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2018 - 04 - 09 发布 2018 - 05 - 09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2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超、毕君、尤海舟、届志松、郭福忠、金长谦、王立方、许国民、李建忠、 孙浩伦、赵国华、王丽、张岩。 I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播种育苗、造林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燕山地区黄檗圃地播种育苗、植苗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3 播种育苗 3.1 育苗圃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地下水位较低、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中性或 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做育苗圃地。土壤pH值6.0~7.5,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1 %以下。 3.2 整地 参照GB/T 6001中整地有关条款执行,宜在播种前一年秋季适当深耕,播种当年春季浅翻细耙整平。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入;肥力中等的土壤,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为5000 kg,并混施过磷酸 钙每亩为20 kg~25 kg。消毒和杀虫参照GB/T 6001中有关条款结合整地进行。 3.3 做床 3.3.1 平床 一般采用平床。苗床宽100 c m~120 c m,两边留好排灌水沟及步道,步道宽30 cm~40 cm,苗床 长度根据圃地情况确定。 3.3.2 高床 灌溉方便的圃地可采用高床。苗床高出步道10 cm~15 cm,床面宽50 cm~120 cm,苗床长度根据 圃地情况确定。 3.3.3 低床 在干旱少雨、灌溉条件差的圃地应采用低床。床面低于步道15 cm~20 cm,其余与平床要求相同。 3.4 种子选择 最好选择本地区生长健壮优良母树的种子。如需从外地调运种子,可选择与育苗地区气候条件相似 地区生产的优良种子。种子质量应达到GB 7098中规定的Ⅰ、Ⅱ级标准。 3.5 采种及调制 3.5.1 采种 选择优良母树的果穗,在秋季10月~11月,果穗由绿色变为黑色或紫褐色,个别果粒有干缩、掉粒 迹象时采收。果穗采收后,摊在通风干燥的阴凉处,厚度不超过20 cm。 1 DB13/T 2722—2018 3.5.2 调制 用清水浸泡果穗2d~3d,反复揉搓果粒将种子揉出,漂去果皮、果梗及杂物,净出种子,阴干。 3.5.3 贮藏 种子贮藏宜用干藏法,贮藏时应注意温度和水分的控制。一般用编织袋或布袋包装,种子含水量控 制在9 %~10 %;贮藏在种子库中,温度3℃~5℃。 3.6 种子消毒 贮藏的种子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照GB/T 6001中的相关规定执 行。 3.7 种子催芽 3.7.1 冬季沙藏催芽 种子宜采用冬季沙藏法进行催芽。沙藏前用0.3 %的高锰酸钾浸泡种子3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再用40℃温水浸种24 h~48 h备用。根据种量挖深度50 cm~80 cm的贮藏坑,将种子与3倍含水率60 % 的湿沙混合均匀,放入事先铺好10 cm厚湿沙的种子坑内,贮藏坑内每隔1 m竖1束草把,草把顶端应高 于地表,以利于通气。贮藏坑覆土盖严,培土成丘状。 3.7.2 春季播前催芽 播前将干藏种子消毒处理,然后用40℃温水浸泡48 h,捞出并混以2倍~3倍湿润细沙,摊放到气温 20℃的温室或背风向阳处,盖上塑料薄膜,进行催芽。保持湿度60%左右,每天翻动2~3次,放置5d~ 7d,待30 %的种子露芽即可播种。 3.8 播种 3.8.1 播种时间 多采用春季播种。在日平均气温12℃左右,土壤5 cm深温度稳定在8℃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 上旬。 3.8.2 播种量 采用GB 7908中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适宜播种量每亩为4 kg~5 kg。 3.8.3 播种 3.8.3.1 播前苗床浇透水,浅锄疏松地表,将床面细致耙平。 3.8.3.2 播种可采用撒播、条播等。按行距 20 cm~30 cm 划出浅沟,沟深 2 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 沟内,推平沟边浮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 1.0 cm~1.5 cm。覆土后镇压一遍,压实土壤。 3.8.3.3 播后用遮荫网、苇帘或草帘覆盖,透光系数 30 %左右,以保持土壤水分;也可用地膜覆盖。 如用地膜覆盖,应经常观察;发现幼苗拱土,选择清晨或傍晚及时撤除地膜,防止烫伤幼苗。 3.9 苗期管理 3.9.1 出苗期管理 3.9.1.1 从播种到幼苗出土阶段,注意适量洒水,用细眼喷壶或微喷头在地面或草帘上适量洒水,保 持地面湿润。 3.9.1.2 出苗后适时用微喷喷头浇水,尤其是风大、高温的干旱天气,需多次浇水,以保持床面湿润。 3.9.1.3 幼苗长至 2~3 片真叶时,开始分步撤帘,撤帘宜选择清晨或傍晚。 