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1896—2018 代替 DB22/T 1896-2013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The technique rules of Scarlet Caterpillar Fungus industrial production 2018 - 05 - 24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22 实施 发 布 DB22/T 189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 1896-2013《北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与DB22/T 1896-2013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 1); ——删除了北虫草的定义,增加了北冬虫夏草的定义(见 3.2); ——增加了生物学效率的定义(见 3.8); ——增加了“第 6 章 生产投入品管理”及相关内容(见 6); ——增加了“第 10 章 记录与档案”及相关内容(见 10)。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嘉伟、张维东、黄枭、谭笑、李启云、刘迎春、王娜、杨大海、凤鹏、姚丽 影、谢江波。 本标准代替了DB22/T 1896-2013。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2/T 1896-2013。 I DB22/T 1896—2018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的生产要求、生产投入品管理、技术要求、采收、包装、运输、 贮存和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20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12728-2006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子实体 fruit body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 [GB/T 12728-2006,定义 2.2.16] 3.2 北冬虫夏草 scarlet caterpillar fungus 在以大米(麦粒)和蚕蛹粉为主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子实体。 3.3 母种 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GB/T 12728-2006,定义 2.5.7] 3.4 原种 mother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 [GB/T 12728-2006,定义 2.5.8] 3.5 液体菌种 liquid spawn 1 DB22/T 1896—2018 由固体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纯菌丝液体培养物,培养容器为玻璃瓶或发酵罐,只用于生产不 能用于菌种扩繁。 3.6 杂菌 weed mould 食(药)用菌培养中引起污染的微生物。 [GB/T 12728-2006,定义 2.7.1] 3.7 工厂化生产 industrial production 在可控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成套设施和综合技术实现周年性的规模化生产。 3.8 生物学效率 biological efficiency 单位质量培养料的风干物质所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质量(鲜重),常用百分数表示。如风 干料 100 kg 产生了新鲜子实体 50 kg,即为生物学效率 50%。 4 产地环境 质量应符合NY/T 2798.5的要求,应选在远离污染源(如牲畜养殖场、垃圾场、污水排放区等)和人 口密集 300 m 以上,下风口的地方。 5 生产条件 5.1 厂房 5.1.1 应设原料处理室、拌料室、分装室、灭菌室、冷却室、接菌室、发菌室、培养室、烘干室、贮 藏室、包装室。 5.1.2 厂房内部环境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区设置空气净化设备和紫外灯,用于每天定时进行物 理消毒灭菌。必要时,用消毒液处理。 5.2 设备、设施 5.2.1 设备 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摇床及恒温箱等。高压灭菌锅应符合特种设备要求。 5.2.2 设施 应设置空调、可控光源、喷淋、专用通风等设施。 5.3 人员 应配备经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的技术人员。 6 生产投入品管理 6.1 培养料 培养料安全技术应符合NY/T 2798.5的要求,配方按附录 A 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2 DB22/T 1896—2018 a) 主料:大米(麦粒)和蚕蛹粉应新鲜干燥、无杂质、不霉变; b) 辅料: 1) 维生素 B:干燥,无霉变,保质期内。 2) 蔗糖:白色或无色晶体,无潮解。 6.2 培养瓶 应符合NY/T 2798.5的要求。 7 技术要求 7.1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1。 制作液体 栽培种 引进分离母种 生产管理 出草试验 采收 包装 母种扩繁 运输 图1 7.2 制作原种 接种 配制培养基 贮存 生产工艺流程图 操作要点 7.2.1 母种选择 应选择生物学效率达到80%以上的母种,质量应符合附录 B 要求。 7.2.2 母种 无菌条件下,将斜面菌种切割成 (6 mm~8 mm)×(6 mm~8 mm) 小块,转接到 PDA 斜面培养基(见 附录 A.1)上,18 ℃~22 ℃ 下暗培养,待菌丝长满试管后 4 ℃ 保存。 