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2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seedlings production of cultivars of Iris perennial flowers 2017 - 12 - 11 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22/T 281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然、王克凤、才燕、桑瀚旭、刘晓嘉、齐园、谭瑞、李春鹏、孙晓丹。 I 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鸢尾属宿根花卉种类、种苗生产的选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分株繁殖、出 圃要求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与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鸢尾属宿根花卉 Iris perennial flowers 鸢 尾 科 (Iridaceae)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 主 要 包 括 溪 荪 (I.sanguinea) 、 玉 蝉 花 (I.ensata) 、 燕 子 花 (I.laevigata)、马蔺(I.lactea var. chinensis)及黄昌蒲(I.pseudacorus)。详见附录A。 2.2 种子繁殖 seed reproduction 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种子繁育成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式,亦称实生繁殖或有性繁殖。 2.3 分株繁殖 division reproduction 将母株分割为若干株,每一分株至少应有一个完整的芽(苗)和良好根系的无性繁殖法。 2.4 无性系良种 clone improved varieties 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 3 种子繁殖 3.1 土地准备 3.1.1 选地 应选向阳、通风的环境,透气、保水的土壤,pH 值为 5.5~7.0。 3.1.2 整地 播种前7 天~10 天整地,每公顷需施入有机复合肥(有机质含量约20%;N、P、K总养分22%以上) 约500 公斤,或硫酸钾型复合肥(N、P、K 比例为 1:1:1,总养分≥45%)约250 公斤,翻耕深度25 厘 米~30 厘米整平耙细,作垄,垄距约60 厘米或作低床,床面宽1.2 米、埂高12 厘米~15 厘米、埂宽 约30 厘米;灌透水。 3.2 播种前处理 1 DB22/T 2816—2017 3.2.1 播种量 每公顷:溪荪(鲜)和玉蝉花(鲜)70 公斤~80 公斤;燕子花(鲜)130 公斤~150 公斤;黄菖 蒲(干)120 公斤~140 公斤;马蔺(干)9 公斤~10 公斤。 3.2.2 种子处理 8 月中下旬采收,立即去果皮、净种后清水浸泡12 小时~24 小时,换水1 次~2 次,取出用50% 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泡2 小时~3 小时后沥干表水,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水洗并经0.1%高锰酸 钾消毒)按1:3混匀放尼龙种子袋中,选室外阴凉干爽处挖坑:坑深约35 厘米,长和宽视处理的种子量 而定,种子袋平放坑内,上覆土、厚约20 厘米,自然越冬。 3.3 播种 3.3.1 3.3.1.1 时间与方法 春播 3.3.1.1.1 翌年土壤解冻后取出种子袋,4 月上中旬播种。 3.3.1.1.2 作业方式按下列要求进行: a) 垄作:垄上开沟, 深 3 厘米为宜,每 1000 平方米撒入 3%辛硫磷颗粒 2 公斤~3 公斤,踩格 子后均匀条播,覆土 1 厘米~2 厘米为宜,镇压; b) 床作: 床上开沟,深 3 厘米为宜,行距 25 厘米, 其他同 a)。播后用稻草或松针覆盖,覆 盖度 70%。燕子花和黄菖蒲以床作为宜。 3.3.1.2 秋播 采种当年8 月中下旬将混沙种子直接播种,方法同春播。 3.3.2 土壤消毒 播种后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噁霉灵按说明进行土壤消毒。 3.4 田间管理 3.4.1 水分 出苗前喷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时浇灌水;入冬前灌封冻水,翌年春灌解冻 水。 3.4.2 施肥 苗高5 厘米~8 厘米,用0.1%尿素加有机叶面肥并用,叶面喷施3 次~4 次,间隔10 天~15 天。 3.4.3 除草与松土 3.4.3.1 垄作出苗前、当苗根扎地约 2.5 厘米,用耙子耙 1 遍垄台松土。 3.4.3.2 幼苗期结合松土,人工除草 3 次~4 次;苗高超 5 厘米时,禾本科杂草用精禾草克或精稳杀 得连续处理 2 次~3 次,其它杂草人工及时清除。 3.4.4 2 病虫害防治 DB22/T 2816—2017 重在早春预防。出苗前用噁霉1200 倍处理土壤,或幼苗期结合叶面施肥,连续用10%苯醚甲环唑可 湿性粉剂1500 倍液加有机叶面肥喷施3 次~4 次、间隔7 天~10 天;如遇蚜虫,用阿维·啶虫脒1000 倍液防治。详见附录B。 3.4.5 越冬管理 入冬前或翌年春季,剪除地上部残叶,集中销毁。 