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9.100
CCS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04—2025
代替GB/T23904—2009
无损检测 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testing—Testmethodforultrasonictestingbysurfacewave
2025-05-30发布 2025-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检测系统 1 …………………………………………………………………………………………………
5 检测准备 2 …………………………………………………………………………………………………
6 检测灵敏度 2 ………………………………………………………………………………………………
7 检测 4 ………………………………………………………………………………………………………
8 记录 5 ………………………………………………………………………………………………………
9 补充检测 6 …………………………………………………………………………………………………
10 检测记录与报告 6 …………………………………………………………………………………………
附录A(资料性) 表面波矩形槽口对比试块 7 ……………………………………………………………
附录B(资料性) 表面波平底孔对比试块 8 ………………………………………………………………
附录C(资料性) 表面波单次检测范围的确定 9 …………………………………………………………
参考文献 10 ……………………………………………………………………………………………………
ⅠGB/T23904—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3904—2009《无损检测 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与GB/T23904—2009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b) 删除了人员资格(见2009年版的第4章);
c) 更改了对仪器的要求(见4.1,2009年版的5.1);
d) 更改了对探头的要求(见4.2,2009年版的5.2);
e) 更改了编制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见5.1,2009年版的7.1);
f) 删除了检测原理(见2009年版的第6章);
g) 增加了检测灵敏度总则(见6.1);
h) 增加了对比试块类型(见6.3.1);
i) 更改了表面波矩形槽口对比试块灵敏度调节方法(见6.3.2.1,2009年版的8.2);
j) 增加了表面波平底孔对比试块灵敏度调节方法(见6.3.2.2);
k) 更改了矩形槽口对比试块法的探头频率与对应的矩形槽口编号(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l) 增加了平底孔对比试块法的探头频率与对应的平底孔编号(见表2);
m) 更改了距离-波幅曲线(DAC曲线)的绘制(见6.4,2009年版的8.3);
n) 更改了检测灵敏度(见6.5,2009年版的8.4);
o) 更改了探头扫查路径的要求(见7.1,2009年版的7.3);
p) 更改了扫查覆盖(见7.4,2009年版的9.3);
q) 增加了缺欠的定位(见8.2);
r) 增加了补充检测(见第9章);
s) 更改了检测记录与报告(见第10章,2009年版的第11章);
t) 更改了“表面波矩形槽口对比试块”(见附录A,2009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
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嘉兴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江苏共昌轧辊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阵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宁波甬创检测科
技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核建恒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华南、蒋建生、罗云东、丁杰、陈小明、李斌彬、刘炳霞、李福山、冯喜锋、
彭善柏、谭云华、张小龙、彭辉、汪长安、严宇、赵亚军、丁晓滢、丁小平、韩丽娜、胡利晨、赵妍妍、顾建平、
宋益民、沈凯峰、沈彦文。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GB/T23904—2025
无损检测 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接触式脉冲反射超声表面波检测通用方法,用以检测金属材料表面缺欠。
本文件适用于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μm、厚度不小于实施检测用表面波5倍波长的工件。检
测圆柱体等曲面工件的曲率半径不小于22.5mm。
注:实施检测用表面波波长按工件的理论表面波声速/实施检测用表面波探头的标称频率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604.1 无损检测 术语 超声检测
GB/T27664.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仪器
GB/T27664.2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2部分:探头
GB/T27664.3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3部分:组合设备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检测系统
4.1 仪器
超声仪器应符合GB/T27664.1的规定,并应具备以下特性:
———工作频率包括0.5MHz~10MHz频率范围;
———具有80dB以上连续可调的增益,最小增益步进不大于1dB;
———时基线性偏差不大于0.5%,幅度线性偏差不大于5%。
4.2 探头
探头应符合GB/T27664.2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规定:
———能在检测面上通过纵波折射形成表面波;
———晶片面积不应大于500mm2,且矩形晶片的任一边长不宜大于25mm;
———频率范围宜为1MHz~5MHz;
———偏向角不应大于2°。
曲面扫查时被测面与探头底面之间的间隙不宜大于0.5mm,否则探头底面应修磨至与曲面吻合。
4.3 系统性能
应定期核查时基线性、增益线性、物理状态与外观等。核查方法、核查周期和性能参数各项指标应
1GB/T23904—2025
符合GB/T27664.3的规定。
4.4 耦合剂
耦合剂透声性应较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甘油、水等耦合剂。
5 检测准备
5.1 检测工艺规程
在检测之前,编制检测工艺规程。
5.2 检测时机及检测比例
原材料、产品在采用表面波检测时,检测时机及检测比例应按产品有关技术文件要求确定或由合同
各方约定。
5.3 表面清理
应清除整个被检表面上的锈蚀、飞溅、覆盖层和油污等影响表面波传播的杂物,相邻覆盖扫查时,探
头前方有效检测范围内无耦合剂干扰。
6 检测灵敏度
6.1 总则
先采用直角棱边法或对比试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再适当增益后作为检测灵敏度。
6.2 直角棱边法
当被检工件具有直角棱边时,可选择工件完好部位直角棱边调节检测灵敏度。
将探头放置在距直角棱边一定距离(a)位置处,并使表面波主声束垂直于工件直角棱边,见图1。
转动探头,使棱边反射回波幅度达到最大,然后将此回波调节至80%满屏波高,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也可采用材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具有相似的声学特性、相同外形及表面状态且具有直角棱边的模
拟试件进行基准灵敏度调节。
注:直角棱边无倒角过渡,反射面与检测面垂直,反射面高度不小于实施检测用表面波5倍波长。
2GB/T23904—2025
GB-T 23904-2025 无损检测 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01: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