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Agaricus bisporus Lmbach cultivatied in the open field 2018 - 08 - 13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2 - 13 实施 发 布 DB52/T 1321—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中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目前已登记可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农药产品 ........................ 6 I DB52/T 132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委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大学负责起草,福泉市科技局、贵州喀斯特山乡牛业公司、贵阳市白云区蔬菜办、福 泉市福江农业发展公司、福泉市恒丰菌业有限公司、赤水市委党校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彦军,石惠平,田洪民,邓代宇,赖荣泉,陈以茂,牟媛媛。 II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双孢蘑菇露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菌种制备、栽培季节、培养料堆制发酵、露 地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双孢蘑菇露地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 Agaricus bisporus Lmbach cultivatied in the open field 利用空闲田块,将培养料铺在大田(收割后的稻田、空闲菜地等),播种后盖上草帘和塑料膜,创 造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栽培。 4 要求 4.1 生产场地 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排灌良好,三年内未种植食用菌的田块作为生产场地。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规定。 4.2 菌种 4.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贵州气候条件下栽培,优质、高产的“AS2796”、“F56”等中低温型优良品种。 1 DB52/T 1321—2018 4.2.2 栽培种制备 栽培种制作及培养在7~9 月,栽培种制作按NY/T 528执行。 4.2.2.1 栽培种配方 小麦85 %,干牛粪6 %,稻壳2 %,过磷酸钙5 %,石膏1 %,石灰1 %。 4.2.2.2 制备方法 小麦浸泡20 h,水煮沸腾15 min,沥干后加入辅料拌匀,调节含水量至52 %,装瓶灭菌,冷却至 28 ℃以下,按无菌操作接种、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 ℃~25 ℃,相对湿度60 %~65 %,黑暗或弱 光条件,保持空气新鲜。 4.2.3 菌种质量 符合NY/T 528规定。 4.3 栽培技术 4.3.1 栽培季节 播种在9至10月进行,出菇季节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 4.3.2 培养料的准备与配方 栽培双孢蘑菇的主料为稻草、麦秆、玉米秆等草料。辅料为禽畜粪、菜籽饼粉、米糠、尿素、石膏、 碳酸钙、过磷酸钙等。 4.3.2.1 培养料条件 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以当年收割的稻草或麦草为好,栽培主料及各种辅料要符合NY 5099规定。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水质符合NY 5010规定。 4.3.2.2 培养料配方(1 亩用量) 4.3.2.1.1 配方 1:干草料 5000 kg、干牛粪 1000 kg、过磷酸钙 125 kg、石灰 200 kg、油枯 100 kg, 氯化钾 30 kg,石膏粉 150 kg 和复合肥 100 kg。 4.3.2.1.2 配方 2:干草料 6000 kg、油枯 400 kg、过磷酸钙 100 kg、尿素 60 kg、石灰 200 kg、石膏 150 kg 和双孢蘑菇专用肥 150 kg。 4.3.3 堆制与发酵 在8月下旬至9月开始堆料。选择近水源,靠近种菇田块、地势平坦且排水良好的场地作堆料场。 4.3.3.1 培养料的预湿 在堆料前2 d~3 d,将稻草摊于地面,厚度约1 m,均匀喷水浸湿。 4.3.3.2 混合辅料的准备 建堆前把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碳酸钙混合均匀,再与预湿好的牛粪、饼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 料。 2 DB52/T 1321—2018 4.3.3.3 建堆 把预湿后的草料铺在地面上,厚25 cm,宽2.2 m,长度适宜,然后按一层草撒上一层混合料重复堆 制,至堆料高1.5 m,堆顶成龟背形,用塑料薄膜覆盖。每一层混合料的撒用量为总量的1/6。 4.3.3.4 翻堆 建堆后6 d,当料温达65 ℃~70 ℃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方法为由内翻外,由上翻下,使料堆各 部分发酵均匀。