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书 书 书犐犆犛 65 . 020 . 01 犅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犌狌犻犱犲犾犻狀犲犳狅狉狋犺犲狉犻狊犽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狆犾犪狀狋狏犻狉狌狊犪狀犱狏犻狉狅犻犱 2009  04  27 发布 2009  10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明福 、 张永江 、 李彬 、 陈青 、 李桂芬 、 李尉民 。 Ⅰ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植物病毒 、 类病毒风险进行分析的要素 、 方法和步骤 。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病毒 、 类病毒的风险分析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 / T20879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3 . 1 植物病毒   狆犾犪狀狋狏犻狉狌狊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植物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 3 . 2 类病毒   狏犻狉狅犻犱 一类由小分子 RNA 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寄生物 , 是最小的植物病原 , 具有类似植物病毒的生物 学特性如寄主专化性 、 传播扩散特性等 。 3 . 3 管制的有害生物   狉犲犵狌犾犪狋犲犱狆犲狊狋 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 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 3 . 4 检疫性有害生物   狇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狆犲狊狋 ; 犙犘 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或环境重要性 , 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 , 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 在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 简称 QP 。 3 . 5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狉犲犵狌犾犪狋犲犱狀狅狀狇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狆犲狊狋 ; 犚犖犙犘 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定用途 , 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 , 因而受到管制的非检疫 性有害生物 , 简称 RNQP 。 3 . 6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狆犲狊狋狉犻狊犽犪狀犪犾狔狊犻狊 评价生物学 、 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 , 以确定是否应管制某种有害生物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 生措施的力度 。 3 . 7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狆犲狊狋狉犻狊犽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 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后果 ( 包括环境 、 经济影响 ), 或者评估种植用 植物是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主要侵染源的可能性及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种植用植物的经 济影响 。 1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3 . 8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狆犲狊狋狉犻狊犽犿犪狀犪犵犲犿犲狀狋 评价和选择方案以减少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的风险 , 或者减少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种 植用植物预定用途产生不可接受经济影响的风险 。 4   风险分析要素 4 . 1   组织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的评估应由相关领域专家 、 风险评估专家 、 管理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专家等组成工 作组 , 由工作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风险分析 。 4 . 2   归类 确定病毒和类病毒所有的传播渠道 , 明确该类有害生物的分类地位 、 地理分布等信息 , 确定其是否 为潜在管制的有害生物 。 4 . 3   审核 检查该病毒和类病毒是否已做过类似的风险分析 , 如果已经做过 , 应确定是否有效 , 仍然有效的不 再进行新的风险分析 。 4 . 4   分析 作为潜在管制的病毒和类病毒 , 进一步分析其传入可能性 、 扩散可能性 , 并评估其传入后果 。 进而 评价其检疫风险 。 根据检疫风险大小 , 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 5   风险分析 5 . 1   方法 5 . 1 . 1   信息 开展风险评估前应尽可能广泛地收集病毒和类病毒相关的信息 , 包括生物学资料 。 在评估过程中 还应继续查询和补充相关信息 。 5 . 1 . 2   特点 鉴于病毒和类病毒的专性寄生特性 , 在评估其传入风险 、 扩散风险和传入后果时需要结合其生物学 特点 , 如种传率 、 传播介体等 。 