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2009-03-1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4-01 实施 发布 5 DB35/T 911—2009 前 言 为了确保竹浆林造林用苗的质量,根据竹林栽培经验并参照相关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邵武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邵武市林业局、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达明、汪一新、林阳峰、赵明、阎玥。 6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浆原料林育苗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育苗方式、竹苗质量和包装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闽北竹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 竹秆育苗 利用竹杆主基部休眠状态的隐芽进行育苗的方法。 2.2 移蔸育苗 利用丛生竹砍伐后残存的竹蔸培育竹苗的方法。 2.3 竹枝育苗 利用丛生竹主枝或次生枝扦插来培育竹苗的方法。 3 育苗方法 3.1 种子育苗 3.1.1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易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农地。土壤结构要疏 松、透水,通气性良好。 3.1.2 苗圃地经整地后制成高 10 ㎝~15 ㎝和宽 100 ㎝~120 ㎝的苗床,长度依地势而定,一般 10 m~15 m,东西走向为好。苗床间沟宽 30 ㎝~40 ㎝,苗圃地四周设排灌沟。 3.1.3 播种 3.1.3.1 一般采用 20 ㎝×20 ㎝株行距点播,每穴播 5 粒~8 粒种子。 3.1.3.2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 1 月~2 月。 3.1.4 苗圃地管理。久雨要排除积水,久旱要适当灌溉(一般采用沟灌或喷灌、滴灌)。当种子萌 发出土 5 ㎝~10cm 左右,要间去过多的植株,每穴留 2 条~3 条健壮的竹苗。间苗后覆土,可施些 稀薄氮肥,松土除草,以利生长。注意防治竹象鼻虫、金龟子、卷叶虫等的危害。 3.1.5 苗龄应为 1 年~2 年生。 3.2 竹秆育苗 3.2.1 原条(带蔸或去蔸)埋秆育苗。 3.2.1.1 把母竹从竹丛中分离,移到苗圃进行埋秆育苗。原条埋秆育苗可带蔸,也可不带蔸,并宜 采用节间锯口。 3.2.1.2 苗圃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每亩施基肥 1500 kg~2500kg, 混匀、整地、耙平,开好排水沟。 3.2.1.3 育苗的时间宜选在 2 月~3 月进行。一般应选择 1 年~2 年生、芽眼健康饱满、无病虫害、 生长健壮的竹秆。将选定的母竹连蔸挖起(带蔸),或从基部齐地砍断(去蔸),保持竹蔸芽眼完 好,留 10 节~20 节左右,削尖竹梢,每节枝条除留主枝 1 节~2 节外,其余均贴秆剪除,并在每一 节间处锯一个口,锯口深度为竹径的 2/3。在整好的苗床上,每隔 20cm~25cm 纵向开沟,沟宽、深 7 DB35/T 911—2009 各约 12 cm~15cm,埋蔸处略深。将整秆平放沟内(带蔸的应蔸头向下),覆土 5cm~10cm,压实, 最后盖草淋水。 3.2.1.4 原条埋秆的育苗圃地要注意管理,久雨要排除积水,久旱要适当灌溉(一般采用沟灌或喷 灌、滴灌)。出现露节要及时培土,当竹节隐芽萌发出土 3cm 左右时,要摘去过多的弱芽,每一节 留 1 条~2 条健壮的竹苗。摘芽后覆土,竹苗生根后可施些稀薄氮肥,经常除草,以利生长。注意 防治竹象鼻虫、金龟子、卷叶虫等的危害。 3.2.1.5 育苗当年初秋,竹苗大部分生根,可在原锯口处截断,使其长成独立的竹苗,也可分株移 植,进行再育苗。 3.2.2 埋节育苗 3.2.2.1 埋节育苗分为埋单节和埋双节,即将母竹竹秆去除梢部按要求锯成单节或双节,用平埋、 斜埋或直埋等方法埋竹节于土中。凡有隐芽的竹种都可采用埋节育苗。 3.2.2.2 圃地应选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稀疏丛生竹林。 3.2.2.3 从选定的母竹基部向外开一水平直沟,深、宽各约 15 cm~20cm,长相当于压条长度,除 去草根、石块,沟底填一层细土,适当施些基肥和土拌匀。 3.2.2.4 埋节育苗时间为 2 月~4 月。青皮竹宜用 2 年生竹育苗,苦绿竹可用 2 年~3 年生竹育苗。 将母竹竹秆截锯节段,节上应留 10cm 左右,节下应留 20 cm~25cm,双节段可适当短些,以不影响 下一节段的节上长度为宜。