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67 . 060 犅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24898 — 2010 粮油检验 小麦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犐狀狊狆犲犮狋犻狅狀狅犳犵狉犪犻狀犪狀犱狅犻犾狊 —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犿狅犻狊狋狌狉犲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狑犺犲犪狋 — 犖犲犪狉犻狀犳狉犪狉犲犱犿犲狋犺狅犱 2010 06 30 发布 2011 01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是建立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的小麦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 对于仲裁检验 , 应以国家标准已 规定的常规方法 , 即 GB / T5497 《 粮食 、 油料检验 水分的测定 》 为准 。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河南工业大学 、 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 、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 、 海 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 天津市粮油质检中心 、 上海市粮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 浙江省粮油产 品质量检验中心 、 福斯分析仪器公司 、 波通仪器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卞科 、 吴存荣 、 唐怀建 、 陈志华 、 王彩琴 、 唐英 、 肖庆敏 、 吕艳春 、 应美蓉 、 赵武善 、 刘宇飞 。 Ⅰ 犌犅 / 犜 24898 — 2010 粮油检验 小麦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的术语和定义 、 原理 、 仪器设备 、 测定 、 结果处理和 表示 、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 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 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5491 粮食 、 油料检验 扦样 、 分样法 GB / T5497 粮食 、 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GB / T24895 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 T24895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4 原理 利用水分子中的 O — H 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 , 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 立小麦近红外光谱与其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计算小麦样品的水分含量 。 5 仪器设备 5 . 1 近红外分析仪 : 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符合 GB / T24895 的要求 。 未加入粮油近红外 分析网络的仪器 , 应按照 GB / T24895 中有关定标模型验证的规定验证合格 。 5 . 2 样品粉碎设备 ( 适用于测定粉状样品的近红外分析仪 ): 用于全麦粉样品的制备 , 粉碎后样品的粒 度分布和均匀性应符合近红外分析仪建立定标模型时的要求 。 使用时应采用和定标模型建立与验证时 同样的制备过程 。 6 测定 6 . 1 测试前的准备 6 . 1 . 1 样品的采集和分样按 GB5491 的规定执行 。 6 . 1 . 2 整理样品 , 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和破碎粒 。 6 . 1 . 3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 ( 5.1 ) 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预热和自检测试 。 6 . 1 . 4 在使用状态下 , 每天至少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分析仪 ( 5.1 ) 监测一次 , 同一监控样品的粗蛋白质 含量 ( 干基 ) 测定结果与最初的测定结果比较 , 绝对差应不大于 0.2% 。 监控样品的制备按附录 A 的规 定执行 。 1 犌犅 / 犜 24898 — 2010 6 . 1 . 5 如监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 6.1.4 的要求 , 应停止使用 , 并报网络管理者或仪器供应商予以调 整或维修 。 6 . 1 . 6 测试样品的温度应控制在定标模型验证中规定的测试温度范围内 。 6 . 2 整粒小麦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 ( 5.1 ) 说明书的要求 , 取适量的小麦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 , 记录测定数 据 。 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 , 第一次测定后的测定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 , 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 测定 。 6 . 3 粉碎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 ( 5.1 ) 说明书的要求 , 取适量的小麦样品 , 使用规定的粉碎设备 ( 5.2 ) 粉碎 , 将全 麦粉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 , 记录测定数据 。 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 , 第一次测定后的全麦粉样品 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 , 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 。 7 结果处理和表示 7 . 1 为了得到有效的结果 , 测定结果应在仪器使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水分含量范围内 。 7 . 2 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符合 9.2 的要求 , 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 测定结果保留小数 点后一位 。 7 . 3 如果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符合 9.2 的要求 , 则必须再进行 2 次独立测试 , 获得 4 个独立测 试结果 。 若 4 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 ( 犡 max - 犡 min ) 等于或小于允许差的 1.3 倍 , 则取 4 个独立测试结果 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 如果 4 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 ( 犡 max - 犡 min ) 大于允许差的 1.3 倍 , 则取 4 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 7 . 4 对于仪器报警的异常测定结果 , 所得数据不应作为有效测定数据 。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按 第 8 章的要求执行 。 8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8 . 1 异常样品的确认 8 . 1 . 