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35 ICS 13.080.99 B 10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ultivated land 2019 - 04 - 18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7 - 18 实施 发 布 DB35/T 1836—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地力提升与保持原则 ................................................................ 2 5 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检验方法 ...................................................... 2 6 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肥力指标 ...................................................... 3 7 地力提升与保持目标 ................................................................ 5 8 地力提升与保持主要技术 ............................................................ 5 参考文献 ............................................................................ 11 I DB35/T 183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飞、李清华、黄功标、何春梅、黄毅斌、王利民、林琼、张辉、张世昌、 刘彩玲、林诚、张华、黄建诚。 II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原则、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检验方法、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 肥力指标、地力提升与保持目标、地力提升与保持主要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水田、旱地,包括黏、酸、浅、砂、瘦等类的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LY/T 1228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87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 310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889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890 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 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8 土壤检测 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 1121.13 土壤检测 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NY/T 1121.14 土壤检测 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1334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T 214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NY/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35/T 1836—2019 3.1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2 基础地力 basic soil productivity 在特定立地条件、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下,经过多年水肥培育后,当季旱地 无水肥投入、水田无养分投入时的土壤生产能力。 3.3 绿肥 green manure 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生物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用作肥料,或者是通过它们与 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 3.4 秸秆还田 straw return 把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4 地力提升与保持原则 4.1 用养结合 对中低产田遵循改良、轮作套种使用与养护等相结合的使用方式,消除或减轻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 各种障碍因素,改善农田生态,逐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对高产田持续实行稳产保育措施,强化保护与 利用。 4.2 有机培肥 培肥主要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还田等,稳步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 性状,提升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4.3 平衡施肥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控制施用化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 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与提高供肥能力,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面源污染和养分失调。 5 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检验方法 5.1 耕层土壤采集、处理与贮存 按NY/T 1121.1规定的方法实施。 5.2 分析测试 5.2.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按NY/T 1121.6规定的方法测定。 2 DB35/T 1836—2019 5.2.2 土壤全氮的测定 按NY/T 5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 土壤全磷的测定 按NY/T 88规定的方法测定。 5.2.4 土壤全钾的测定 按NY/T 8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按LY/T 1228规定的方法测定。 5.2.6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按NY/T 1121.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7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按NY/T 889规定的方法测定。 5.2.8 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按NY/T 1121.1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9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按NY/T 1121.14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0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按NY/T 1121.8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1 土壤有效锌的测定 按NY/T 890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2 土壤 pH 的测定 按NY/T 112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3 土壤质地的测定 按NY/T 1121.3规定的方法测定。 6 地力提升与保持的土壤肥力指标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分级指标见表1,土壤酸碱度分级指标见表2,土壤质地 分级类型见表3,耕层厚度分级指标见表4。 3 DB35/T 1836—2019 表1 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分级指标 指标 高 中 低 >30(水田)、 20~30(水田)、 <20(水田)、 >20(旱地) 10~20(旱地) <10(旱地) 全氮(g/kg) >2.0 1.0~2.0 <1.0 全磷(g/kg) >1.0 0.6~1.0 <0.6 全钾(g/kg) >25 15~25 <15 碱解氮(mg/kg) >200 100~200 <100 >25(酸性土壤) 、 15~25(酸性土壤) 、 <15(酸性土壤)、 有机质(g/kg) 有效磷(mg/kg) >30(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15~30(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15(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速效钾(mg/kg) >150 80~150 <80 交换性钙(mg/kg) >1 000 400~1 000 <400 交换性镁(mg/kg) >120 50~120 <50 有效硫(mg/kg) >25 16~25 <16 有效硼(mg/kg) >1.0 0.5~1.0 <0.5 有效锌(mg/kg) >2.0 1.0~2.0 <1.0 表2 耕层土壤酸碱度分级指标 pH值 <4.5 4.5~5.5 5.6~6.5 6.6~7.5 7.6~8.5 >8.5 等级 强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碱性 强碱性 表3 耕层土壤质地分级类型 物理性黏粒 (<0.01 mm) 0~5 6~10 11~20 21~30 31~45 46~60 61~75 76~85 >85 含量(%) 砂土 壤土 黏土 等级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黏土 中黏土 重黏土 表4 耕层厚度分级指标 >20(水田)、 16~20(水田)、 10~15(水田)、 <10(水田)、 >30(旱地) 25~30(旱地) 15~24(旱地) <15(旱地) 厚 较厚 中等 薄 耕层厚度(cm) 等级 4 DB35/T 1836—2019 7 地力提升与保持目标 通过持续改良与培肥,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宜达到中等等级或以上;养分含量指标宜达到中等等 级;耕层土壤酸碱度宜达到弱酸性至中性水平;水田耕层土壤质地宜达到中壤至轻黏等级,旱地耕层土 壤质地宜达到轻壤或中壤等级;耕层土壤厚度宜达到较厚水平或以上。 8 地力提升与保持主要技术 8.1 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系统按照GB/T 30600、NY/T 2148、NY/T 310的规定实施。 8.2 轮作与套种 8.2.1 水田 闽东南沿海区域可推广蚕豆-中稻、早稻-甘薯(

pdf文档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836-2019 耕地地力提升与保持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49: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