫带动能力。 2 DB52/T 1277—2018 9 利益联结 9.1 农村“三变”改革 9.1.1 在规划前提下选择有发展基础、有市场需求且适合当地发展、经营主体与农户愿意发展的产业。 9.1.2 通过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明确合作方式、股份股权设置、经营监 督、利润分配等事项,签订合同或协议。 9.1.3 推行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确保“三到位”,促进贫困户增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 村集体+农户”及“保底收益+效益分红”“固定分红+二次分红”等模式,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收益, 提高农民收入。 9.2 效益分享 9.2.1 每个村、每个主导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9.2.2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基地+贫困 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银行+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基 地+贫困户”等模式,在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优势产业,培育由龙头 企业引领,贫困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 9.2.3 把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作为扶持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条件,明确农民在产业 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流转租金、入股分红、资产扶贫 等收益。 10 10.1 产销对接 产销对接 10.1.1 加大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以主体带动基地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订 单式”生产。 10.1.2 建立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经常性对接机制,坚持实施以产促销、以销促产, 以销促进配套设施建设及全产业链标准化,减少中间环节,完善中间服务。 10.1.3 逐步扩大基地对接的半径、范围、价格调整空间,实现基地销量、收入、竞争力齐升。 10.2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10.2.1 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布局,稳步扩大冷库库容及冷链运输 车数量。 10.2.2 加快推进集配体系、物流快递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应急机制, 培育一批 3A 级以上物流企业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10.2.3 加快

pdf文档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277-2018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26: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