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96.6—2017 代替 DB 22/T 396-2014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 6 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procedures and test methods for health care products Part 6: Ames test 2017 - 11 - 10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396.6—2017 前 言 DB22/T 396《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拟分为如下部分: ——第 1 部分:评价程序; ——第 2 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第 3 部分:长期经皮毒性试验; ——第 4 部分:皮肤刺激性试验; ——第 5 部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第 6 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第 7 部分: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第 8 部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第 9 部分: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第 10 部分:致畸试验; ——第 11 部分:致癌试验; ——第 12 部分:人体皮肤斑贴试验。 本部分为DB22/T 396-2017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22/T 396-2014《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与DB22/T 396-2014相比, 结构做了较大调整。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警示 ——增加了范围; ——增加了仪器; ——增加了培养基与试剂; ——修改了试验测试; ——修改了数据处理和评价结果。 本部分由吉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晶莹、宋昕恬、孟令仪、吴晓刚、孙兰、隋自洁、高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2/T 396-2004; ——DB22/T 396-2014。 I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 6 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毒理学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毒理学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检验方法。 2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 2.1 菌株 常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amomlla typhimurium)TA98、TA100、TA97和TA102,经检定符 合要求,-80 ℃或液氮冻存备用。 2.2 仪器和设备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 培养箱。 恒温水浴。 压力蒸汽消毒器。 干烤箱。 低温冰箱(-80℃)或液态生物容器、普通冰箱。 天平(精确度 0.1g 或 0.0001g)。 菌落计数仪。 低温高速离心机。 玻璃器皿等。 培养基与试剂 2.3.1 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5.0g 胰胨(或混合蛋白胨) 5.0g 氯化钠 2.5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1.3g 蒸馏水 500ml 加热溶解,调节pH至7.4,分装后0.103 MPa20min灭菌,普通冰箱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2.3.2 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 1 DB22/T 396.6—2017 用作a.基因型鉴定的结晶紫敏感试验,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试验,紫外线敏感性试验。b.细菌活 力鉴定。 琼脂粉 1.5g 营养肉汤培养基 100ml 加热融化后调pH至7.4,0.103 MPa20min灭菌。 2.3.3 底层培养基所需试剂及配置方法 2.3.3.1 磷酸盐储备液 磷酸氢钠铵(NaNH4HPO4·4H2O) 柠檬酸(C6H8O7·H2O) 磷酸氢二钾(K2HPO4 ) 硫酸镁 (MgSO4·7H2O) 加蒸馏水至100 ml,0.103MPa20min灭菌。 17.5g 10.0g 50.0g 1.0g 注:待其他试剂完全溶解后再将硫酸镁缓慢放入其中继续溶解,否则易析出沉淀。 2.3.3.2 40%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 加蒸馏水至100 ml,0.055 MPa20min灭菌。 2.3.3.3 40.0g 1.5%琼脂培养基 琼脂粉 蒸馏水 融化后0.103MPa20min灭菌。 2.3.3.4 6.0g 400 ml 底层培养基(无菌操作) 趁热(80˚C),在灭菌琼脂培养基中(400 ml)依次加入: 磷酸盐储备液 8 ml 40%葡萄糖溶液 20 ml 充分混均,待凉至80˚C左右时倒平皿,每皿(ø90mm)25 ml,37 ˚C培养过夜以除去水分及检查有 无污染。 