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
B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166—2010
裙
带 菜
Wakame
2010-09-26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飞久、孙修涛、胡自民、汪文俊、王翔宇、李修良。
ⅠGB/T25166—2010
裙 带 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Harvey)Suringar]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活周期与繁
殖、遗传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裙带菜的种质检测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5283—2004 无公害食品 裙带菜养殖技术规范
3 名称与分类
3.1 种名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Harv.)Suringar]。
3.2 分类
褐藻门(Phaeophyta)、褐子纲(Phaeosporeae)、海带目(Laminariales)、翅藻科(Alariaceae)、裙带菜
属(Undaria)。
4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 外部形态特征
4.1.1 孢子体形态
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和叶片三部分。裙带菜孢子体外部形态见图1。
1———固着器;
2———柄;
3———叶片; 4———孢子叶;
5———中肋。
图1 裙带菜孢子体的外部形态
1GB/T25166—2010
4.1.2 固着器
由多次双分枝的圆柱形假根组成,其末端有吸盘。
4.1.3 柄
扁平,其腹背隆起而稍圆,柄的边缘有狭窄的龙骨。藻体接近成熟时,在柄的两侧形成耳状孢子叶,
孢子叶定义见NY/T5283—2004中的3.3。
4.1.4 叶片
褐色具光泽。幼时长盾形,边缘光滑无缺刻,为单叶。成藻为羽状裂片,叶片的中部是由柄部延伸
而来的中肋,中肋扁平隆起直达叶片的顶端。成藻一般长1.0m~2.5m,宽50cm~100cm。
4.2 孢子体内部构造特征
4.2.1 表皮
由一层个体小、排列紧密和整齐的细胞组成,呈栅栏状。细胞含粒状色素体。
4.2.2 皮层
外皮层细胞呈柱状,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内皮层细胞大小相近,排列较整齐。
4.2.3 髓部
细胞呈丝状或树枝状,排列疏松。
5 生活周期与繁殖
5.1 生活史
明显的孢子体(2n,大型)与配子体(n,微型)不等世代交替型。
5.2 生命周期
裙带菜的生命周期为一年。
5.3 繁殖
5.3.1 性成熟年龄
8个月~12个月。
5.3.2 无性繁殖
孢子体柄部产生孢子叶,孢子叶上产生孢子囊群,孢子囊内形成游孢子。游孢子单细胞,梨形,长
9μm~11μm,宽5μm~6μm,有两条侧生不等长鞭毛,长的14.0μm~16.5μm,伸向前端,短的
5.3μm~7.0μm,伸向后端。
5.3.3 有性繁殖
卵配方式。雄配子体产生精子囊,每个精子囊产生一个梨形精子,精子(n)长4μm~5μm。雌配
子体产生卵囊,每个卵囊产生一个卵(n),卵成熟后排出体外粘着在卵囊口处与精子结合生成合子
(2n)。
6 遗传学特征
6.1 染色体数
孢子体细胞染色体数2n=60。
6.2 DNA序列特征
6.2.1 ITS-1序列:总长度242bp。
1 ccgatcaggaaggggacaccctcctgacactaccgtcgtgcgcgtcggttttgtaaaccccgagaaagaa
71aatcgttacgcgatgttgggcgaggggcgcctcgccgagggttaattccctcgaatcaaagcgcacccca
141cttttcaaccccattaaactctgaatctgaactcaaaaggggggcatgcgcgcgcccgcgcgcgcggctc
211ccccaacctttaacgttgtaaaactttcagcg
6.2.2 ITS-2序列:总长度273bp。
2GB/T25166—2010
1 cccctccctccccctctctttgtggggggggggggggtttcggggcggactatgagtgttccggagcgtc
71cgcgctccgagtgcacccaatctcgtgaacgaagcctctcgcgccctgccgcacagagttgttgacggcg