5 . 1 . 3   技术 可以采用定性 、 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病毒和类病毒风险评估 。 参照国际植物卫生措施 标准 , 按照 GB / T20879 进行风险评估 , 完成相应的评估程序 ( 参见附录 A )。 5 . 2   步骤 5 . 2 . 1   第一阶段 : 查明风险 根据病毒和类病毒的地理分布及其管理现状确定是否为潜在管制的有害生物 。 ——— 如果无分布或虽有分布 , 但分布未广 , 且正得到官方治理或正考虑今后对其进行官方防治 , 则 符合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 ; ——— 如果广泛分布 , 但种子和种苗是病害流行传播的主要途径 , 需采取官方控制措施 , 降低其危害 , 则其为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 ——— 如果其广泛分布 , 种子和种苗不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 也不影响其用途和使用结果 , 其风险分 析即到此为止 。 5 . 2 . 2   第二阶段 : 风险评估 5 . 2 . 2 . 1   进入可能性 评估病毒和类病毒进入可能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 如果引进种子 , 考虑其是否可种传 , 及其种传率的大小 ; 2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 如果引进种苗 , 考虑其是系统侵染还是局部侵染寄主或者是非寄主 。 5 . 2 . 2 . 2   定殖可能性 评估病毒和类病毒定殖可能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 是否存在其寄主 、 其数量和分布情况 ; ——— 该病毒和类病毒寄主的环境适生性 ; ——— 该病毒和类病毒寄主的繁殖方法 。 5 . 2 . 2 . 3   扩散可能性 评估病毒和类病毒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 寄主种子 、 苗木自然扩散和管理环境的适宜性 ; ——— 寄主种子 、 苗木的移动情况 ; ——— 寄主种子 、 苗木的预定用途 ; ——— 病毒和类病毒当地潜在传媒种类和数量 。 5 . 2 . 2 . 4   传入影响 评估病毒和类病毒传入后果主要考虑 : ——— 直接影响 , 考虑对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 间接影响 , 包括根除和控制费用 、 对国内贸易 、 国际贸易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5 . 2 . 2 . 5   结论 定性评估采用风险的级别 , 如很高 、 高 、 中 、 低 、 很低等 , 定量评估计算病毒和类病毒传入的概率和后 果损失的数值 。 综合上述评估结果 , 获得病毒和类病毒检疫风险评估的结论 , 据此制定相应的检疫管理措施 。 5 . 2 . 3   第三阶段 : 风险管理 5 . 2 . 3 . 1   备选管理方案 病毒和类病毒的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可考虑以下措施 : ——— 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或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 ——— 入境前的管理要求 , 考虑非疫区的建立或其寄主签证计划 ; ——— 现场检查 , 主要验证种子种苗产地 、 证书 ; ——— 入境后检疫 , 主要考虑开展指定场地的隔离检疫 ; ——— 疫情监测 , 对相关病毒 、 类病毒进行定期调查和检测 。 5 . 2 . 3 . 2   备选方案的影响和评估 为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 对备选方案需进行分析评估 , 重点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 ——— 相关措施对病毒和类病毒生物学的有效性 ; ——— 实施的成本和效益比 ; ——— 商业影响 ; ——— 社会影响 ; ——— 对其他管制有害生物的影响 。 5 . 2 . 3 . 3   结论 提出针对该病毒和类病毒或其传播途径的检疫措施 。 并建议在实施该措施后 , 要监测其执行的有 效性 , 必要时重新审议备选方案 。 6   评估报告 6 . 1   草拟 完成风险分析后 , 写出风险评估的报告草案 , 包括风险评估的目的 、 背景等 , 以及风险评估的主要内 容 : 生物学特性分类表 、 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可能性或者评估种植用植物是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 3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生物的主要侵染源的可能性的评估结果 、 有害生物进境扩散后果评估的结论 , 以及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 结论 。 6 . 2   评议修改 将风险评估报告交有关专家征询意见 , 包括征询研究机构 ( 大学 、 科学研究机构 )、 检验检疫机构 、 国 际贸易机构等多方面专家的意见 。 要尽可能采纳所征求到的意见 , 修改完成评估报告 , 不能采纳的要说 明理由 。 6 . 3   报告格式 评估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 、 目的和背景 、 风险评估 、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 征求意见情况 、 结论和参 考文献等 。 4 犌犅 / 犜 23633 — 2009 附   录   犃

.pdf文档 GB-T 23633-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3633-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第 1 页 GB-T 23633-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第 2 页 GB-T 23633-2009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0:55: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