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书 书 书犐犆犛 65 . 060 . 10 犜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24647 — 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犃犱犪狆狋犪犫犻犾犻狋狔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狉犪犮狋狅狉狊 2009  11  15 发布 2010  05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140 ) 归口 。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 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洛阳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京忠 、 尚项绳 、 柳玲文 。 Ⅰ 犌犅 / 犜 24647 — 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指标 、 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拖拉机在不同地区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 / T3871.9   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   第 9 部分 : 牵引功率试验 ( GB / T3871.9 — 2006 , ISO789 9 : 1990 , MOD ) GB / T3871.10   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   第 10 部分 : 低温起动 ( GB / T3871.10 — 2006 , ISO789 12 : 2000 , MOD ) GB / T3871.11   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   第 11 部分 : 高温性能试验 3   评价指标 拖拉机的适应性能按下列指标进行评价 3 . 1   高温适应性 评价拖拉机保持正常工作性能的最高环境温度 。 3 . 2   低温启动性 拖拉机能够顺利启动的最低环境温度 。 3 . 3   海拔适应性 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下降不超过 30% 的相当海拔高度 , 或不同海拔情况下的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 下降情况 。 3 . 4   水田泥脚适应性 拖拉机在不同泥脚深度下 、 滑转率达到 15% 时的牵引效率下降情况 。 3 . 5   耐候性 拖拉机在不同酸碱或湿热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的性能 。 3 . 6   抗振性 拖拉机在颠簸路面上长期工作时支承系统 、 覆盖件及连接件的工作可靠性 。 4   试验方法 被试拖拉机应为制造厂经检验合格的产品 。 4 . 1   高温适应性试验 按 GB / T3871.11 的规定测定拖拉机正常工作时最高环境温度 。 4 . 2   低温启动性试验 按 GB / T3871.10 的规定测定拖拉机能顺利启动的最低环境温度 。 1 犌犅 / 犜 24647 — 2009 4 . 3   海拔适应性试验 按 GB / T3871.9 的规定测定特定海拔高度的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 。 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按式 ( 1 ) 计算 : δ = ( 犘 0 - 犘 ) 犘 0 ×100% …………………………( 1 )    式中 : δ ——— 下降幅度 , % ; 犘 0 ——— 拖拉机在规定大气条件下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 , 单位为千瓦 ( kW ); 犘 ——— 拖拉机实际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 , 单位为千瓦 ( kW )。 4 . 4   水田泥脚适应性试验 在使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水田地块上 , 按 GB / T3871.9 的规定进行试验 , 测出拖拉机的最大牵引 效率 。 4 . 5   耐候性试验 4 . 5 . 1   试验条件 a )   试验空间为盐雾弥漫的密闭空间 , 盐雾用氯化钠 ( 化学纯以上 ) 和蒸馏水配制 , 其质量浓度为 ( 5±0.1 ) % 。 b )   雾化前的盐溶液的 pH 值在 6.5 ~ 7.2 ( 35℃ ) 之间 。 c )   试验设备的有效空间内的温度为 35℃±2℃ 。 d )   用面积为 80cm 2 的漏斗收集连续雾化 16h 的盐雾沉降量 , 有效空间内任一位置的沉降率为 ( 1.0 ~ 2.0 ) mL / h 。 e )   采用连续雾化方式 , 试验时间为 24h 。 4 . 5 . 2   试验步骤 a )   试验前 , 应对拖拉机整机进行外观检查 , 并检查电器仪表和灯光工作性能 , 记录检查结果 。 b )   将拖拉机静置于满足 4.5.1 规定条件的试验空间内 24h 。 c )   试验结束后 , 用温度不超过 35℃ 的蒸馏水以 8m / s ~ 10m / s 的射流速度冲洗拖拉机外表面 , 然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 1.5h 。 d )   检查并记录拖拉机外观质量变化情况 , 启动发动机 , 检查并记录拖拉机电器仪表和灯光的工 作性能 。 4 . 6   抗振性试验 4 . 6 . 1   试验条件 a )   试验应为坚硬的地面 。 障碍物的规格和铺设方式如图 1 所示 。 对轮式拖拉机 , 障碍物的间距 应大于轴距的 1.5 倍 。 b )   测量手扶拖拉机的振动传感器装在外侧驱动轴壳体的上部 ; 测量轮式拖拉机前 、 后桥的振动 传感器应分别安装在接近前 、 后轮轴心线铅垂面与拖拉机对称面交线的上部 , 接近轮轴处 。 c )   双侧越障时 , 手扶拖拉机驱动轴壳体和轮式拖拉机前桥的最大垂直振动加速度为 40m / s 2 ~ 42m / s 2 。 轮式拖拉机后桥的最大垂直振动加速度为 25m / s 2 ~ 27m / s 2 。 d )   拖拉机应进行连续颠簸试验 , 功率不大于 15kW 的拖拉机的颠簸次数为 50000 次 ; 其他拖拉 机的颠簸次数为 70000 次 。 正转和反转的颠簸次数各占一半 。 e )   在手扶拖拉机颠簸试验中 , 每个扶手把上加重块 2kg ( 颠簸次数为 10000 次 ), 在轮式拖拉机 颠簸试验中 , 驾驶座上附加重块 45kg , 前后配重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运输状态配置 。 2 犌犅 / 犜 24647 — 2009 a 型障碍物剖视图                   b 型障碍物剖视图 手扶拖拉机颠簸试验时障碍物铺设方式         轮式拖拉机颠簸试验时障碍物铺设方式 图 1   障碍物规格和铺设 4 . 6 . 2   试验步骤 a )   试验前 , 应对拖拉机前 、 后轮承重 、 轴距 、 轮距 、 前后桥垂直振动加速度 、 轮胎气压 、 越障速度等 进行测量和记录 。 b )   颠簸试验中 , 每班中要定时检查 , 保证轮胎气压和越障速度达到规定值 。 c )   试验中 , 要详细记录颠簸次数和故障情况 。 拖拉机每颠簸 10000 次进行一次班次保养 , 对连 接件进行检查和紧固 , 保养项目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 。 d )   试验结束后 , 对拖拉机进行详细检查和纪录 。 对损坏件要进行拍照或理化分析并附入报告 。 5   评价方法 根据试验结果 , 给出拖拉机在不同地区适应性的评价指标如表 1 所示 。 犌犅 / 犜 24647 — 2009 书书书犌犅/犜24647—2009 表1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表 试验地区: 评价指标 试验结果 结论 备注 高温适应性 最高工作环境温度/ ℃ 低温适应性 顺利启动的最低温度/ ℃ 海拔适应性 牵引功率下降幅度/ % 水田泥脚适应性 水田牵引效率/ % 耐候性 抗振性   拖拉机不适应于在高于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和低于最低启动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对水田泥脚适应性,当拖拉机的牵引效率大于40%时即认为该机型对该地区水田作业具有较好地 适应性。 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当拖拉机在该海拔高度地区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超过在规定大气 压下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的30%时,认为该机型在该海拔高度地区的工作适应性差。 耐候性试验后,拖拉机涂漆表面不应出现起皮、鼓包、剥落等,电气仪表和灯光性能工作正常。 拖拉机通过规定的颠簸试验次数后仍能正常工作 。 9002 — 74642犜/犅犌

.pdf文档 GB-T 24647-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4647-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 1 页 GB-T 24647-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 2 页 GB-T 24647-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19:1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