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01 B 3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667—2018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2018 - 03 - 13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13 实施 发 布 DB13/T 266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军锋、程玉豆、何近刚、冯云霄、李丽梅、关晔晴。 I DB13/T 2667—2018 引 言 黄冠梨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优质中早熟梨品种,其果肉细而松脆,汁液丰富,风味酸甜 适口,尤其是果实套袋后果面变得光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我省栽培面积大约60万亩,年产量约 150万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黄冠梨成熟较早, 果实耐贮性不如鸭梨等晚熟品种,常温条件下 只能存放20天左右。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冷库进行长期贮藏保鲜。但黄冠梨在冷库贮藏期间,易发 生果面褐斑,严重降低果实商品价值。因此,延长贮藏期以及防治果面褐斑的发生是目前黄冠梨亟待 解决的两大难题。 黄冠梨的种植特点为散户种植,在贮藏条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有些地区由于贮藏技术不规范,常导致黄冠梨在贮藏期间发生果面褐斑、果心褐变等生理病害,每年 损耗约15%以上,经济损失惊人;此外,黄冠梨采收、商品化包装处理、贮运等技术不规范,致使商品 附加值偏低,影响了黄冠梨上市价格,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省梨果产业经济发 展。虽然国家、地方陆续出台了梨采收、贮藏、运输、检验检疫等相应的标准,但有关黄冠梨从采收 到贮藏、运输、检验检疫等集成化的技术规范还未见报道。因此,制定科学的“黄冠梨贮运保鲜技术 规范”有利于规范生产,便于果农、经销商、消费者及质检部门的理解和操作,有助于提高黄冠梨商 品价值,对我省梨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结合各地区传统贮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科学研究,提出“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规范”,规范了黄冠梨采收、分级、处理、包装、预冷及入库、贮藏、出库和运输等内容。通过系统、 科学地分析,该技术规范便于规范生产,有效地保持黄冠梨贮藏品质,提高了经济价值。 II DB13/T 2667—2018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冠梨的采收、分级、处理、包装、预冷及入库、贮藏、出库和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黄冠梨采后处理与商业贮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650 鲜梨 NY/T 1198 梨贮运技术规范 DB13/T 1368 黄冠梨库存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损伤 由于碰撞、挤压以及尖凸物划刺等造成的果实表面或果肉伤害。 3.2 1-甲基环丙烯 一种乙烯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有效延迟果实成熟衰老过程,进而延长保鲜期。 3.3 预冷 黄冠梨入贮前,在高于规定贮藏温度-0.5 ºC~0.5 ºC的预贮库10 ºC~12 ºC中放置3 d~5 d,有 利于减少果实果面褐斑。 3.4 果面褐斑 黄冠梨冷藏过程中常见生理病害,尤其是田间套深色三层袋子的果实发病较为严重。这种现象是 围绕果实皮孔周围形成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随时间推移,颜色由浅变深,并伴随轻微凹陷。 4 采收 1 DB13/T 2667—2018 4.1 果实发育期(盛花后天数)120 d ~135 d,单果重≥250 g,种子褐变率 50 %~60 %;硬度 5.5 kg/cm2~7.5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 %。 4.2 应选择晴天和露水干后的早晨或晚间采收,不得在雨天或雨后 1 d 内进行采收。 4.3 人工采收时,应轻拿轻放,剔除机械损伤和病害果实。果实采收后应放置于阴凉处,并搭建临时 遮阴防雨棚,防止日晒雨淋。 5 分级 果实分级应符合GB/T 10650的要求。 6 处理 6.1 果实装入透气性良好的周转箱,放入安装风扇的密闭空间进行 1-甲基环丙烯熏蒸。 6.2 1-甲基环丙烯处理应在果实采后 48 h 内完成,浓度宜在 0.5 μ l/L~1.0 μ l/L 之间,处理时间 12 h ~24 h。 7 包装 7.1 果实用网套单个包装后,装入透气性良好的保鲜膜袋(厚度≤30 μ m),采取箱内垫衬挽口的方 式包装。 7.2 包装容器宜用纸箱、塑料箱或木箱。箱子应坚固耐用,清洁卫生,干燥且无异味,内外均无刺伤 果实的尖突物。内外包装材料及标记所用的印色和胶水应无毒性。 8 预冷及入库 8.1 果实入贮前应对库房进行清扫、消毒。 8.2 入贮前 2 d~3 d 将库温降至预冷温度,预冷温度为 10 ºC~12 ºC,预冷时间 3 d~5 d。 8.3 采用强制通风预冷。宜分次分批入库预冷;若集中入库时,日入库量不宜超过库容量的 20 %。入 库期间如库温超过 20 ºC 时,应暂停入库,待库温降到 10 ºC~12 ºC 左右再继续入库。 8.4 码垛应符合 DB13/T 1368 要求。 9 贮藏 9.1 温度 9.1.1 适宜贮藏温度为-0.5 ºC~0.5 ºC。 9.1.2 贮藏过程中应保持库温稳定。应根据冷库结构特点及容积,在距离冷风机周围 3.0 m 以上的位 置选取不少于 5 个点测温,库内温度变化幅度应≤0.5 ºC。 9.2 相对湿度 2 DB13/T 2667—2018 9.2.1 相对湿度应为 90 %~95 %,如库内相对湿度若达不到要求,可进行喷水补湿。湿度测点选择应 与测温点相一致。 9.2.2 冷库内相对湿度要定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9.3 通风换气 冷藏期间,每3 d~5 d需通风换气1次,宜在库内、外温度接近时进行。若库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2.0 %或有浓郁果香味时,应及时通风换气。 9.4 检验 果实应适时进行检验,做好记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9.5 贮藏期限 贮藏期限以150 d ~240 d为宜。 10 出库 出库时应保持果实固有的风味和新鲜度,果面鲜亮、无褐斑,无明显果实失水(皱缩)现象。果 实分拣、分级及包装场所温度应≤10 ºC。 11 运输 运输应符合NY/T 1198要求。温度以 3 ºC~10 ºC 为宜,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湿或增湿措 施。长距离运输时,应注意及时通风。 3 DB13/T 2667—2018 参 考 文 献 [1] 杨秀荣,张惟,刘水芳,等.1-MCP处理对黄冠梨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2):5-8。 [2] 李丽梅,陈凤敏,关军锋,及华,冯云霄,孙玉龙,龚新明.预冷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果皮褐变的影响 [J].华北农学报,2008,23(6):156-160。 [3] 赵科军,李江阔,张平,赵丽芹,黄艳凤,孙希生.1-MCP处理对黄冠梨贮藏效果及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J].保鲜与加工,2008,8(3):13-16。 [4] 关 军 锋 , 窦 世 娟 , 及 华 , 孙 玉 龙 . 采 后 包 装 对 黄 冠 梨 冷 藏 期 间 品 质 和 果 皮 褐 斑 的 影 响 [J].2009,6,25-27。 [5] 龚新明,关军锋,张继澍.黄冠梨采后1-MCP和CaCl2处理对品质和果皮褐斑发生的影响[J].园艺学 报,2010,37(3):375-382。 [6] 关军锋,刘立芹,龚新明.采收期和套袋对冷藏期间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M]//张绍铃.梨产业技 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农业出版社,2010:357-363。 [7] 王静静,王庆国.冷锻炼对黄冠梨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7):235-239. [8] 关军锋.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贮藏保鲜关键技术[J].保鲜与加工,2013,13(5):59-61。 [9] 韩雅萱,颉敏华,王学喜,吴小华,陈柏.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不同采期‘黄冠梨’衰老和品质的影 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51(6):121-1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3-T 2667-2018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13: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