3.5 移栽与出圃 3.5.1 营养土 田土:腐殖土(或草炭): 河沙:珍珠岩体积比为 6:3:0.5:0.5 。每立方米营养土约混入磷酸二铵 0.7 公斤、尿素0.2 公斤、硫酸钾0.3 公斤。 3.5.2 上钵时间 当年8 月中下旬或翌年4 月中下旬上钵移植。 3.5.3 种苗处理 当年上钵叶片保留5 厘米~7 厘米;翌年春季苗高4 厘米~6 厘米,根系保留约6 厘米。 3.5.4 移栽方法 在露地或塑料大棚中,挖深约10 厘米、宽120 厘米平槽,长度视育苗量自定,槽内铺黑色透气地 膜,将(10 厘米×16 厘米)或(13 厘米×14 厘米)蜂窝育苗袋集中摆放在地膜上,装入营养土, 把4 株~6 株播种苗移植在1 个蜂窝育苗袋中或营养钵中,浇透水。3 天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 液消毒1 次,4 天~6 天内浇第2 次水。 3.6 出圃前管理 秋季移植的多在塑料大棚中自然越冬,当苗高10 厘米可以出圃;春季移植的多露地栽培,缓苗后, 按照3.4.4方法连续用药防治2 次~3 次,正常水肥等管理,30 天后可随时出圃。 4 分株繁殖 4.1 4.1.1 种苗处理 无性系良种分株 春季种苗出土3 厘米~6 厘米时起苗分株,5 个~8 个芽1 丛,修剪根系,留5 厘米~7 厘米。生 育期落花后7 天内起苗分株,叶片留5 厘米~8 厘米,根系处理同3.5.3。 4.1.2 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泡根部15 分钟~20 分钟(或喷湿2 次~3 次),自然阴干后 上钵。 4.2 4.2.1 上钵移植 时间 3 DB22/T 2816—2017 春季4 月中下旬,生育期6 月中下旬。 4.2.2 方法 营养土配制、上钵移植同3.5.1和3.5.2。 4.2.3 田间管理 田间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同3.4。 4.3 出圃 4.3.1 缓苗后正常管理 30 天可出圃。 4.3.2 未能出圃种苗,7 月中旬以后,每 15 天喷淋 0.1%磷酸二氢钾加 0.1%尿素混合液 2 次~3 次; 第 2 年春季出苗前继续追肥,方法同 3.4。可继续出圃。 5 包装 将出售的种苗装入塑料果筐,贴上标签,注明品种、数量、出圃日期及检疫证明。 6 运输 汽车运输,注意适当通风、透光。 4 DB22/T 2816—2017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吉林省露地越冬的鸢尾属(Iris)宿根花卉主要种类 种类 学名 别名 东方鸢尾 溪荪 I.sanguinea 西伯利亚 主要特征与特性 备注 多年生草本,叶宽线形、宽 5 毫米~10 毫米,花 以溪荪为原始种选 葶圆柱形,花径 6 厘米~7 厘米、花 2 朵~3 朵, 育的无性系优良品 蓝色或蓝紫色、花药黄色,蒴果长卵状圆柱,种子 种多。 褐色。 在吉林省露地越 生境:湿草地、草甸、林缘、山坡。 冬。 平均千粒重: 9.6 克。 玉蝉花 I.ensata 紫花鸢尾 多年生草本,叶条形、宽 7 毫米~12 毫米,鲜绿 以玉蝉花为原始种 色、中脉明显。花 2 朵~3 朵,花紫红色,径 9 选育的花菖蒲系列 厘米~10 厘米,外花被中脉上有黄色斑纹,蒴果椭 变种、园艺品种有 圆形,种子棕褐色、边缘翅状。 2000 个以上。 生境:湿草地、草甸、林缘。 除野生种外,在吉 平均千粒重: 11.0 克。 林省不能自然越 冬。 燕子花 I.laevigata 多年生草本,叶宽条形、宽 8 毫米~15 毫米、灰 应用主要是野生种 绿色、无明显中脉。花葶着花2朵~4 朵,花蓝色或 源,人工栽培种子 蓝紫色、花径 9 厘米~10 厘米,外花被中脉上有 苗少。 平叶鸢尾 白色斑纹,花药白色。 光叶鸢尾 蒴果椭圆状柱形,种子扁平、褐色、有光泽,半圆 形。 生境:沼泽地、河岸边的水湿地。 平均千粒重: 19.6 克。 I.lactea 马蔺 var. chinensis 马莲、 马帚子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灰绿色,条形或狭剑形,宽 4 生产上均为野生种 毫米~6 毫米。花茎不分支或有 1 个~2 个短侧 子苗。 枝,高 3 厘米~10 厘米,花 2 朵~4 朵,花浅蓝 色、蓝色或蓝紫色,花径 5 厘米~6 厘米。蒴果长 椭圆状柱形,种子棕褐色,略有光泽。 生境:荒地、路旁、多砂地及山坡草丛。 平均千粒重: 22.4 克。 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灰绿色,叶宽剑形、宽15 生产上均为栽培品 毫米~25 毫米,中脉明显。花葶低于叶高,花黄色, 种的种子苗。 黄菖蒲 I.pseudacor us 黄鸢尾 花径10 厘米~11 厘米,蒴果长卵形,种子褐色, 有棱角。 生境:河湖沿岸湿地或沼泽地上。 平均千粒重: 51.3 克。 5 DB22/T 2816—2017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鸢尾属宿根花卉及其栽培品种常见病虫害防治 防治项目 发病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1、3%辛硫磷颗粒剂随整地或播种加 蛴螬 主要危害根部,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直至死亡; 入; 损伤种子,影响出苗。 2、50%辛硫磷 1000 倍液,或 50%磷 胺 2000 倍液灌根。 蚜虫 金针

pdf文档 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21: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