上下切口都削成方向相反的马耳形,尽量避免竹秆破损。一般双节育苗 用平埋,单节育苗用斜埋、直埋为好。单节斜埋时节芽朝上放,双节平埋时节芽向两侧。 3.2.2.5 育苗管理见本标准 3.2.1.4。 3.2.2.6 埋节育成的竹苗丛,可以出圃造林,也可以留圃分株再行繁殖育苗。 3.3 移蔸育苗 3.3.1 苗圃地选择与原条埋秆育苗相同。在苗床上开沟平埋或直埋,覆土 3cm 左右,压实、盖草淋 水。 3.3.2 苗圃地管理见本标准 3.1.4。 3.3.3 翌年即可出圃造林。 3.4 竹枝育苗 3.4.1 圃地选择与制作要求见本标准 3.2.2.2 和 3.2.2.3。 3.4.2 育苗时间宜选择 2 月~3 月。从 2 年~3 年生的竹秆上,选择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 1 年~ 2 年生的主枝或次生枝,从枝条基部用刀自下而上再由上而砍下,应避免撕破枝蔸和损伤根点,并 在第三节上的 2cm 处剪断,最上节保留若干枝叶,以利光合作用。竹枝基部的侧枝全部剪掉。将剪 好的枝段浸在流动的清水中或放置在阴湿处,经常淋水、保湿,远途运输时须用湿草包扎。 3.4.3 在苗床上按 15cm~25cm 的株行距将枝段斜插入育苗沟中,使之与地面成 30 度~40 度的夹 角,侧枝芽向两侧,最下一节入土 3 cm~6cm,切口与地面平行,露出最上一节的枝叶,然后盖草, 充分淋水。枝段埋插后 10 天内要适当遮荫,适时浇水保湿,浇水宜在早晚喷浇,露节要培土。 3.4.4 育苗管理见本标准 3.2.1.4。 3.4.5 竹枝育苗生长很快,约 40 天左右生根,3 个月即可成苗,4 个月~5 个月可供造林。 4 竹苗质量要求 4.1 竹苗形态 竹苗应为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没有病虫害、秆基的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年~2年生的 竹秆。大秆竹种的胸径一般为3㎝~5㎝,小秆竹种一般为2㎝~3㎝。胸径过于细小,过于粗大,竹 蔸过大的不宜选作母竹。 4.2 种苗挖掘 竹苗挖掘应在离竹苗 250 ㎝~300 ㎝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注意不要损伤秆基、 8 DB35/T 911—2009 芽眼,根系尽量保留。找到竹苗秆柄与老竹杆基连接点,用山锄或快刀切断,带土全株挖起,切断 时不可撕裂秆柄。全株挖起后,在离基部 1.5m~2.5m 处,从节间中段斜行切断,切口成马蹄形。用 1 年~2 年生竹苗做种苗,留 2 盘枝~3 盘枝。 4.3 竹苗检验 4.3.1 竹苗分级 4.3.1.1 分为 I、Ⅱ级苗。 4.3.1.2 分级以 1 年生苗茎粗、秆基芽眼数为主要依据, 芽眼饱满度作为参考指标。 4.3.1.3 分级指标见表 l。 表1 分级指标表 茎粗(cm) 秆基芽眼数(个) 芽眼饱满度(%) 竹种 I 级苗 Ⅱ级苗 I 级苗 Ⅱ级苗 I 级苗 Ⅱ级苗 硬头黄 >1.2 0.8~1.2 >6 4~6 >90 80~90 坭竹 >1.2 0.8~1.2 >6 4~6 >90 80~90 大眼竹 >1.5 1.0~1.5 >6 4~6 >90 80~90 大木竹 >1.5 1.0~1.5 >4 3~4 >90 80~90 青皮竹 >1.2 0.8~1.2 >6 4~6 >90 80~90 粉单竹 >1.2 0.8~1.2 >6 4~6 >90 80~90 慈竹 >1.2 0.8~1.2 >6 4~6 >90 80~90 苦绿竹 >1.5 1.0~1.5 >4 3~4 >90 80~90 4.3.2 检验方法 径粗用分度值 0.02mm 的游标卡尺检验,秆基芽眼数、芽眼饱满度用目测。 4.3.3 检验规则 4.3.3.1 竹苗检验限在苗圃进行。 4.3.3.2 竹苗检测抽样按 2%~5%进行,每批次检测数量不少于 50 株,单一批次数量在 50 株(含 50 株)以下的全检。 4.3.3.3 判定规则。每批合格竹苗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I 级竹苗应占总数的 25%~30%.Ⅱ 级占 70%~75%。 4.3.3.4 经检验的竹苗应附有检验证书和检疫证书。 表2 竹苗检验证书 编号 竹种 批号 起苗日期 竹苗检疫 签发单位 产地 数量(株) 包装日期 苗龄 Ⅱ级 其中I级 发苗日期 供苗单位 检验结果 检验人: 负责人: 检验日期: 4.4 包装运输 造林地较近,可不必包扎。如要远距离运输,竹蔸部位必须用湿润稻草或草袋包扎,以避免运 输过程宿土掉落或损伤芽眼,提高成活率。 9

pdf文档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911-2009 竹浆原料林 育苗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3:16: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