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3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7 - 11 - 22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22 实施 发 布 DB13/T 261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丽丽、陈展、牛帅科、魏建国、孙聪伟、宣立锋、王广海、赵艳卓、 褚凤杰、于利国、刘海忠、徐国良。 I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葡萄白粉病的农业、生物、化学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葡萄白粉病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13/T 484-2002 优质鲜食葡萄 DB13/T 646-2005 无公害葡萄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施葡萄 指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简易避雨棚等设施进行葡萄栽培的一种形式,达到提早、延迟葡萄 成熟期或某种特定的栽培目的,是现代农业高效栽培的一种主要形式。 3.2 中心病株 在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或流行过程中,往往是少数植株首先受侵染而发病,然后再向它周围扩散蔓 延,这些少数先发病的植株称为中心病株。 3.3 病叶率 指病情的普遍程度,一般用发病叶数占总调查叶片数的百分比表示。 3.4 灌冻水 在果园土壤结冻前后所浇的一次水,一般在气温3℃、5 cm土层平均地温5℃时进行,灌水量以灌 水后当天水分全部渗入地下,到达根系分布层为宜,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80 %。 1 DB13/T 2619—2017 4 指标 执行本标准,果实品质达到DB13/T 484-2002中4.1、4.2、4.3的要求。葡萄鲜果的安全要求应符 合GB 2763中第四部分农药残留最大限量的要求。 5 病害调查 2 调查区域随机选取5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10 m 作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随机调查 10 个新梢, 每个新梢自上而下调查 10 片叶,统计病叶率。 6 农业防治 收集并处理残枝病叶,搞好园区卫生;冬季休眠期间保持土壤相对较高的湿度;利用抗病品种, 采用行间铺设地膜、膜下滴灌、通风换气、及时夏剪等一系列降低生长季设施内空气湿度的栽培管理 措施。 7 生物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农抗120等生防制剂可用于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其它在葡萄白粉病上已登记或今后 登记的生防产品或技术适于本标准。 8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选择、配制、使用均按照NY/T 1276执行。 9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9.1 防治原则 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预防为基础,以防治为主线,达到安全、有效、经 济的防控葡萄白粉病的目的。 9.2 品种选择 设施葡萄栽培中应选择对葡萄白粉病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为宜。 9.3 减少菌源 冬眠期搞好田间卫生,清理病组织,灌冻水一次;发芽前后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生长季结合田间 操作,去除病芽、病梢。 9.4 加强栽培管理 9.4.1 架形与枝梢管理 设施葡萄适宜选择棚架栽培。采用篱架栽培时,架面距地面70 cm以上。适当降低葡萄的枝梢密度。 2 DB13/T 2619—2017 9.4.2 夏剪 采用抹芽、摘心、去梢等措施,控制新梢的生长势和生长量。 9.4.3 肥水管理 按照DB13/T 646-2005中8.2、8.3执行,采用膜下滴灌等有利于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的措施为宜。 9.5 中心病株的监测与防控 上年有白粉病发生的园区,在展叶后至花序分离期进行1次~3次病害调查,及早发现中心病株; 并对中心病株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9.6 药剂使用关键期 萌芽后至展叶前:消灭病芽、病梢上越冬菌源的关键期。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其他硫制 剂)喷布枝干和地面。 开花前后:控制白粉病流行的关键期。上年病叶率高于5 %的葡萄园,本时期使用2次药剂,花序 分离期或开花前、谢花后2天~3天各使用1次;上年病叶率低于5 %的葡萄园,花序分离期或开花前使 用1次药剂。此期用药可与其它病虫害的防控相结合,药剂选用生防制剂或化学药剂。药剂选择参阅附 录B。 套袋前:在果实套袋前1天~3天,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控措施进行防治。 果实生长中后期:监测白粉病发生情况。未发现中心病株前,按照一般情况采取病虫害防控措施。 发现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及周围10米需进行专项药剂防治;整园进行其它病害药剂防治时,选择兼治 葡萄白粉病的药剂;中心病株的药剂防治,药剂选择参阅附录B,应连续使用2次,注意不同杀菌机制 的药剂轮换使用。 落叶前至冬剪后:白粉病病叶率低于5 %的葡萄园,在采收后至落叶前使用1次药剂;病叶率高于5 % 的葡萄园,在采收后至落叶前使用1次药剂,冬剪后再使用1次。药剂以选择硫制剂为宜。 3 DB13/T 2619—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葡萄白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A.1 葡萄白粉病症状 葡萄白粉病可以侵染叶片、果实、枝蔓等所有绿色部分,幼嫩组织比较容易受到侵染和危害。叶 片受害后,先在叶片正面产生灰白色、没有明显边缘的“油性”病斑,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的粉状物; 花序发病,花序梗受害部位开始颜色变黄,而后花序梗发脆,容易折断;穗轴、果梗和枝条发病,出 现不规则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羽纹状向外延伸,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 A.2 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 葡萄白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被害组织上的闭囊壳也是重要的越冬 形态。第二年春天芽开始萌动后,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闭囊壳产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 借助风和昆虫传播到刚发芽的幼嫩组织上;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使其发病, 出现第一批病叶和病枝。对于芽鳞间有菌丝体越冬的,发芽后即成为病芽、病梢,然后产生分生孢子 再传播、危害。白粉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8℃,适宜相对空气湿度为40 %~100 %,空气湿 度越大产生分生孢子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病害流行。 4 DB13/T 2619—201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防治葡萄白粉病推荐使用药剂 表B.1 防治葡萄白粉病推荐使用药剂 药剂种类 硫制剂 生防制剂 推荐使用药剂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硫磺粉剂、硫胶悬剂、硫水分散粒剂、多硫化钡等。 枯草芽孢杆菌;大黄素甲醚 50 %保倍福美双 1500 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8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 保护性杀菌剂 液、百菌清 75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 1.8 %辛秀安水剂 600~800 倍液、 2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5000 倍液、 80%戊唑醇 6000~ 内吸性杀菌剂 10000 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50 %多菌灵 6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800~1000 倍液、40%氟硅唑(稳歼菌)乳油 8000~10000 倍液、12.5 %烯唑醇 2500~4000 倍液等。 注:发病前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病害流行期以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配合使用;发芽后展叶前、落叶前及 修剪后,以使用硫制剂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619-2017 设施葡萄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7: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