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981—2018 代替 DB22/T 981-2002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ules of Baicheng mung bean 2018 - 05 - 24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22 实施 发 布 DB22/T 98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 981-2002《白城绿豆栽培技术规程》。与DB22/T 981-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增加了“投入品管理”一章; ——增加了“机械化收获”部分; ——增加了“产品质量控制”一章; ——增加了“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一章; ——修改了“基地选择”部分内容; ——修改了“栽培方式”部分内容; ——修改了“种子处理”部分内容; ——修改了“播种方法”部分内容。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凤祥、梁杰、郝曦煜、郭文云、肖焕玉、王英杰、冷廷瑞、于海燕、付宝义、 贾云峰、刘英华、陈洪波、吴淑惠。 本标准代替了DB22/T 981-2002。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2/T 981-2002。 I DB22/T 981—2018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城绿豆的产量构成、生育指标、基地选择、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脱粒与贮藏、清选、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等综合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白城绿豆主产区的绿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204 无公害食品 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DB22/T 946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 DB22/T 1598 地理标志产品 白城绿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城绿豆 baicheng mung bean 符合 DB22/T 1598 的规定范围,按本标准管理生产的绿豆产品。 4 产量构成 4.1 种植密度 耐密型品种每公顷 20 万株~25 万株,非耐密型品种每公顷 15 万株~20 万株。 4.2 单株荚数 每个植株的结荚数量,15 个~35 个。 4.3 单荚粒数 每个豆荚的籽粒数量,12 粒~14 粒。 1 DB22/T 981—2018 4.4 百粒重 100 粒籽实的重量,4.5 g~6.5 g。 5 生育指标 5.1 5.2 5.3 5.4 5.5 5.6 6 播种期 出苗期 开花期 结荚期 成熟期 生育期 5 月 15 日~6 月 10 日; 5 月 25 日~6 月 16 日; 7 月 20 日~8 月 20 日; 7 月 23 日~8 月 25 日; 8 月 25 日~9 月 15 日。 85 天~110 天(出苗期至成熟期)。 基地选择 6.1 选择地势平坦、中性或 pH 小于 8 的偏碱性沙壤土地块,并且避免与豆科作物或向日葵重茬、迎 茬。 6.2 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水质条件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DB22/T 946 的规定。 7 投入品管理 7.1 种子 7.1.1 品种 选择生育期 85 天~110 天,株高 45 cm~95 cm,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白城 环境条件和气候特点,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认(鉴)定的绿豆品种。 7.1.2 种子质量 纯度 ≥ 98% ,净度 ≥ 97% ,发芽率 ≥ 95%,水分 ≤ 13%。其它质量标准应符合 GB 4404.2 的 规定。 7.2 农药 7.2.1 采购 不得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应从正规渠道采购下列农药,并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 a) 有资质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农药; b) 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 c) 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d)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e) 标签内容完整的农药; f) 保质期内的农药; g) 国家和进口国允许使用的农药。 2 DB22/T 981—2018 7.2.2 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火、防水、防雨、防腐、避光、阴凉、 干燥、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不得与食品、 农产品、饮料、饲料等混放。 7.2.3 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 3 次以上,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回 收处置前应妥善收集。 7.3 肥料 7.3.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索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 a) 正规肥料经营单位经营; b) 有肥料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d) 标签内容完整; e) 保质期内。 