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manual of mechanical specification and site preparation 2017 - 12 - 11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282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铁志、王利斌、马明、赵新子、李东来、王天慧、冯国忠。 I DB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深松整地作业的作业条件、作业准备、作业规程、作业质量、作业质量检查、安 全操作要求、维护保养和记录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418 深松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845 深松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NY/T 28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深松整地 the machinery is deeply loose 采用拖拉机配套深松作业机具,对土壤深部耕层进行疏松,不打乱耕层结构和层次的耕整地作业方 式。 3.2 深松深度 deep loosening depth 深松沟底距该点作业前地表的垂直距离。 3.3 深松行距 deep spaced 相邻深松沟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3.1 幅内行距 picture space 深松机上相邻两个深松铲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3.2 邻接行距 adjacent spacing 相邻两深松作业行程地表邻接深松沟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1 DB22/T 2821—2017 4 作业条件 土壤耕层0 cm~25 cm的绝对含水率应为12%~22%,耕层厚度应不低于30 cm,地势较为平缓,坡度 以不大于8°为宜。作业耕层应无树根、石块等坚硬杂物。并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长期采用旋耕、翻耕作业方式,土壤耕层 15 cm~25 cm 处产生犁底层的地块; b) 当 0 cm~25 cm 耕层土壤容重>1.4g/cm³,并且影响作物根系生长时。 5 作业准备 5.1 5.1.1 5.1.2 5.1.3 5.2 作业时间 以秋季农作物收获后为宜。 雨养农业区可在雨季前进行中耕期深松。 低洼易涝及冷凉地区可在苗期深松。 深松机选择 5.2.1 应根据蓄水保墒或松土散墒的需求选择作业机具结构型式,并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合理配套动力: a) 以蓄水保墒为目的的雨养农业区深松作业应选用表土扰动量少、耕层扰动适中、不破坏土壤耕 层结构的深松机具; b) 以松土散墒为目的的低洼易涝及冷凉区深松作业应选用土壤扰动量大、不破坏土壤耕层结构的 深松机具。 5.2.2 深松机应带有性能良好的碎土、合墒装置。在秸秆覆盖量超过 50%时应加装秸秆切碎装置,或 者应对秸秆进行分离处理后进行深松作业。 5.2.3 深松机应符合 NY/T 1418 的规定。 5.3 作业前准备 5.3.1 操作人员须进行技术培训,了解并掌握深松作业目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机具的调整 使用和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 5.3.2 按照深松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拖拉机动力和悬挂系统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后挂接机具和保 养。 5.3.3 安装电子监测设备的深松机具,检查各监测部件和连接线缆是否存在缺失和松动,确保信号传 输正常。 5.3.4 观察作业区状况,查看土壤墒情和土壤性质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5.3.5 操作人员应结合农艺要求和作业区条件,确定机具作业参数。 6 作业规程 6.1 试作业 6.1.1 作业前应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减少空车行程。 6.1.2 应进行 20 m~30 m 的试作业,停车检查机具情况、作业质量及电子监测系统等工作情况,发现 问题及时调整、解决,直至符合作业要求后再进行正式作业。 6.2 2 作业 DB22/T 2821—2017 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并满足下列要求: a) 应保持匀速直线行驶; b) 深松部件入土和出土应稳定平缓,不应使用液压强制进行; c) 相邻两行程深松沟间隔距离应保持与深松机幅内行距一致; d) 作业中随时观察作业质量和作业状态,安装电子监测设备的还应随时观察车载显示设备指示, 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车调整和排除故障; e) 作业中应及时停车清除工作部件上的泥土、杂草和其它缠绕物;注意检查限深轮和镇压轮的转 动情况,以减小牵引阻力,提高作业质量; f) 深松部件磨损严重、影响入土性能或作业质量时应及时更换。 6.3 特殊要求 苗期深松作业(中耕追肥期)应确保深松部件位置合适,避免压苗、伤苗或过度扰动根系处土壤。 7 作业质量 7.1 一般要求 7.1.1 7.1.2 7.2 应做到不重松、不漏松、无秸秆残茬堆积。 松土及碎土效果应满足农艺要求,各行间距均匀、深度一致。 特殊要求 7.2.1 深松深度 应以打破犁底层为基本原则,不应低于30 cm;土层深厚地区以35 cm以上为宜。 7.2.2 深松行距 应满足种植模式要求: a) 等行距种植:相邻两铲间距与种植行距相等或是种植行距的 2 倍,邻接行距满足幅内行距要求; b) 宽窄行种植:相邻且相向两铲间距等于两宽行中心线距离,邻接行距等于两宽行中心线距离。 7.3 作业质量指标 作业条件符合4的规定时,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8 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指标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1 深松深度合格率/% ≥90% 2 邻接行距合格率/% ≥90% 3 漏松 <2% 作业质量检查 8.1 检查方法 3 DB22/T 2821—2017 检测方式分人工检测和电子检测两种形式。 8.2 人工检测 8.2.1 检测点的确定 检测点应避开地头和地边,每个检测点距地头均应不小于10 m,距地边不小于5 m。检测时沿两条 对角线选取检测点(不规则地块取其最大对角线或最大内径),每条对角线选取两点,加之两条对角线 交点,共计5 个点作为人工检测点。两条对角线选点应尽可能远离对角线交点。检测点确定后即可进行 深度、漏耕、行距的人工检查与测量。 8.2.2 深松深度合格率 按本标准8.2.1取检测点,测量各点深度值,按式(1)计算深松深度合格率。  nq n  100% ..................................... (1) 式中:  ——深松深度合格率,单位为百分率(%); n q ——深松深度合格点数,单位为个; n ——深松深度测定点总数,单位为个。 8.2.3 邻接行距合格率 按本标准8.2.1取检测点,测量邻接深松行间距离,按式(2)计算邻接行距合格率。  h  100% ……………(2)  式中:  ——邻接行距合格率,单位为百分率(%);  h ——邻接行距合格点数,单位为个;  ——邻接行距测定点总数,单位为个。 8.2.4 漏松 对选取的5组检测点,每组不低于两个检测点,测量其与邻接深松行间的距离,判定是否符合邻接 行距合格率范围。 8.3 电子检测 通过加装在深松机及配套主机上的深松电子监测仪器,时时测量、传输、记录深松作业过程中的面 积、深度、位置、轨迹、影像等参数,并经平台软件自动完成深松深度、位置、轨迹、行距、漏松等作 业质量数据的监测分析,形成检测数据与图像报告清单。 9 安全操作要求 4 DB22/T 2821—2017 9.1 9.2 9.3 9.4 9.5 9.6 按照说明书要求对深松作业配套机具进行安全检查。 深松机组应有夜间安全警示反光标识。 深松作业机组工作中禁止转弯和倒退。 深松作业中机具需故障排除时,应停车熄火或切断动力后进行,并做好安全固定或支撑。 地头转弯、转移地块、长距离运输,将机组锁定在运输状态。 深松机上禁止载人或装载影响安全的重物。 10 维护保养 10.1 深松作业期间,每天应检查一次深松机各部件紧固情况,对磨损、松动或损坏部件应及时紧固、 更换或修理。 10.2 每年作业季结束后,应及时将深松机清理干净,深松铲及各紧固件或螺栓等部位均应涂抹黄油或 机油进行防锈保护。 11 记录档案 对深松作业的过程进行及时记录,并定期归档。档案保存两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821-2017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54: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