2.3.4 顶层培养基的成分及制备 2.3.4.1 顶层琼脂 琼脂粉 氯化钠 加蒸馏水至 2.3.4.2 0.5mmol/L 组氨酸-生物素溶液(诱变试验用) D-生物素(分子量224) L-组氨酸(分子量155) 加蒸馏水至 2 3.0 g 2.5 g 500 ml 30.5 mg 17.4 mg 250 ml DB22/T 396.6—2017 2.3.4.3 顶层培养基制备:加热融化顶层琼脂,每 100 ml 顶层琼脂中加 10 ml 0.5 mmol/L 组氨酸-生物 素溶液。混匀,分装在 100 ml 三角瓶中,0.103 MPa,20 min 灭菌。用时融化分装小试管,每管 2 ml, 在 45 ˚C 水浴中保温。 2.3.5 特殊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2.3.5.1 0.8 %氨苄青霉素溶液(鉴定菌株用,无菌配置) 称取氨苄青霉素40 mg,用0.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 ml,保存于冰箱。 2.3.5.2 0.1%结晶紫溶液(鉴定菌株用) 称取100 mg结晶紫,溶于100 ml无菌水。 2.3.5.3 L-组氨酸溶液和 0.5 mmol/L D-生物素溶液(鉴定菌株用) 称取L-组氨酸0.4043 g和D-生物素12.2 mg,分别溶于100 ml蒸馏水,0.103 MPa 20 min灭菌,保 存于4 ˚C冰箱。 2.3.5.4 0.8%四环素溶液(用于四环素抗性试验和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版) 称取四环素40 mg,用0.02 mol/L盐酸稀释至5 ml,保存于4˚C冰箱。 2.3.5.5 氨苄青霉素平板和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 每1000 ml中由以下成份组成: 底层培养基 910 ml 磷酸盐储备液 20 ml 40%葡萄糖溶液 50 ml 组氨酸水溶液(0.4043g/100 ml) 10 ml 0.5mmol/L D-生物素溶液 6 ml 0.8%氨苄青霉素溶液 3.15 ml 0.8%四环素溶液 0.25 ml 四环素仅在使用对四环素有抗性的TA102时加入。以上成分均已分别灭菌或无菌制备。 2.3.5.6 组氨酸-生物素平板(组氨酸需要试验用) 每1000 ml中由以下成份组成: 底层培养基 磷酸盐储备液 40%葡萄糖溶液 组氨酸水溶液(0.4043 g/100 ml) 0.5 mmol/L D-生物素 以上成分均已分别灭菌。 2.3.5.7 914 ml 20 ml 50 ml 10 ml 6 ml 二甲基亚砜 光谱纯,0.103 MPa 20 min灭菌。 2.3.6 S-9 辅助因子(混合液试剂)的配制 3 DB22/T 396.6—2017 2.3.6.1 0.4mol/L 氯化镁(MgCL2))溶液 氯化镁称取3.8 g ,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3.6.2 1.65mol/L 氯化钾(KCL)溶液 氯化钾称取12.3 g,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3.6.3 0.2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4) 每500 ml由以下成份组成: 磷酸氢二钠(Na2HPO4)(14.2 g/500 ml) 磷酸二氢钠 (NaH2PO4·H2O) (13.8 g/500 ml) 调pH至7.4,0.103 MPa 20 min灭菌或滤菌。 2.3.6.4 440 ml 60 ml 辅酶-Ⅱ(氧化型)溶液 准确称取辅酶-Ⅱ,用无菌蒸馏水溶解配制成0.025mol/L溶液,低温保存(-20˚C以下)。 2.3.6.5 葡萄糖-6-磷酸钠盐溶液 称取葡萄糖-6-磷酸钠盐,用无菌蒸馏水溶解配制成0.05mol/L溶液,低温保存(-20˚C以下)。 2.3.6.6 10%S-9 混合液的配制 每10 ml由以下成份组成,临用时配置: 磷酸盐缓冲液(0.2 mol/L,pH 7.4) 氯化钾溶液(1.65 mol/L ) 氯化镁溶液(0.4 mol/L ) 葡萄糖-6-磷酸钠盐溶液(0.05 mol/L) 辅酶-Ⅱ溶液(0.025 mol/L) 肝S-9液 混均,至冰浴中待用。 2.4 6.0 0.2 0.2 1.0 1.6 1.0 ml ml ml ml ml ml 剂量 至少应采用五种不同剂量。决定受试物最高剂量的限制因素,是对细菌的毒性和溶解度。最高剂量 一般采用5 mg/皿,最低剂量一般为1 μg/皿或0.1 μg/皿。但如果受试物达某一浓度时,对细菌生长有 抑制作用,则该剂量不宜作本试验,应弃去不用。 2.5 代谢活化 应用诱导剂混合物处理后的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进行体外代谢活化试验,即在加S9和不 加S9平行条件下测试。 2.6 对照 阴性、阳性对照和S9对照。原则上阴性对照为溶剂对照;阳性对照为已知阳性致突变剂,如敌克松 (Dexon)对照。 2.7 4 试验测试 DB22/T 396.6—2017 实验时,将含 0.5 mmol/L 组氨酸-0.5 mmol/L 生物素溶液的顶层琼脂培养基 2.0 ml 分装于试管 中,45 ℃水浴中保温,然后每管依次加入试验菌株增菌液 0.1 ml,受试物溶液 0.1 ml和 S9 混合液 0.5 ml(需代谢活化时),充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上,转动平板,使之分布均匀。水平放置待冷 凝固化后,倒置于 37 ℃培养箱里孵育 48 h。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每一浓度至少三皿,求出平均值。 实验中,除设受试物各剂量组外,还应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阳性诱变剂对照和无菌对照。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 记录受

pdf文档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6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6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6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6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51: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