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通豆 11’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roducting summer soybean tongdou 11 2018 - 11 - 9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32/T 348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凯华、缪亚梅、陈满峰、顾春燕、葛红、赵娜、王学军。 I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1 ‘通豆 11’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夏大豆‘通豆11’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水平、产地环境、播种、土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收获和生产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夏大豆‘通豆11’品种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品种来源 3.1 亲本来源 品种来源引J0082/海系13。 3.2 选育方法 杂交选育。 3.3 是否转基因 非转基因,转基因检测结果见本标准附录B。 3.4 育成年份 2012年。 3.5 选育单位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4 特征特性 4.1 生育期 夏播,6月中下旬~7月中旬播种,10月下旬成熟,成熟期121 d左右。 4.2 植株性状 1 DB32/T 3480—2018 4.2.1 幼苗基部颜色 浅紫色。 4.2.2 主茎茸毛颜色 灰色。 4.2.3 小叶形状 卵圆形。 4.2.4 复叶的小叶数 3片(肥力水平高有4片~5片小叶)。 4.2.5 叶色 绿色。 4.2.6 花色 紫色。 4.2.7 结荚习性 有限结荚。 4.2.8 株型 紧凑。 4.2.9 株高 株高参照值为80 cm(75 cm~85 cm)。 4.2.10 有效分枝 有效分枝参照值为3.3个(3.0个~4.0个)。 4.2.11 主茎节数 主茎节数参照值为17.0节(16.0节~18.0节)。 4.2.12 底荚高度 底荚高度为18 cm左右。 4.2.13 单株结荚数 单株结荚数参照值为77.0个(65个~85个)。 4.2.14 单荚粒数 单荚粒数参照值为2.1粒左右。 4.2.15 落叶性 2 DB32/T 3480—2018 落叶。 4.3 成熟荚粒性状 4.3.1 成熟荚色 褐色。 4.3.2 成熟荚形状 弯镰形。 4.3.3 裂荚性 不裂荚。 4.3.4 粒形 椭圆形。 4.3.5 种脐颜色 浅褐色。 4.3.6 种皮色 黄色。 4.3.7 子叶色 黄色。 4.3.8 干籽百粒重 24.5 g左右。 4.4 抗性 4.4.1 抗病性 抗病性参照值见本标准附录A。 4.4.2 抗倒性 较强。 4.5 品质 品质参照值见本标准附录A。 5 产量水平 170 kg/亩~223 kg/亩,具有276 kg/亩是生产潜力。 6 产地环境 3 DB32/T 3480—2018 选择土壤耕作层疏松、理化性状良好、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不重茬和上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 7 播种 7.1 播前准备 7.1.1 施肥整地 施肥按NY/T 496规定执行。播种前5 d~7 d每亩施腐熟有机肥800 kg或45%NPK复合肥20 kg,并耕 翻土壤15 cm~20 cm。结合耕翻,整地作畦,开好沟渠,注意清沟理墒,做到排灌畅通。 7.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 d~2 d,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100倍液拌种。 7.2 播种时期 6月中下旬为宜,不迟于7月10日。 7.3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点播均可,播种深度3 cm~4 cm。 7.4 播种量 每亩用种3.5 kg~4.5 kg。 7.5 播种密度 行距60 cm左右,穴距25 cm左右,每穴播种3粒~4粒,3叶期定苗,每穴留苗1株~2株,一般每亩 留苗0.8万株左右,肥力水平低或迟播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 8 土肥水管理 8.1 土壤封闭 播后苗前每亩用96%精异丙甲草胺80 ml进行土壤封闭。 8.2 追肥 苗期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 kg~10 kg。 8.3 水份管理 幼苗与开花初期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 8.4 松土除草 封行前结合除草松土2次。一般在苗期进行第一次松土;封行前进行第二次松土。 9 病虫害防治 4 DB32/T 3480—2018 9.1 常见病虫害 常见病虫害有:病毒病、白粉病、蚜虫、豆杆黑潜蝇、豆荚螟、红叶蟎、斜纹夜蛾、蛴螬等。 9.2 防治原则 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换茬;加强中耕除草,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带出,降低病虫源数量;清沟 理墒,及时排灌,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9.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 9.4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糖醋液、黄板、灯光诱杀等方法控制蚜虫、豆荚螟、斜 纹夜蛾等害虫的发生。 9.5 化学防治 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于防治适期防治病虫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本标准附录C。 10 收获 当豆荚成熟转黄色、籽粒饱满,应及时收获。 11 生产技术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档案资料保存不少于2年。 5 DB32/T 3480—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质和抗性检验结果 A.1 品质检验结果 品质检验结果见表A.1。 表 A.1 A.2 品质检验结果 检测项目 含量(%) 蛋白质 40.53 油脂 20.61 抗性检验结果 抗性检验结果见表A.2。 表 A.2 抗性检验结果 检测项目 抗性 大豆花叶病毒病 SC3 株系 中感 大豆花叶病毒病 SC7 株系 感病 6 DB32/T 3480—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转基因检验结果 B.1 转基因检测结果 ‘通豆11’转基因检验结果见表B.1。 表 B.1 通豆 11(通豆 08-4)转基因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Lectin 内标准基因 阳性 CaMV35S 启动子 阴性 NOS 终止子 阴性 EPSPS 基因 阴性 PAT 基因 阴性 Bar 基因 阴性 NPTⅡ基因 阴性 7 DB32/T 3480—2018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C.1 转基因检测结果 常见虫害防治技术见表C.1。 表 C.1 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防治对象 药剂 防治适期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百株蚜量超过 1500 头 1500~2000 倍液喷雾 15 d 5%抑太保乳油 3 代虫口密度 4 头~9 头/100 1000~1500 倍液喷雾 10 d 40.7%乐斯本乳油 株,虫株率 16%~18% 1000 倍液喷雾 7 d~10 d 52.25%农地乐乳油 百荚卵量达 20 粒 1000~1500 倍液喷雾 7 d~10 d 2000~2500 倍液喷雾 21 d 1000~1500 倍 10 d~15 d 2000-2500 7 d~10 d 1000-1500 10 d 豆杆黑潜蝇 豆荚螟 红叶蟎 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 9.5%氯氰.螨醇乳油 2.5%溴氰菊酯乳油 斜纹夜蛾 蛴螬 5%抑太保乳油 害螨盛发初期 2~3 龄幼虫期 方法 安全间隔期 BT 乳油 幼虫期 500 倍液喷雾 5 d~7 d 10%氯氰菊酯乳油 害虫出土期、土中为害期 600~800 倍液喷雾 10 d~15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pdf文档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通豆11’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通豆11’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通豆11’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3480-2018 夏大豆 ‘通豆11’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8: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