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71—2016 代替 DB13/T 571-2004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6 - 05 - 23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3/T 57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3/T 571-2004《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13/T 571-2004的主要差异是: ——菇棚面积增大,增加了毛毡、草栅、石棉瓦等保温设施; ——由于栽培季节提前拌料含水量降为63%; ——机械装袋代替人工装袋; ——量化了灭菌时间; ——细化接种箱消毒操作过程; ——出菇方式由两头出菇变为单头出菇; ——采收标准菌盖直径变小和菌柄长度增加。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通占元、高庆发、李冬梅、高云凤、杨硕、杨艳华、许伟、陈学湛、朱哲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3/T 571-2004。 I DB13/T 571—2016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金针菇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即培养料)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自然条件下无公害白、黄金针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1934 双孢蘑菇、金针菇贮运技术规范 DB13/T 958 金针菇菌种 DB13/T 2277 食用菌栽培原料质量要求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T 5010规定,选择地势较高,有水源、电源、交通方便的场地。 4 栽培基质 应符合NY 5099、DB/T 2277的规定。 4.1 主料 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酒糟、花生秸、豆秸等。栽培主料、拌料用水重金属含量不能超 标,水源应洁净,远离道路两侧和污水污染区域。 4.2 辅料 辅料有:麸皮、玉米粉、菜籽饼、石膏、蔗糖、碳酸钙等。 5 栽培技术管理 5.1 栽培条件 金针菇菌丝生长温度为15℃~25℃,出菇温度为8℃~15℃。各地根据不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季 节,适时栽培。 5.2 菇棚 1 DB13/T 571—2016 2 2 宽10m,长50m~60m,总面积500m ~600m ,总高度1.8m~2m,四周垒砖墙厚度0.24m(或采用半地 下式拱棚,棚底下沉50cm,中拱2.3m~2.6m)棚内沿棚宽方向垒栽培架,架间走道间隔1m。架内每隔1m 垒一砖垛为一档,档内用竹竿或水泥板分层,层距0.4m,每档4层。菇房两侧留有上下通风孔,孔尺寸为 25cm×30cm,棚上边用竹竿结网,网上盖塑料膜、草栅、毛毡(等保温材料)、石棉瓦。 5.3 菌种 使用菌丝洁白、健壮、无污染、适龄菌种,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市 场需求的适宜品种。菌种质量应符合DB13/T 958的要求。 5.4 栽培工艺 培养料配制 → 装袋→灭菌→ 接种→ 菌丝体培养→开袋→催蕾→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 5.5 培养料配制 5.5.1 配方 根据主辅料情况,可选择以下配方: a) 配方一:棉籽壳 80%、麸皮 15%、玉米面 4%、石灰 1%; b) 配方二:棉籽壳 88%、麸皮 10%、石灰 1%、蔗糖 1%; c) 配方三:木屑 19%、玉米芯 30%、棉籽壳 30%、麸皮 20%、石膏 1%; d) 配方四: 玉米芯 73%、麸皮 25%、蔗糖 1%、石灰 1%。 5.5.2 拌料 含水量63%,以装袋前用力握手指缝间滴1~2滴水为准。培养料pH值6~6.5。 5.5.3 装袋 选用直径17cm、长34cm~35cm规格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机械装袋。装料密度均匀,长短一致。 5.6 灭菌 高压灭菌4h或常压灭菌24h。 5.7 接种 袋温降到25℃以下时方可接种。接种箱用气雾熏蒸消毒盒进行灭菌30min。接种用具用75%酒精消毒, 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每瓶三级菌种接20~30袋,接种后移至菇棚上架。 5.8 菌丝体生长管理 菌袋在通风、避光18℃~25℃环境下培养发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菌袋上架后约24h菌丝开始萌 发,约40d~50d即可满袋。 5.9 子实体生长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可以开袋出菇。两端接种的菌袋,可先松开菌袋一头扎口,以利子实体生长,发 现污染菌袋要及时清除。 5.9.1 催蕾期 2 DB13/T 571—2016 控制菇棚温度在8℃~13℃,空气相对湿度90%~95%,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并给予微弱的散射光。 当接种块上有出菇现象时,及时清除,保持料面整齐。 5.9.2 抑制期 现蕾后2d~3d,菌柄长到3mm~5mm,菌盖米粒大小时,5d~7d内,减少喷水或停水,空气相对湿度 控制在75%~80%,温度控制在6℃~8℃促进菇蕾生长整齐。 5.9.3 伸长期 温度控制在8℃~1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减少通风换气。为获得菌盖小、菌柄长的 优质菇可适量减少通风。 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5d~7d菇柄可从3㎝长到12cm~15㎝,10d后可长到15cm~20㎝,这 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5.10 采收、储运 5.10.1 采收标准:菌盖开伞度 30%,菌盖直径 0.8cm~1.5 ㎝,菌柄长度 15cm~20cm 时可以采收。 5.10.2 采收方法:手握菌柄,轻轻地整丛拔下,勿折断菌柄。 5.10.3 储存运输:应符合 NY/T 1934 的规定。 5.11 转潮管理 前潮菇采收后,清理料面,注水,重新按上述方法进行子实体管理。采收两潮菇后扎紧开口端,松 开另一端出菇,管理同上。 5.12 环境控制与病虫害防治 按以下方法进行: a) 搞好环境卫生,废料及时处理,菇棚周边保持洁净; b) 采取“两网一灯一板一缓冲”防控技术模式,即在棚内设置防虫网、遮阳网、灭蝇灯、粘虫板 和缓冲间防治虫害。菇棚通风口及入口加 40 目以上的防虫网。菇棚内悬挂粘虫板、悬挂灭蝇 灯,以诱杀菇棚内菇蝇、菇蚊等害虫成虫。 5.13 废菌袋处理 出菇结束后,废塑料袋回收,菌糠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13-T 571-2016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71-2016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71-2016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71-2016 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40: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