3.9.2 生长初期管理 3.9.2.1 当幼苗主根扎下 5 cm~6 cm,生出侧根,地上部长出 5~6 片真叶时,苗木抗性增强,浇水 可以少次多量,也可一次性浇透水。 2 DB13/T 2722—2018 3.9.2.2 当幼苗高 3 cm~5 cm 时开始间苗,按照“间弱留壮”、“间密留稀”的原则进行,间除过密 的细弱苗、病虫害苗、双株苗,株距 3 cm。 3.9.2.3 当苗高达到 10 cm 左右,进行定株,保留生长健壮的幼苗,并使苗木分布均匀,株距 8 cm~ 10 cm。 3.9.3 速生期管理 7月中下旬,苗木进入速生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施肥量宜少量多次,每亩施氮肥 10 kg~15 kg。 3.9.4 生长后期管理 8月中旬以后,苗木进入生长后期,适量追施磷钾肥,可用浓度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2~3 次。 3.10 松土除草 苗木生长期尤其是雨后或浇水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床面疏松,并利于保墒和避免板结。全 年应松土除草3~5次。 3.1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轮纹病、枯黑黄蝶等。锈病可用25 %粉锈宁800倍液防治,轮纹病可用65 %代森 锰锌500倍液防治,枯黑黄蝶可用90 %敌百虫800倍液或25 %灭幼脲2000倍液防治。 3.12 苗木出圃 苗木当年可出圃。可在秋季起苗,采用露天假植方法越冬,也可在翌年春季随起苗随造林。起苗前 5天~6天灌足底水,起苗、分级、假植、包装、运输等工序参照GB/T 6001中有关条款执行。假植或包 装前对根系采取蘸泥浆等保湿措施。 3.13 二年生苗木管理 苗木需要进行二年生培育的,可留床或移栽,对于干形不良或有干梢现象的苗木采取平茬处理。苗 木分级移栽。管理技术参照第1年。二年生移栽苗适宜株行距(15 cm~20 cm)×40 cm。 3.14 苗圃档案 参照GB/T 6001中有关条款执行。 4 造林 4.1 造林原则 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提倡营造黄檗与其它针阔树种的混交林,可 选树种有山杨、白桦、胡桃楸、水曲柳、落叶松、蒙古栎、椴树、五角枫等。 4.2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条件进行: a) 山地造林选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沟谷地等,不宜选用干旱瘠薄的阳坡。适宜海拔高度 600 m~1200 m,由北向南要适度升高。 b) 造林地要求土壤深厚疏松、透气性良好,不宜选择粘重的低湿涝洼地。土壤微酸性或中性,土 壤总盐量<0.1%。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可营造用材林或药用林;立地条件较差的造 林地,根据生态和生产的需要,可因地制宜营造生态防护林。 c) 造林地可选择灌草植被生长良好的宜林荒山、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灌木林地等,也可选择近 熟龄或成熟龄退化的栎林或郁闭度≤0.5 的山杨林、白桦林、阔叶次生杂木林及疏林地进行冠 下造林。 3 DB13/T 2722—2018 4.3 造林整地 造林地灌草植被生长繁茂的,应进行割灌。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形成反坡、沿等高线 水平阶排列。植苗穴长0.8 m、宽0.6 m、深0.4 m。整地应在造林前1年的雨季或秋季完成。 4.4 造林时间 春季造林在3月下旬~4月下旬。秋季造林待苗木落叶后进行,一般在10月中下旬~11月下旬。 4.5 造林技术 4.5.1 造林苗木 造林应使用GB 6000规定的Ⅰ级或Ⅱ级苗木。苗木质量的检验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环节, 执行GB 6000的规定。造林前对苗木进行修根,一般保留根长15 cm~20 cm,并用保水剂或泥浆蘸根处 理,确保在起苗、包装、运输和造林各个环节保持根部湿润、减少水分流失。 4.5.2 造林密度 株行距2 m~4 m×3 m~4 m。 4.5.3 植苗技术 植苗参照GB/T 15776中植苗造林的有关条款执行。土壤干旱时应适当深栽,覆土超过原根茎处2 cm~ 3 cm。秋季造林宜进行截干处理。造林后根据成活情况及时进行补植。 4.5.4 混交造林 营造混交林时,可采用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和块状混交,黄檗可作为主要树种或伴生树种。 4.6 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采取封育措施。造林第1年7月~8月进行扩穴和割灌除草,第2、3年6月~7月进行1次割灌 除草。施工中注意保留其它有益树种。 4.7 平茬 根据苗木长势,造林第3年~4年的冬季或初春,对于干形不良的幼树,采用平茬的方法促进新主干 萌生。及时疏去过多的萌生条,每株保留健壮萌条1~2个,药用林每株可保留健壮萌条2~4个。 4.8 造林技术档案 参照GB/T 15776中有关条款执行。 4

pdf文档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722-2018 黄檗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14: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