141ctcgcttcggcggcgactctcgactcaccaaacgtgcgcggggattcgcctgcttcattccggctcatgc
211cttttccccccccccgcccccacgcaagtgagggagggagggaaggagaggccatatccacac
6.2.3 裙带菜不同品系核糖体ITS全序列(ITS-1+ITS-2)变化幅度为0~10个碱基。
7 检测方法
7.1 形态构造特征检验
采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7.2 染色体检验
7.2.1 标本的制备
压片法。
7.2.2 染色液
2%地衣红溶于70%的乙酸中。
7.2.3 染色方法
固定材料在自来水中浸泡15min~30min后压片。揭开盖片,滴入乙酸地衣红后盖片0.5h,用滤
纸吸出多余的染色液,石蜡封片。
7.3 裙带菜ITS序列的检测
7.3.1 裙带菜配子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取约1g(湿重)的裙带菜配子体,加少量石英沙和PVP-40,在液氮中研成粉末。将粉末转至50mL
的离心管中,加入15mL裂解缓冲液(10mmol/LTris-HCl,10mmol/LEDTA,1.0mol/LNaCl,
1.0%CTAB,1%SDS,pH=8.0),在65℃保温1h,期间摇匀几次。用等体积的酚∶三氯甲烷∶异戊
醇(25∶24∶1,体积比)抽提两次,再将水相转移至一新的50mL离心管中,加入1/10体积RNA酶,
37℃保温1h,再用三氯甲烷∶异戊醇(24∶1,体积比)抽提一次,用2/3体积的异丙醇沉淀回收DNA。
DNA最后溶于100μL的TE(10mmol/LTris-HCl,pH=8.0;1mmol/LEDTA,pH=8.0)中。
7.3.2 ITS特异性扩增
总反应体积为20μL,含10mmol/LTris-HCl,pH=8.3,50mmol/LKCl,1.5mmol/LMgCl2,
Taqpolymerase1U,4种dNTP各2mmol/L,两个引物各4mmol/L~6mmol/L(正向引物P1:5’-
CGCGAGTCATCAGCTCGCATT-3’;反向引物P2:5’-AGCTTCACTCGCCGTACTGG-3’),模板
DNA10ng,其余用双蒸馏水补满。
PCR反应参数:96℃预变性5min;96℃,30s;72℃,60s;55℃,30s,37个循环;72℃,保温
5min。
7.3.3 测序
参照DNA测序仪进行测序(参见附录A)。
8 判定规则
被检样品完整并符合本标准第4章要求的为合格样品。如被检样品不完整需增加第5章、第6章
内容进行检验,均符合上述质量要求的为合格样品。GB/T25166—2010
GB/T25166—20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DNA序列的测序
A.1 测序样品预处理
PCR扩增完毕,将样品置于-20℃条件下。利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具体操作如下:
a) 往PCR产物中加入4倍体积75%异丙醇,室温沉淀30min。在3200r/min下离心30min;
b) 去掉上清,加8倍体积75%异丙醇。室温静置10min;
c) 在3200r/min下离心10min,去上清;
d) 在50℃烘干3min以除去残留的异丙醇,或置于温箱中盖上保鲜膜至无异丙醇;
e) 加入适量的无菌去离子水稀释,1000r/min振荡混匀。
A.2 测序
A.2.1 纯化后的PCR产物在ABIPRISM3730测序仪上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从两端进
行测序。
注:本标准以ABIPRISM3730测序仪为例,不排除采用具有同等工效的其他型号的测序仪。
A.2.2 设立双脱氧测序反应。要求:
a) 引物:测序引物即为扩增引物;
b) 微量滴定板:为96孔U形微量滴定板;
c) 链延伸-链终止反应混合液的配制。
A.2.3 测序凝胶的制备。
A.2.4 准备样品和列表,上样到微量滴定板中进行测序。
A.2.5 电压160V/cm,温度42℃。
A.2.6 根据凝胶的荧光放射自显影,运用计算机读取DNA序列。
A.3 数据处理
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读取所测裙带菜ITS序列,并同GenBank中公开的近缘种序列进行比
对,确定裙带菜ITS(包括ITS-1,5.8S和ITS-2)序列的起点和终点。利用软件MEGA计算裙带菜不同
品系ITS序列的变异数目。
0102
—
66152T
/
BG
GB-T 25166-2010 裙带菜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34: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