7.3.2 贮藏 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 7.3.3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 7.4 农机具选择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具有农机鉴定部门出具的农机推广许可证; b) 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8 栽培管理 8.1 8.1.1 8.1.2 8.2 精细整地 秋季深翻,耕深 18 cm~25 cm。春季及时耙、耢、拖平,播前起垄。 在播种前一周,机械起垄同时喷施除草剂,垄距为 60 cm~65 cm。 施用底肥、接种根瘤菌 8.2.1 结合春季整地起垄施足底肥,氮磷钾比例为 1:0.5:1.2,施用量以每公顷 150 kg~200 kg 为 宜。 8.2.2 有条件的增施农家肥和根瘤菌肥。农家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10000 kg~15000 kg 为宜;用温水 将根瘤菌调匀,均匀拌种,一般用量为每千克种子 20 g~30 g,或者按说明书操作。 8.3 种子处理 3 DB22/T 981—2018 应采用下列方式: a) 播种前晒种。 b) 使用 18% 辛硫·福美双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按药种比 1:80~1:110 进行种子包衣。 8.4 栽培方式 8.4.1 垄上双行种植 垄上开沟双行种植,垄距 60 cm~65 cm,行距 10 cm~15 cm,株距 10 cm~15 cm。 8.4.2 地膜覆盖 双垄地膜覆盖,膜宽 90 cm~130 cm,垄距 60 cm~65 cm,膜上精量穴播种植,株(穴)距 10 cm~ 15 cm。 8.5 播种 8.5.1 播种时间 以 5 月 15 日至 6 月 10 日为宜。 8.5.2 播种方法 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点播,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调整株(穴)距和每穴粒数,穴距 10 cm~15 cm, 每穴1 粒~2 粒。播种同时,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一次性完成。覆土深度一般为 3 cm~5 cm,并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8.5.3 播种量 2 2 应根据土壤肥力、种植密度和品种特性合理调整播种量。耐密型品种 15 kg/hm ~20 kg/hm ;非耐 2 2 密型品种 10 kg/hm ~15 kg/hm 。 8.5.4 种肥 在不施底肥的情况下,应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氮磷钾施肥比例和施肥量,一般磷 2 2 2 2 酸二铵 150 kg/hm ~200 kg/hm ,硫酸钾 60 kg/hm ~120 kg/hm 。种、肥必须分离。 8.6 除草、中耕 8.6.1 除草 注意各时期不同田间杂草的预防与控制。应符合GB/T 8321(部分)、NY/T 1276的规定。可选用 5% 精喹禾灵乳油和 30% 氟磺·烯草酮微乳剂防控田间杂草。 8.6.2 中耕 以第二片复叶完全展开之前进行第一次中耕,在开花前期进行第二次中耕为宜。中耕深度 15 cm~ 20 cm(地膜覆盖可免去中耕作业)。 8.7 叶面追肥与灌水 8.7.1 4 叶面追肥 DB22/T 981—2018 在分枝期至开花前期,喷施 0.4% 的磷酸二氢钾和含有镁、铁、锌、钼、硼等元素的微肥水溶液每 公顷 500 kg~1000 kg;也可根据田间长势,增施尿素每公顷 10 kg~20 kg。 8.7.2 灌水 在始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60%,应及时灌水。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9.2 农业措施防治 秋季深翻,选用抗病和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9.3 物理和生物防治 采取糖醋液、黑光灯、粘虫板等方法诱杀豆荚螟等害虫的成虫。 9.4 药剂防治 对蚜虫、螟虫类等虫害和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预防与控制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 分)、NY/T 1276的规定,应按照NY/T 5204的规定防控。 10 收获 10.1 人工收获 在 80% 以上豆荚成熟时,趁早晨露水下去之前人工拔秧、放倒,在田间自然风干 5 天~7 天后, 再运到晾晒场进行机械碾压脱粒。 10.2 机械化收获 可根据品种特性、成熟情况和田间倒伏状况选择如下两种收获方式: a) 分段收获 植株生长繁茂,倒伏严重的地块应选择分段收获: 1) 在 80% 以上的豆荚成熟时,趁早晨露水下去之前,采用机械割刀或豆类割晒机将植株割 倒,放在田间晾晒 5 天~7 天。 2) 待豆秧完全干透后,进行机械捡拾脱粒作业。 b) 联合收获 植株较矮,不倒伏的地块应选择联合收获。在豆荚 100% 成熟后,趁早晨露水下去之前,采用豆类 联合收割机,进行联合收割作业。 10.3 收获质量 田间损失率≤3%,破损率≤3%。 11 脱粒与贮藏 5 DB22/T 981—2018 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清选,籽粒含水量应≤13%入库贮藏。 12 清选、加工 使用筛选、比重、磁选、色选等方法进行产品加工分级。 13 产品质量控制 13.1 检验方法及规则 应按

pdf文档 DB22-T 981-2018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981-2018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981-2018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981-2018 白城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1:5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