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B 43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uizhou beef cattle production Part 2:Produc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2017 - 12 - 08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5 - 08 实施 发 布 DB52/T 1257.2—2017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测定内容 .......................................................................... 2 5 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 ................................................................ 2 6 肥育性能测定 ...................................................................... 3 7 胴体性状测定 ...................................................................... 3 8 肉质性状测定 ...................................................................... 5 9 性能测定报告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超声波活体测定方法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肉牛个体性能测定记录 ............................................ 8 I DB52/T 1257.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光中、刘镜、徐龙鑫、孙元飞、张麟、周文章。 本标准为DB52/T 1257-2017的第2部分。 II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牛生长发育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测定指标及方法、性能测定报 告的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肉牛生产、品种选育中的生产性能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NY 676 牛肉等级规格 NY 1180 肉嫩度的测定 剪切力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性能测定 对肉牛个体性状表型值进行客观评定的过程。 3.2 空腹重 早晨肉牛未进食前的体重。 3.3 肌肉脂肪含量 眼肌内的脂肪含量。 3.4 饲料转化率 每生产单位重量的产品所耗用饲料的数量,通常以料重比表示。 1 DB52/T 1257.2—2017 4 测定内容 4.1 生长发育性能 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 4.2 育肥性能 育肥始重、育肥终重、日增重、饲料转化率。 4.3 胴体指标 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眼肌面积、背膘厚。 4.4 肉质指标 肉色、脂肪颜色、大理石花纹、剪切力值、滴水损失、肌肉脂肪含量。 5 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 5.1 测定要求 5.1.1 被测肉牛的姿势 测量时,肉牛头部前伸、自然端正的站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 5.1.2 测量用具 测量工具应校准,用测杖测量体高、体斜长;用软尺测量胸围、管围和腹围;用盆测器测量坐骨端 宽。 5.2 体重 5.2.1 测定 6 月龄、12 月龄、18 月龄、24 月龄、3 6 月龄的体重,连续测定空腹重 2 d,取其平均 值。犊牛出生后未吃初乳时测定其初生重。 5.2.2 测定用灵敏度≤0.1 kg 的磅秤称量,保留一位小数。 5.3 体尺 5.3.1 体高 由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5.3.2 体斜长 由肩端前缘至同侧坐骨端的距离。 5.3.3 胸围 肩胛骨后角垂直体轴绕胸一周的周长。 5.3.4 腹围 于十字部(髋结节)前缘测量腹部最大处的垂直周径。 2 DB52/T 1257.2—2017 5.3.5 管围 管骨最细处的周长,一般在左前肢胫骨由下向上1/3处测量。 5.3.6 坐骨端宽 坐骨端外缘的直线距离。 6 6.1 肥育性能测定 育肥始重 预饲期结束,育肥期正式开始时,育肥牛的空腹重。 6.2 育肥末重 育肥期结束时,育肥牛的空腹重。 6.3 育肥期日增重 按照公式(1)计算。 育肥期增重(kg/d)  W 2 W 1 .............................. (1) n 式中: W 1 ——育肥始重(kg); W 2 ——育肥末重(kg); n ——育肥天数(d)。 6.4 饲料转化率 测定期内,被测牛应单槽饲喂,每天称量被测牛的精饲料采食量,粗饲料自由采食。按照公式(2) 计算。 n X i 饲料转化率  i 1 W 4 W 3 .................................. (2) 式中: n ——测定的天数(d); Xi ——第i天的精料采食量(kg); W 3 ——测定开始时被测牛空腹重(kg); W 4 ——测定结束时被测牛空腹重(kg)。 7 7.1 胴体性状测定 宰前活重 宰前禁食24 h后,临宰前实际活重。 3 DB52/T 1257.2—2017 7.2 胴体重 屠宰后剥皮,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的重量。 7.3 屠宰率 按照公式(3)计算。 屠宰率(%)  W6  100 ................................. (3) W5 式中: W 5 ——宰前活重(kg); W 6 ——胴体重(kg)。 7.4 净肉率 按照公式(4)计算。 净肉率  W7  100 .................................... (4) W5 式中: W 5 ——宰前活重(kg); W 7 ——净肉重(kg)。 7.5 肉骨比 按照公式(5)计算。剔骨时,要求骨头带肉不超过2 kg~3 kg。 肉骨比  W7  100 .................................... (5) W8 式中: W 7 ——净肉重(kg); W 8 ——骨重(kg)。 7.6 眼肌面积 7.6.1 宰前 屠宰前,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仪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A。 7.6.2 宰后 屠宰后,取左半胴体,将第12~13肋骨间处的眼肌垂直切断,用硫酸纸将眼肌描出直接计算出眼肌 2 2 面积(每一小格1 cm ),单位为平方厘米(cm )。 7.7 背膘厚 7.7.1 宰前 屠宰前,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仪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A。 4 DB52/T 1257.2—2017 7.7.2 宰后 屠宰后,取左半胴体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眼肌横切面,从靠近脊柱一端起,在眼肌长度的3/4处, 用游标卡尺垂直于外表面测量背膘厚度,单位为厘米(cm)。 7.8 胴体等级 按照NY/T 676的规定执行。 8 肉质性状测定 8.1 肉色、脂肪颜色、大理石花纹 测定部位为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的眼肌横切面,测定方法按照NY/T 676的规定执行。 8.2 剪切力值 取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的眼肌,剔除眼肌周围的脂肪和筋膜,沿平行于眼肌横切面的方向,切厚 度为3 cm~4 cm整块肉样后,按照NY/T 1180的规定执行。 8.3 肌肉脂肪含量 8.3.1 宰前 屠宰前,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仪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A。 8.3.2 宰后 屠宰后,取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的眼肌,剔除眼肌周围的脂肪和筋膜,沿平行于眼肌横切面的方 向,切厚度约为0.5 cm的肉样,每2片~3片混合成一份样品,每份样品取样为50 g~150 g,按照GB/T 5009.6进行测定。 8.4 pH 值 屠宰后45 min~60 min内,将pH测定仪探头插入胴体四分体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背最长肌内,待 读数稳定5 s以上,记录结果。胴体在0 ℃~4 ℃下冷却24 h后,再测一次并记录结果。 8.5 滴水损失 宰后2 h,取第12肋骨~第13肋骨间处眼肌,剔除眼肌外周的脂肪和筋膜,顺肌纤维走向修成长宽高 为5 cm×3 cm×2 cm的肉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挂于食品袋中央 (避免肉样与食品袋壁接触);然后用棉线将食品袋与吊钩一起扎紧,在0 ℃~4 ℃条件下吊挂24h后, 取出肉条并用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层汁液后称重,并按照公式(6)计算。 滴水损失(%)  W

pdf文档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257.2-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生产性能测定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38: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