7.2.3 原种 容器应符合NY/T 528-2010中4.7.1.2的规定。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7.2.4 液体菌种 使用规格一致的耐高温无破损容器。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7.2.5 7.2.5.1 培养基 装瓶、灭菌 每瓶装培养基 35 g、培养液 50 mL。配方见附录 A.3;高压灭菌温度达到 121 ℃ ~ 126 ℃ 后, 保持 1 h。 7.2.5.2 冷却、接种 3 DB22/T 1896—2018 当灭菌锅内培养基温度降至 40 ℃~50 ℃ 时出锅,移入接种室内,冷却至 25 ℃ 以下接种;在无 菌条件下,每瓶接种 5 mL 液体菌种。 7.3 生产管理 7.3.1 发菌 接种后的培养瓶置于发菌室,分层叠放,确保通风。温度控制在 20 ℃~24 ℃ 之间,空气相对湿 度控制在 60%~70% 之间,暗光培养,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7.3.2 出草 将长满菌丝的培养瓶上架出草,光照强度控制在 500 Lx~1000 Lx,温度控制在 18℃~22 ℃,湿 度控制在 60%~75%。 7.3.3 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CO2浓度应低于 1000 ppm。 7.3.4 杂菌、虫害防治 7.3.4.1 a) b) c) d) 物理防治 生产过程中调节好培养室内温湿度,避免过分干燥或潮湿,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口安装纱网及紫灯外灭菌装置,防止螨类、虫类及杂菌进入。 生产车间内发现污染源后立即清除并高压灭菌,防治二次污染。 在无培养物的条件下采用紫外光对整个培养室内进行消毒。 7.3.4.2 化学防治 在无培养物的条件下采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对车间内部进行彻底消毒。 8 采收 8.1 标准 子实体长 5 cm 以上,顶部形成孢子囊且无孢子飞散时采收。 8.2 方法 用手按住子实体基部采下,盛器以小盘为宜,以免挤压。 8.3 采后处理 8.3.1 产品烘干 采收后的北冬虫夏草可在烘干箱内 50 ℃ 烘干,含水量低于 10%。 8.3.2 菌渣 将采收后的菌渣集中收集,用于食品、饲料、肥料等加工的原料。 8.3.3 4 培养瓶 DB22/T 1896—2018 清洗后重复利用。 9 9.1 包装、运输及贮存 包装 产品外包装应符合 GB/T 6543 的要求。 9.2 运输 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摔撞、重压,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运。 9.3 贮存 贮存场所应满足防雨、防鼠、防虫、通风、干燥、清洁、阴凉、无阳光直射的要求,严禁与有毒、 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常温下可保存 12 个月。 10 记录与档案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及时、详尽的记录,记录档案保存 3 年以上。 5 DB22/T 1896—2018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配方 A.1 母种及原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磷酸二氢钾 7.0 g,硫酸镁 3.5 g,维生素B1 0.1 g,琼脂粉 20 g, 水1000 mL,pH 6.0~7.0。 A.2 液体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磷酸二氢钾 7.0 g,硫酸镁 3.5 g,维生素B1 0.1 g,水 1000 mL, pH 6.0~7.0。 A.3 用于生产的培养基(每个培养瓶的标准) 麦粒 35 g,培养液(见附录 A.2)50 mL,pH 6.0~7.0。蚕蛹粉 20 g。 6 DB22/T 1896—2018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母种质量要求 母种质量要求见表B.1。 表B.1 母种质量要求 项目 要求 培养基灌入量 为试管总长度的 1/5 到 1/4 之间 斜面长度 顶端距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40 mm~50 mm 菌丝生长量 长满斜面 接种量(接种块大小) (6 mm~8 mm)×(6 mm~8 mm) 菌丝正面外观 洁白、纤细、均匀、平整,菌落边缘整齐,无杂菌 菌丝背面外观 培养基不干缩,有菌丝体分泌的淡黄色或橘黄色色素于培养基中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及滤菌要求 菌丝形态 均匀、丝状 杂菌 无 7 DB22/T 1896—2018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原种质量要求 原种质量要求见表C.1。 表C.1 8 原种质量要求 项目 要求 培养基灌入量 为试管总长度的 1/4 或 1/5 斜面长度 顶端距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40 mm~50 mm 菌丝生长量 长满斜面 接种量(接种块大小)

pdf文档 DB22-T 1896-2018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1896-2018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1896-2018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1896-2018 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11: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