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aerial population of armyworm by scanning entomological radar 2017 - 12 - 11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280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嵬、高月波、张强、程志加、苏前富、田志来、周佳春、张振铎。 I DB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的雷达安装、雷达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8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粘虫 armyworm 一种远距离迁飞的、多食性鳞翅目 Lepidoptera 昆虫 Mythimna separate。 3.2 回波 echo 由反射器发射出的狭圆锥形的波束,以光速发射短脉冲的辐射能,遇目标时反射回电磁波能量,被 雷达接受(检测)而在显示器上按其距离、方位显示出光点。 3.3 扫描昆虫雷达 scanning entomological radar 利用回波反射原理,具有抛物面天线,可以 0°~ 90°仰角做 360°旋转,监视并实时显示空中 昆虫的迁飞情况的监测设施。 3.4 位移方向 sense of displacement 雷达天线旋转多周后,同一昆虫的回波在显示器上的移动方向。 3.5 容积密度 bulk density 扫描雷达扫描时空间容积上的显示器上的回波数量,反映空中昆虫种群密度的指数。 4 雷达安装 4.1 场地选择 设置于视野开阔处,200 m 内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 1 DB22/T 2808—2017 4.2 雷达安装 4.2.1 固定式雷达 适用于长期定点监测迁飞性害虫。安装于楼顶,附近有电源。雷达天线固定于基座上,调节为水平 状态,面向磁北方向。 4.2.2 车载式雷达 适用于移动观测迁飞性害虫。汽车停放于平地,附近有电源。车头面向正北方向,车底设置可调高 度的支撑杆,使轮胎悬空,调节车身水平。雷达天线面向磁北方向。 固定式雷达与车载式雷达的安装符合扫描昆虫雷达的技术标准(见附录B)。 4.3 安全防护 4.3.1 避雷装置 在雷达天线基座的平台上,安装适宜高度的避雷针,作为雷达天线的直击雷防护。 4.3.2 防护围栏 雷达为圆心,半径 10 m 设置防护围栏。 4.3.3 安全标识 距雷达 100 m 处的各方位,设立安全标识,警示雷达电磁波辐射,标明雷达运转时间。 5 雷达监测 5.1 监测时期 在成虫发生期监测。一代粘虫监测时间为 5 月 10 日至 6 月 20 日,二代粘虫监测时间为 7 月 15 日至 8 月 15 日,三代粘虫监测时间为 9 月 1 日至 9 月 25 日。 5.2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为 19: 00 ~ 05: 00 时,监测期间内,每 15 min 观测一次。 5.3 操作方法 5.3.1 观测仰角 观测时依次选择天线仰角,顺序为 3°、5°、8°、12°、18°、28°、45°和 58°。 5.3.2 观测距离 距离档为 0.25 n mile、0.5 n mile、0.75 n mile、1.25 n mile、1.5 n mile。 5.3.3 观测与记录 5.3.3.1 雷达观测时,仰角与距离档搭配,覆盖粘虫不同时期迁飞的高度层( 1500 m 以下)。数据 通过系统自动实时记录。 5.3.3.2 雷达观测期间如遇雷雨天气,及时记录降雨信息。 2 DB22/T 2808—2017 6 数据分析 6.1 分析内容 6.1.1 容积密度 不同高度层上粘虫的容积密度,反映空中虫群的种群数量。 6.1.2 迁飞方向 粘虫空中种群总体的位移方向,判断迁飞方向。 6.1.3 迁飞轨迹 粘虫空中种群的虫源地、迁入地。 6.2 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高度上的回波数量及位移方向,结合空中风场信息,利用电子表格Excel、混 合单粒子拉格朗日整合轨迹分析 HYSPLIT- WEB 等软件进行容积密度、迁飞方向及轨迹分析(方法见附 录C)。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1。 7 监测结果 利用上述雷达监测结果,结合气象信息,对空中种群迁飞动态作出判断。同时结合地面粘虫成虫发 生量监测,对粘虫发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方法应按照GB/T 15798的要求。 3 DB22/T 2808—2017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雷达数据统计表 雷达数据统计表见表A.1。 表A.1 调查时间 4 容积密度(头/km3) 雷达数据统计表 迁飞方向 虫源地 迁入地 DB22/T 2808—2017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扫描昆虫雷达的技术标准 雷达主体由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技术标准如下: 雷达的频带为X波段,波长为 3.2 cm,脉冲宽度 0.1 μs,脉冲重复频率 500 Hz,雷达量程小于 10 km,频率 9340 ± 30 MHz,最大发射功率 6 kw,接收器噪声系数 3.5 dB,天线形状为栅网圆抛物面, 天线直径 1.5 m,天线方位转速≤ 18 Rev/min,天线俯仰转速≤ 6 Rev/min,方位角扫描范围 360°, 仰角范围为 -2°~ 60°,水平、垂直束宽度为 1.5°,波束为极化水平,距离分辨率 15 m,增益 38 dB。 天线的转速、仰角、噪声门限、信号采集由计算机实时程序控制,采集到的雷达回波信号通过计算 机系统计算,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实时显示目标物体的高度、距离、回波强度等相关信息,并存储为图像 和数据文件。用非实时程序在后期进行查看及数据分析。 5 DB22/T 2808—2017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数据统计方法 C.1 容积密度 空中虫群的容积密度(C.1)、(C.2)计算: V  ( S1  S 2 )  L .................................. (C.1) 式中: V ——外圈的扫描容积; S1 ——扫描一周的圆锥侧面积; S 2 ——内圈圆锥的侧面积; L ——波束宽度。 P N ....................................... (C.2) V 式中: P ——容积密度; N ——外圈回波数量; V ——外圈的扫描容积。 C.2 迁飞方向 雷达天线旋转后,观测昆虫回波在显示器上位移的移动方向,连接各点成轨迹线,大多数轨迹线的 延伸方向,记录为粘虫空中虫群的迁飞方向。 C.3 轨迹分析 使用HYSPLIT-WEB软件,选用 1948 年至今的全球再分析数据,高度设置为雷达屏幕上观测到的高 度,轨迹顺推时间以 19: 00 为起始,逆推时间以 3:00 为起始,迁飞时间设置为 8 h。根据粘虫的迁 飞状态,模拟虫源地、迁入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df文档 DB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808-2017 扫描昆虫雷达监测粘虫空中种群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5: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