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nursing standard 2017 - 12 - 11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276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卫生和计生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红十、赵晓甦、张宇、王海燕、张欣婷、柏文喜。 I DB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留置导尿术的适应症、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置管后护理。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留置导尿术操作及护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留置导尿术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4 适应症 4.1 具有临床意义的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 4.2 为尿失禁患者减轻痛苦或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其它非侵入性措施如药物、尿垫等不能缓解且患者 不接受使用外部集尿装置时。 4.3 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4 围手术期必要时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术。 4.5 为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6 被动和被迫体位患者,无法自行排尿的患者。 4.7 提高临终期患者舒适度。 5 操作前准备 5.1 5.1.1 评估 患者 评估留置导尿适应症、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膀胱充盈度及会阴部皮肤粘膜情况,询问清洁情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 况。 1 DB22/T 2767—2017 5.1.2 导尿管 5.1.2.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大小、材质、种类适宜的导尿管。 5.1.2.2 常见型号,成人女性 12 Fr~16 Fr,成人男性 14 Fr~18 Fr,儿童 8 Fr~10 Fr,血尿的患 者 20 Fr~24 Fr。 5.1.2.3 预计留置导尿时间>6 周至 3 个月的患者,宜使用硅胶导尿管。 5.1.2.4 需要膀胱冲洗治疗时,宜选用三腔导尿管。 5.2 准备 5.2.1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遮挡围帘或屏风。普通病室温度保持在18 ℃~22 ℃为宜,新生儿、老年病房、产房、 手术室以22 ℃~24 ℃为宜。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5.2.2 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应按WS/T 313的规定执行,戴口罩。 5.2.3 用物准备 5.2.3.1 治疗车上层 a) 治疗盘; b) 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分为 2 部分,初次消毒包,内置弯盘 2 个,镊子 1 把,消毒棉球 12 个以 上,纱布 1 块,再次消毒及导尿包内置弯盘 1 个,镊子 2 把,消毒棉球 5 个以上,纱布 2 块, 无菌巾 1 块,洞巾 1 块,石蜡油棉片,注射器 2 个; c) 无菌手套 2 副; d) 合适型号的导尿管 2 根,以备污染时,及时更换; e) 集尿袋 1 个; f) 灭菌注射用水; g) 一次性尿垫或尿不湿; h) 剪刀; i) 尿管固定贴; j) 尿管标识贴; k) 别针; l) 快速手消毒液; m) 浴巾。 5.2.3.2 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装置,生活垃圾装置等。 5.3 解释 5.3.1 5.3.2 6 礼貌称呼对方,主动介绍自己,解释目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清洁外阴。 操作步骤 2 DB22/T 2767—2017 6.1 男性患者 6.1.1 首次进病房核对患者,通过床头卡、腕带、询问姓名等方式进行核对,再次向患者解释操作目 的及注意事项。 6.1.2 回处置室,洗手,戴口罩,进行用物准备,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拉隔 断帘。 6.1.3 协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部,对侧腿部用被子遮盖,注意患者隐私保护及保暖,协助 取屈膝仰卧位,两腿外展,将一次性尿垫铺于患者臀下。 6.1.4 初次消毒,洗手,打开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戴无菌手套,合理摆放用物,保证无菌状态,将弯 盘置于两腿之间,取无菌纱布,持镊子取消毒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阴茎消毒 时应自根部向尿道口消毒,消毒时用纱布提拉阴茎及阴囊,需保证手处于无菌状态。一手持无菌纱布裹 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另一手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并注意包 皮和冠状沟的消毒,每只棉球限用一次。 6.1.5 将弯盘移至床尾,其余用物放于治疗车下层,脱下手套再次洗手。 6.1.6 在治疗车上打开再次消毒及导尿包置于患者两腿间,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1.7 按顺序摆放用物,取出导尿管,检查导尿管气囊是否完好,连接导尿管与集尿袋,润滑导尿管 前段放于弯盘内。 6.1.8 再次消毒,弯盘移至近外阴处,一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另一只手 持镊子取消毒棉球如前法依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污棉球、镊子放床尾弯盘内。 