1 形成异常测定结果的原因 , 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 该样品水分的含量超过了该仪器定标模型的范围 ; ——— 该样品品种与参与该仪器定标样品集的品种有很大差异 ; ——— 采用了错误的定标模型 ; ——— 样品中杂质过多 ; ——— 光谱扫描过程中样品发生了位移 ; ——— 样品温度超出定标模型规定的温度范围 。 8 . 1 . 2 应对造成测定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 , 再进行第二次近红外测定 , 如仍出现报警 , 则确 认为异常样品 。 8 . 2 异常样品的处理 8 . 2 . 1 异常样品的水分含量应按 GB / T5497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 8 . 2 . 2 应将异常样品的情况通报近红外分析网络管理者或仪器生产商 , 以利于今后对定标模型进行 升级 。 9 准确性和精密度 9 . 1 准确性 验证样品集水分含量扣除系统偏差后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标准差 ( 犛犈犘 ) 应不大于 0.20% 。 2 犌犅 / 犜 24898 — 2010 9 . 2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 , 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 , 按相同测试方法 , 在短的时间内通过重新分样 和重新装样 , 对同一被测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定 , 获得的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不大于 0.2% 。 9 . 3 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 , 由不同操作人员 , 使用同一型号的不同设备 , 用同一方法 , 对相同的小麦样品 , 获得 的两个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应不大于 0.3% 。 10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 ( 但不限于 ): ——— 定标模型名称及编号 ; ——— 定标模型的适用浓度范围 ; ——— 定标模型允许温度范围 ; ——— 已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 , 应提供所入网络的名称 、 入网时间 、 入网编号 、 定标 模型转移时间 ; ——— 未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 , 应提供以下信息 : ● 验证样品集浓度范围 ; ● 验证样品集的测试温度范围 ; ● 验证单位及验证时间 ; ——— 仪器型号与序列号 ; ——— 监控样品日常监控信息 ; ——— 试样的名称及编号 ; ——— 试样采样方法 ; ——— 试样制备方法 ; ——— 试样测试时的温度 ; ——— 试样测定结果 ; ——— 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 ; ——— 出现异常样品时 , 应提供异常样品类型及处理的有关信息 ; ——— 测试单位 、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 ——— 本标准未规定的 , 或认为是非强制性的 , 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全部细节 。 犌犅 / 犜 24898 — 2010 书书书犌犅/犜24898—2010 附 录 犃 (规范性附录) 监控样品的制备 犃.1 仪器 近红外分析仪:符合本标准5.1的要求。 犃.2 监控样品的制备 犃.2.1 取样:选择品种单一的粮食,按GB5491规定的方法采样。 犃.2.2 样品的预处理:清除样品中的杂质及破碎粒,分样至每份样品500g左右。 犃.2.3 样品的测定:利用近红外分析仪(A.1)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干基)。 犃.2.4 监控样品应至少制备两份,其中一份留作备用。 犃.3 监控样品的保存 样品应密封,保存于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保存期不宜超过一年。 犃.4 监控样品的使用期限 每个监控样品在使用100次之后,或者出现生虫、被
GB-T 24898-2010 粮油检验 小麦水分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27:12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665.1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9036 1987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Arabic 7-bit coded character set for information.pdf
ISO 15883-1 2024 Washer-disinfector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terms and definitions and tests.pdf
ISO 7176-7 1998 Wheelchairs — Part 7 Measurement of seating and wheel dimensions.pdf
ISO 25178-72 2017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Surface texture Areal — Part 72 XML file format x3p.pdf
ISO 2561 2023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tyrene monomer in polystyrene (PS).pdf
ISO 17855-1 2014 Plastics — Polyethylene (PE)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art 1 Design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pdf
ISO 17511 2020 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 Requirements for establishing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of values assigned to calibrators trueness control materials and human samples.pdf
ISO IEC IEEE 42030-2019(E) Software, systems and enterprise—Architecture evaluation framework.pdf
ISO 22336 2024 Security and resilienc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Guidelines for resilience policy and strategy.pdf
ISO 8954-2 1990 Ferroalloys — Vocabulary — Part 2 Sampling and sample preparation.pdf
GB-T 34878-2017 真空技术 阀门 漏率测试.pdf
GB 17840-1999 防弹玻璃.pdf
GB-T 6730.55-2019 铁矿石 锡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GB 11564-200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pdf
GB-T 5993-2003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4部分 分规范 固体和非固体电解质铝电容器.pdf
GB-T 35138-2017 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 渡越时间法液体超声流量计.pdf
GB-T 16974-2009 信息技术 数据通信 数据终端设备用X.25包层协议.pdf
GB-T 44663-2024 绝缘液体 电气用未使用过的改性或混合酯.pdf
GB-T 40721-2021 橡胶 摩擦性能的测定.pdf
GB-T 37152-2018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材料 薄层电阻.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665.1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