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59.080.40
W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04—2010
产
业用刀刮涂层织物
Industrialfabricswithknifecoating
2010-08-09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雪康、朱民儒、陶盛祥、徐长亚。
ⅠGB/T25004—2010
产业用刀刮涂层织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业用刀刮涂层织物的术语、规格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
贮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涤纶工业长丝织物为基布、聚氯乙烯材料为涂覆层,采用刀刮涂层方法生产的产业
用涂层织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3917.3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3923.1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4669 纺织品 机织物 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5455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垂直法
GB/T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4666—2009 纺织品 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FZ/T01007—2008 涂层织物 耐低温性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刀刮涂层 knifecoating
在刮刀与辊筒或刮刀与平板的作用下将聚氯乙烯增塑糊涂于织物上的操作。
3.2
刀刮涂层织物 fabricswithknifecoating
采用涤纶工业长丝织成的基布,将聚氯乙烯增塑糊刮涂在基布的一面或两面,通过一定的工艺塑化
使其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技术纺织品。
3.3
气泡 airbubble;aircell;blister
制品表面隆起的密闭的空穴或气囊。
3.4
缺纬 pickout
制品在生产时由于原有纬线缺失造成的伤痕。
3.5
针孔 pinhole
涂层表面上直径如针一般大小的不穿透的小孔。
1GB/T25004—2010
3.6
凹陷 pickoff
涂覆层表面的浅凹痕,不穿透到织物。
4 规格代号
4.1 规格
刀刮涂层织物按标称强度划分规格,按合同规定和实际需要设计。例如,主要产品的规格系列
如下:
标称强度(N/5cm)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4.2 代号
刀刮法涂层织物的代号包括产品的规格、克重和幅宽,形式为:
□-□-□
标称强度,N/5cm单位面积质量,g/m2幅宽,cm
示例:
产业用刀刮法涂层织物,标称强度为3000N/5cm,单位面积质量为900g/m2,幅宽为300cm,其产品代号为:
3000-900-300。
5 技术要求
5.1 内在质量
主要规格的产品内在质量要求见表1。
表1 内在质量要求
项 目指 标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5
断裂强力/N ≥经向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纬向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断裂伸长率/%≤经向 30
纬向 35
撕破强力(经、纬)/N ≥ 60 90 120 150 200 250
剥离强力/N ≥ 80
耐光色牢度/级 ≥ 6(白色和荧光色不考核)
耐低温性/℃ -15
燃烧性能 损毁长度≤150m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5s
注1:单位面积质量偏差根据标称值考核。
注2:产品规格超出表中范围时,指标由供需双方协议。
注3:产品规格介于表中两档之间时,根据差值法求得。
注4:耐光色牢度不考核白色和荧光色产品,特殊产品按协议执行。
注5:燃烧性能为参考项,如合同有要求时考核。
2GB/T25004—2010
5.2 外观质量
5.2.1 幅宽偏差
幅宽下偏差为0,上偏差小于等于0.5cm。
5.2.2 外观疵点
外观疵点分为轻缺陷和重缺陷,疵点的评定按表2执行。每一卷产品上不允许存在重缺陷,轻缺陷
每1m2应不超过4个。
表2 外观疵点的评定
疵点名称 轻缺陷 重缺陷
气泡、针孔 不明显 明显
色差 3级 ≤3级
杂质 不明显 明显
色斑、色条 不明显 明显
刀痕、油污、条纹 不明显 明显
稀纬、缺纬、并纬 不明显 明显
凹陷 不明显 明显
注:不明显是指产品的缺陷经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明显是指产品的缺陷不经过仔细辨认就能发现。
6 试验方法
6.1 单位面积质量按GB/T4669测定,单位面积质量偏差按式(1)计算:
S=m-m0
m0×100 ………………………………(1)
式中:
S———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m———实际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m0———标称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6.2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按GB/T3923.1测定。
6.3 撕破强力按GB/T3917.3测定。
6.4 剥离强力的测定
从样品离布边50mm以上处沿经纬向等间距各取三块长150mm宽100mm的试样,每块试样沿
宽度的中心线平分为二,经高频(测试仪功率为2.5kW,热合时间为7.5s)或热风焊接后(焊缝宽度为
50mm),从一端将其剥开50mm,分别夹于CRE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夹具长度为50mm,以
10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试验,记录试样的最大剥离强力,试验结果以三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
示,精确至1N。
6.5 燃烧性能按GB/T5455测定。
6.6 耐光色牢度按GB/T8427—2008中方法3测定。
6.7 耐寒性能按FZ/T01007测定。其中,重锤质量和高度按参数B。
6.8 外观的检验在验布机上进行,灯光、距离符合验布机操作要求,验布速度不大于20m/mim。疵点
用肉眼判断。
6.9 幅宽按GB/T4666—2009测定。
6.10 色差按GB/T250进行评级。
3GB/T25004—2010
7 检验规则
7.1 取样
7.1.1 外观质量的检验按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检验批。从一批产品中按表3规定随机抽取
相应数量的卷数。
表3 取样卷数
一批的卷数 抽样最少样品数/卷
≤50 2
≥51 3
7.1.2 内在质量的检验应从一批产品中任意抽取一卷,距头端至少3m剪取一块长约0.5m的整幅
宽。试样距边布至少10cm,裁样排列图见图1。
1———单位面积质量试样(100cm2);
2———拉伸强力试样(长200mm,宽50mm);
3———撕破强力试样(长150mm,宽75mm);
4———剥离强力试样(长300mm,宽100mm);
5———燃烧性能试样(长300mm,宽80mm);
6———色牢度试样(长200mm,宽50mm);
7———耐低温性试样(长60mm,宽20mm)。
图1 取样排列图
7.2 内在质量的判定
按试验方法的要求剪取试样和进行试验,以各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符合5.1要求,则为内
在质量合格。
如果内在质量有不符合5.1要求规定的项目,则从该批中按7.1规定重新取样,对不符合项目进行
复检。如不符合项包含剥离强力或撕破强力中的任一项,则复检时两个指标均需复检。如果复检结果
符合5.1要求的规定,则该批产品内在质量合格;如果复检结果仍不符合,则该批产品质量不合格。
4GB/T25004—2010
7.3 外观质量的判定
所取样品通过验布机检验,外观质量均符合5.2要求,则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如有一卷不合格
时,则从该批中按7.1规定重新取样进行复检,复检数量是原来的两倍。若复检卷均符合5.2要求,则
判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如果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卷,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7.4 结果判定
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均合格,则该批产品合格。
8 包装、标志和贮运
8.1 产品按定长包装,除另有规定外,宜采用中心加硬纸芯平卷装,外包PE编织布或牛皮纸,定长值
根据协议或合同规定。如无特别规定,每卷长度50m~120m为宜。
8.2 每卷产品的明显位置上应有标志,包含下列内容:
a) 生产企业名称、商标和地址;
b) 产品名称;
c) 产品代号、颜色或色号;
d) 执行的标准编号;
e) 卷长或净重;
f) 生产批号;
g) 生产日期;
h) 检验合格证。
8.3 产品在运输和贮存中应该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保持清洁,禁止与酸、碱、油类以及有机溶剂等
影响涂覆层质量的物质接触,远离热源。
5GB/T25004—2010
GB-T 25004-2010 产业用刀刮涂层织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30: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