6.1.9 将放有导尿管的弯盘移至洞巾口旁,嘱患者张口呼吸,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 60 °,用另一 只镊子夹取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 20 cm~22 cm,见尿液后再插入 7 cm~10 cm。 6.1.10 固定尿管,连接注射器,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或空气,轻拉 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 6.1.11 夹闭导尿管,用纱布擦拭尿道口取下洞巾,将包皮退回原处,使用安全别针将集尿袋固定在低 于膀胱高度的病床合适位置,开放导尿管,脱手套,弃去用物。在导尿管和集尿袋的相应位置标注置管 日期和更换集尿袋日期。 6.1.12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6.1.13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留置导尿后注意事项。 6.1.14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1.15 应使用已经连接好的、密封的导尿管进行导尿。如果违背无菌原则、引流装置断开或发生尿液 漏出时,需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无菌的导尿管及引流装置。 6.2 女性患者 6.2.1 见 6.1.1。 6.2.2 见 6.1.2。 6.2.3 见 6.1.3。 6.2.4 初次消毒,洗手,打开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戴无菌手套,合理摆放用物,保证无菌状态,将弯 盘置于两腿之间。一手持镊子夹取消毒棉球初步消毒阴阜、大阴唇,另一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 尿道口,消毒过程按照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原则,每只棉球限用一次。消毒尿道口时停留片刻,使消毒 液与尿道口粘膜充分接触,达到消毒的目的,平镊不可接触肛门区域。 6.2.5 见 6.1.5。 6.2.6 见 6.1.6。 6.2.7 见 6.1.7。 3 DB22/T 2767—2017 6.2.8 再次消毒,弯盘移至近外阴处,一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另一手持镊子夹取消毒棉球,按照由 内向外再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消毒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污棉球、镊子放床尾弯盘内。 6.2.9 将放有导尿管的弯盘移至洞巾口旁,嘱患者张口呼吸,用另一只镊子夹取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 轻插入尿道 4 cm~6 cm,见尿液后再插入 7 cm~10 cm。 6.2.10 见 6.1.10。 6.2.11 见 6.1.11。 6.2.12 见 6.1.12。 6.2.13 见 6.1.13。 6.2.14 见 6.1.14。 6.2.15 见 6.1.15。 7 置管后护理 7.1 尿道口护理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 7.2 7.2.1 7.2.2 7.3 导尿管固定 男性患者在尿管末端 2 cm~3 cm 处固定于下腹部。 女性患者在尿管末端 2 cm~3 cm 处固定于大腿内侧。 通畅引流 7.3.1 留置尿管期间,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在内总量应在 2000 ml 以上, 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尽量减少阻塞和导尿管结垢。 7.3.2 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 感染。 7.3.3 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使导尿管受压、牵拉、打折,防止脱出。 7.4 倾倒尿液 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 到收集容器。 7.5 尿标本留取 7.5.1 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消毒导尿管采样口,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 刺导尿管抽取尿液。 7.5.2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宜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此法不适用于普通 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7.5.3 长期导尿患者宜重新置导尿管后再留取尿液标本。 7.6 导尿管更换 乳胶导尿管宜7 d更换1 次,硅胶导尿管宜21 d 更换1 次。根据临床症状或集尿系统的密闭性遭到 破坏情况及时更换。 7.7 4 集尿袋更换 DB22/T 2767—2017 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按照集尿袋使用规范进行更换,每周更换1 次~2 次,在集尿袋破损,污 染,有恶臭味或更换尿管时更换。 7.8 7.8.1 7.8.2 7.8.3 7.9 7.9.1 7.9.2 7.9.3 7.9.4 及时评估 除昏迷患者,应询问患者带管感受,以便于评估气囊是否在膀胱内。 评估尿液情况,当尿液出现混浊、沉淀、结晶时,应及时处理,并每周检查尿常规 1 次。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缩短留置时间。 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执行手卫生。 接触患者的导尿管或集尿袋时,需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其浸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767-2017 留置导尿术护理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57: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