翻堆4次,翻堆间隔时间为6 d、5 d、4 d、3 d。在翻堆时如果培养料中的水分不足,进 行补水。 4.3.3.5 腐熟培养料发酵标准 腐熟培养料呈棕褐色,疏松有弹性、不粘结成团且一拉即断,无臭味、无氨味,有发酵香味。含水 量65 %左右,pH值7.5~8.0。 4.3.4 铺料 铺料前用扫螨净1500 倍液、25 %多菌灵300 倍液或生石灰对菇田消毒杀虫,然后制作厢面宽70 cm~ 80 cm、厢沟深30 cm的高畦,在厢面上铺料。所铺草料要抖松、铺匀,堆成“瓦背形”,厚度18 cm~ 20 cm。 4.3.5 播种 播种工具用2 ‰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擦干。菌种播种量为1 瓶每平方米至1.5 瓶每平方米。先取 菌种总量的一半,撒播在料面上,用手指插入料中抖动,使麦粒种落入料面下2 cm~3 cm处,然后把剩 余的一半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及时覆盖土壤。 4.3.6 覆土及发菌管理 覆土材料应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NY 5099规定,选用腐殖土或团粒结构好的田土。覆 土前3 d,用石灰水将预留并粉碎好的土壤调湿,调节pH值7.5左右,含水量20 %。边播种边覆盖土壤, 覆土层厚2 cm~3 cm。覆土后用两扇草帘并排将栽培畦盖好,同时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 管理。7 d后,每间隔2 d揭去塑料薄膜通风换气一次。覆土20 d后,揭去塑料薄膜,只盖草帘,雨天及 时加盖塑料薄膜。发菌期栽培畦床温度控制在20 ℃以上,料湿度60 %~65 %,空气湿度控制在70 %~80 %。 4.3.7 出菇管理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子实体时,控制温度为14 ℃~16 ℃,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覆土22 d后喷洒 一次结菇水,喷水量为2 kg/㎡,以水刚好湿透土层为宜;在喷结菇水后7 d,每2 d喷洒一次出菇水,喷 水量为1 kg/㎡。但温度超过20 ℃时,不宜喷出菇水。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0 ℃~20 ℃,空气湿度控制在 85 %~90 %。雨天和气温低于12 ℃时,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防雨和保温。当一潮菇即将结束,及时喷 一次重水,促使菌丝体再次扭结形成原基。 3 DB52/T 1321—2018 4.4 病虫害防治 露地双孢蘑菇病虫害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生产 环境,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使用化学农药应按GB 4285执行,不应 使用剧毒和高毒农药,见附录A。可选用目前已在国家登记的可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防治,见附 录B,不应在出菇期间和仓储期间向菇体施用任何药物。若出现杂菌应及时铲除,并在发生部位用40 % 噻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虫害主要是螨类、菌蛆、蜗牛,蜗牛用石灰粉防治,螨类和菌蛆可用4.3 %高 氟氯氰·甲阿维乳油喷雾防治。 4.5 采收 4.5.1 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菇盖直径3 cm~4 cm,柄长在0.5 cm以内,即可采收。 4.5.2 采收 采收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采收时将菌床上草帘揭放在另一菌床上,采完菇后立即盖上,防止 菌床上土壤和幼菇蕾失水干燥。间隔3 d~4 d,将草帘翻一面盖在菌床上,让阳光晒干受潮的草帘,避 免草帘生长霉菌,传染双孢蘑菇子实体。采菇时用手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 摘丛菇时,用小刀分别切下,切口平整不带泥。 4.6 采后管理 每采一潮菇后清理床面,补上新土,使厢面保持平整、干净。同时喷1 %石灰水使pH值稳定在7.0~ 7.5。采收二潮菇后应结合浇水喷洒酵母粉浸出液、豆浆水等进行追肥。 4 DB52/T 1321—2018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中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A.1 高毒农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应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食用菌作为蔬菜 的一类也应完全参照执行,不应在培养基质中加入。高毒农药有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 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

pdf文档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321-2018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33:1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