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 175" 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03 - 13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13 实施 发 布 DB13/T 265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岳海旺、陈淑萍、魏建伟、郑书宏、董江丽、李 伟。 I DB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 175”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品种“中地175”的土壤条件、产量结构指标、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收获等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北部春播玉米区及太行山春播玉米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3 单粒(精密)播种机 作业质量 NY/T 2624-201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 NY/T 2696-2015 饲草青贮技术规程 玉米 DB13/T 2183-2015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北省北部春播玉米区 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四个市以及保定和沧州北部春玉米区。 3.2 太行山春播玉米区 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市的太行山春玉米区。 3.3 中地175 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H446为母本、Q317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年 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22号;河北省春播玉米区试对照品种。 4 土壤条件 1 DB13/T 2655—2018 适合壤土、砂壤土、粘壤土,土层深厚,不适合沙漏地。 5 产量结构指标 5.1 粒用普通玉米产量结构指标 河北省北部春播区亩穗数4 000~4 500穗,穗粒数570~590个,千粒重350 g,实现亩产800 kg; 太行山春播区亩穗数3 800~4 300穗,穗粒数570个~590个,千粒重350 g,实现亩产750 kg。 5.2 饲用青贮玉米产量结构指标 河北省北部春播区留苗密度每亩5 000株~6 000株,鲜重每亩4 500 kg,干物质产量高于1 500 kg。 6 整地 6.1 北部春播区 有灌溉条件的先造墒后旋耕整地;无灌溉条件的先整地,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抗旱能力,等雨后足墒播种。坡岗地平作、涝洼地起垄备播。 6.2 西部太行山春播区 无灌溉条件的在春季返浆期,采取镇压、耙、盖等多项耕作措施整地,再等雨后足墒播种。 6.3 覆膜地块 要求土壤平整细碎,田间无残茬异物。整地质量符合DB13/T 2183-2015的规定。 7 播种 7.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发芽率>97 %;播前用杀菌剂包衣;晚春播地块播前用内吸性杀 虫剂包衣,种子处理应符合GB/T 8321、GB/T 15671规定。 7.2 播种日期 5 cm 地温稳定通过10℃进行播种,北部春播区播种日期为4月20日至5月10日,太行山春播区播期 为5月10日~30日。无灌溉条件的等雨后足墒播种;覆膜播种地块播期可提前10天~15天。 7.3 播种要求 河北省北部春播区播种密度每亩4 200株~4 700株,青贮玉米播种密度每亩5 000株~6 000株; 太行山春播区播种密度每亩4000株~4 500株。播种深度3 cm~5 cm,采用60 cm等行距种植。 7.4 播种方法 7.4.1 机械播种 采用玉米施肥精播机或精量播种机,其作业质量符合NY/T 503的规定。 2 DB13/T 2655—2018 7.4.2 人工播种 按预定行株距开沟或挖穴单粒点播。 7.4.3 覆膜播种 先播种后盖膜的地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先盖膜后播种的地块玉米出苗后及时间苗和定 苗。 8 水肥管理 8.1 灌排 8.1.1 足墒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利用灌溉设备进行人工造墒;无灌溉条件的坡耕地、水源不足地区 免耕播种,减少动土次数,减少土壤散墒;实施坐水种、覆膜保墒等抗旱措施。 3 3 8.1.2 中后期一般不需要浇水;遭到干旱灌水每亩 30 m ~40 m 。 8.1.3 开好排水沟,遇到雨量较大时,及时排涝。 8.2 肥料施用 8.2.1 底肥 选用含N、P、K总养分>45 %的玉米专用长效缓释肥,施肥量每亩为50 kg~60 kg。 8.2.2 追肥 为防中后期脱肥,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每亩为10 kg~20 kg,随灌水或降雨施入。肥料施用 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有条件的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 2624-2014的规定。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草害防治 9.1.1 在播种后出苗前, 喷洒封闭性除草剂异戊唑草酮+噻酮磺隆或者甲莠或乙莠合剂或异丙莠合剂, 兑水量为每亩为 15 kg~30 kg。 9.1.2 苗后除草地块,在玉米 3 叶~5 叶期可用烟嘧磺隆及其复配制剂苗后化学除草,喷药时间为下 午 4 点后。 9.1.3 在玉米生长期间可用草铵膦行间定向化学除草。 9.2 虫害防治 9.2.1 防治原则及方法 宜采用自走式高架喷杆喷雾机或施药机械进行机械施药防治病虫害作业,应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药剂有针对性防治各种病虫害。化学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9.2.2 粘虫防治 3 DB13/T 2655—2018 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注意防治粘虫,平均100株有50头粘虫时,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或菊酯类农药喷 雾防治,每亩用量20 ml~30 ml,兑水30 kg,或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灌浆初期注意防治蛀穗螟 虫。 9.2.3 蓟马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虫口密度达每百株30头时,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为20 g~30 g, 兑水30 kg进行心叶喷雾。 9.2.4 玉米螟的防治 采用高压汞灯防治:时间为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小雨仍可开灯。 采用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蜂1次~2次,每公顷放蜂22.5万头。采用BT乳剂防治:在 玉米心叶末期(5 %抽雄)每亩为0.15 kg~0.2 kg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 kg喷雾。 9.3 病害防治 玉米褐斑病和大小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 g或20 %粉锈宁乳油每 亩为50 g~100 g,兑水50 kg均匀喷雾。秸秆饲用的玉米地块后期不再施药。 10 收获 10.1 普通玉米粮用 玉米达到生理成熟一周后收获。收获后玉米进行晾晒或烘干,籽粒含水量达到20 %以下时脱粒。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 10.2 青贮玉米饲用 在玉米蜡熟期乳线降至籽粒的1/2处,茎叶青绿时收获生物产量最高,收获青贮玉米水分含量控制 在65 %~75 %。青贮玉米的质量应符合NY/T 2696-2015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175”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175”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175”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655-20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中地175”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52: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