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319—2015 代替 DB13/T 917-2007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2015 - 12 - 25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13/T 231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邢台市纺织纤维协会、邢台市纤维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新杰、刘洪、王艳辉、黄丽华、李振才。 本标准代替了DB13/T 917-2007《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13/T 917-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3.2.1土壤肥力分类指标; ——修改了6.1播种时间; ——修改了7.2田间管理放苗环节的内容; ——删除了7.8.3田间管理打群尖环节的内容; ——增加了9.4籽棉采摘环节采用乙烯利催熟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A的A.2施肥种类; ——修改了附录B的B.2.1灌水次数和B.3灌水方式,并将其写入标准条款7.7; ——修改了附录C的C.2.1苗期病害的防治内容; ——修改了附录D的D.1.2棉铃虫的防治内容; ——修改了附录D的D.2.1.1棉蚜的防治内容。 I DB13/T 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棉花生产的基础条件、产量结构和群体结构、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籽棉晾晒 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中南部产棉区春播棉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03.1 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 GB 1103.2 棉花 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纤维类 DB 13/T 223 棉花应用缩节胺全程化控技术规程 3 基础条件 3.1 气象因素 无霜期在180d以上,4~10月大于10℃活动积温3700℃以上,4~10月日照时间1400h以上,年降雨 量400mm以上。 3.2 土壤条件 3.2.1 土壤肥力分类指标见表 1。 表1 土壤肥力分类指标 类别 全氮(%) 有机质(%) 土壤质地 高肥力棉田 > 0.08 > 1.0 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 中肥力棉田 0.06~0.08 0.8~1.0 轻壤土、中壤土 低肥力棉田 < 0.06 0.6~0.8 轻壤土、沙壤土 3.2.2 土壤 pH 值 6.5~8.5 为宜。 3.2.3 土壤含盐量不大于 0.3%为宜。 3.3 水利条件 灌溉条件良好。 1 DB13/T 2319—2015 4 产量结构和群体结构指标 4.1 产量结构 每亩成铃5~7万个,铃重4.5g~6.0g;衣分36%以上。 4.2 结构指标 群体结构指标见表2。 表2 群体结构指标 类别 密度 株行距搭配 单株果枝数 (株/亩) 行距(cm) 株距(cm) 高肥力棉田 3000~3500 小行50,大行80~90 25~30 12~15 中肥力棉田 3500~4500 小行50,大行70-~80 22~28 11~13 低肥力棉田 4500~5500 小行45,大行65~70 21~25 9~11 5 播前准备 5.1 施底肥 5.1.1 有机肥、钾肥、磷肥一次底施;底施氮肥用量占总量的 50%~60%。 5.1.2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 1mg/kg 的棉田,底施硫酸锌 1.0kg~1.5 kg/亩;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 0.8mg/kg 的棉田,底施硼砂 0.5kg~0.7kg/亩,或在蕾期初花、盛花期叶面喷施硼砂水溶液。 5.1.3 施肥种类和施肥总量按附录 A 执行。 5.2 整地 播前应洇地造墒,施足底肥,耕深20cm以上;土地应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5.3 备种 5.3.1 品种选择 应选用经国审或省审 ,适宜在本区域推广的品种。品种应具备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生育期为 中熟或中早熟等特点。 5.3.2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7.1表1要求。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适宜播期4月15日~30日,最佳播种期为4月20日~25日。 2 DB13/T 2319—2015 6.2 播种方法 采用地膜覆盖,播前施用除草剂处理土壤,播种和地膜覆盖同时完成。 6.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2cm~2.5cm。 6.4 播种量 播种量 1.5kg~2kg/亩。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出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时不得补种其他作物,一律点补原品种种子或移栽原品种幼苗。 7.2 放苗 出苗率达到60%以上,叶片变绿时,应适时打孔放苗,并堵好放苗孔。 7.3 定苗 3~4片真叶时定苗,拔除弱苗、病苗。 7.4 中耕 幼苗期间,垅间中耕2~3次、加强除草。 7.5 地膜处理:揭膜 棉花进人盛蕾至初花期应将地膜揭掉并回收。 7.6 追肥 7.6.1 追施氮肥宜用尿素,用量占总量的 40%~50%。 7.6.2 对花铃期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叶面喷施尿素或磷酸二铵水溶液,每隔 7d 喷一次,连喷 2~3 次。 7.6.3 施肥种类和施肥总量按附录 A 执行。 7.7 灌水 7.7.1 灌水时期的确定 综合考虑天气变化 、土壤含水量、棉花长势长相来定灌水时期。 7.7.1.1 土壤含水量指标 土壤含水量低于表B.1指标时应对棉田灌水。不同生育期的棉田土壤相对持水量下限值应符合附录 中表B.1的规定。 7.7.1.2 棉花长势 3 DB13/T 2319—2015 棉田有30%棉株主茎日增长量分别低于:蕾期1.0cm,花期2.0cm时应进行浇水。 7.7.2 灌水次数与灌水量 7.7.2.1 灌水次数 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棉花生育期内需灌水1~2次。 初花期必须灌足第一水,初花期适逢一次降水35mm时,可免灌水;花铃期视降水情况确定灌水时间, 如遇长时间严重干旱,棉田土壤相对持水量低于下限值时,必须及时浇灌第二水。 7.7.2.2 灌水量 各时期棉田灌水量应符合附录B中表B.2规定。 7.7.3 灌水方式 提倡采用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7.7.4 注意事项 应注意以下事项的发生: a) 棉花生长季节灌溉,既要防止贻误抗旱时机,又要防止灌溉与降雨重叠。如因强降水造成田间 积水,应及时排水,按 DB13/T 223 执行; b) 避免中午高温时灌水,以防地温、水温差距过大,影响棉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 c) 最后一次灌水不晚于 8 月中旬为宜。 7.8 整枝 7.8.1 去叶枝 当棉株出现2个果枝后,将第一个果枝以下的叶枝去掉,但应保留主茎叶片。 7.8.2 打顶尖 高产棉田单株留果枝 12~15个;一般棉田留果枝 10~12个;7月15日左右打顶尖。 7.8.3 去赘芽 整枝时抹去赘芽 。 7.9 缩节胺全程调控 按DB13/T 223执行。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防治按附录 C 执行。 8.2 虫害防治按附录 D 执行。 9 籽棉采摘、晾晒与储存 4 DB13/T 2319—2015 9.1 棉花吐絮后,应及时采摘,每 7d~10d 采摘一次,一般采摘 3~5 次。 9.2 采摘籽棉时应使用棉制品包装袋盛装,不得混入异性纤维。 9.3 采摘的籽棉应将种子花与商品花分开,好花与次花(僵瓣花、病虫花、雨锈花、污染花)分开。 9.4 催熟 10月10日~15日要及时采用乙烯利进行催熟,减少霜后花的产生。 9.5 晾晒与贮存 新采摘的籽棉应及时晾晒,按照僵瓣花、霜前花、霜后花分晒分存。回潮率应符合GB 1103的要求。 5 DB13/T 2319—2015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棉花施肥 A.1 施肥总量 施肥总量见表A.1。 表A.1 施肥总量 棉田类别 皮棉目标产量 高肥力棉田 单位为: kg/亩 施肥用量 N P 2O 5 K 2O 125 12~15 8~10 80~10 中肥力棉田 100 10~12 6~8 6~8 低肥力棉田 75 8~10 5~6 5~6 A.2 施肥种类 A.2.1 有机肥料:包括土杂肥、牲畜粪肥、饼肥等,可做基肥使用。 A.2.2 化学肥料:包括符合国标的单元素化肥、二元或多元复合肥、复混肥、配方复合肥等,可底施 与追施相结合使用。 6 DB13/T 2319—2015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棉田灌水 B.1 土壤含水量指标见表B.1。 表B.1 土壤含水量指标 生育时期 上层(cm) 土壤相对持水量(%) 播种期 0~20 ≥70 蕾期 0~60 ≥60 初花期 0~80 ≥70 盛花期 0~80 ≥70 吐絮期 0~60 ≥50 B.2 不同时期棉田灌水量见表B.2。 表B.2 不同时期棉田灌水量 3 时期名称 灌水量(m /亩) 播种前 50~60 花铃期 40~50 吐絮期 30~40 7 DB13/T 2319—2015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棉花主要病害防治 C.1 主要病害种类 C.1.1 苗期病害 常见棉花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枯萎病等。 C.1.2 成株期病害 常见枯萎病、黄萎病等 。 C.1.3 棉花铃期病害 常见棉铃疫病、炭疽病 、红腐病等。 C.2 防治方法 C.2.1 苗期病害的防治 防治方法如下所示: a) 农业防治:适时造墒,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晚播,苗期早中耕,扒土晒根; b) 药剂防治: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发病初期用黄腐酸盐或多菌灵喷施叶面。 C.2.2 成株期病害的防治 防治方法如下所示: a) 选用抗枯耐黄萎病的品种 ; b) 零星病区病株率在 0.1%以下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 黄萎病于棉花初花期约 7 月 10 日~ c) 药剂防治:枯萎病于棉花蕾期约 6 月 5 日~10 日开始用药; 2 15 日开始用药,配制复硝酚钠和乙蒜素溶液,在发病株周围 2m 内植株灌根后全田喷雾,5d~ 7d 喷一次,连续喷施 2~3 次。 C.2.3 棉花铃期病害的防治 防治方法如下所示: a) 农业方法:合理施肥,合理灌水排水,精心整枝打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出现烂铃后及 时采摘; b)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施下部棉铃,每隔 10d 左右一次,连 喷 2~3 次为宜。 8 DB13/T 2319—2015 DD

pdf文档 DB13-T 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32: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