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1.100.10
Q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182—2010
预
应力孔道灌浆剂
Groutingadmixtureforprestressedstructure
2010-09-26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诺欧建材(北京)
有限公司、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研
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庆、郭京育、孙璐、刘加平、李良、韩红良、宋玉锁、王景贤、左彦峰。
ⅠGB/T25182—2010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孔道灌浆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出厂、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孔道灌浆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23439 混凝土膨胀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 groutingadmixtureforprestressedstructure
由减水组分、膨胀组分、矿物掺合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等干拌而成,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灌
浆施工的外加剂。
4 要求
4.1 材料要求
用于预应力孔道灌浆剂中的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GB8076、GB23439、GB/T1596、GB/T18046和
GB/T18736等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4.2 匀质性指标要求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匀质性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匀质性指标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含水率/% ≤3.0
细度/% ≤8.0
氯离子含量/% ≤0.06
注:配制灌浆材料时,预应力孔道灌浆剂引入到浆体中的氯离子总量不应超过0.1kg/m3。
1GB/T25182—2010
4.3 掺预应力孔道灌浆剂浆体性能要求
掺预应力孔道灌浆剂的浆体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掺预应力孔道灌浆剂浆体性能要求
序 号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1 凝结时间/h初凝 ≥4
终凝 ≤24
2 水泥浆稠度/s初始 18±4
30min ≤28
3 常压泌水率/%3h ≤2
24h 0
4 压力泌水率/% ≤3.5
5 24h自由膨胀率/% 0~1
6 7d限制膨胀率/% 0~0.1
7 抗压强度/MPa7d ≥28
28d ≥40
8 抗折强度/MPa7d ≥6.0
28d ≥8.0
9 充盈度 合格
5 试验方法
5.1 匀质性
5.1.1 含水率
含水率的测定按GB/T8077中固体含量试验步骤规定的程序进行,含水率按式(1)计算:
Xw=m1-m2
m1-m0×100% …………………………(1)
式中:
Xw———含水率;
m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称量瓶加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5.1.2 细度
按GB/T8077规定的方法执行。
5.1.3 氯离子含量
按GB/T176规定的方法执行。
5.2 掺预应力孔道灌浆剂浆体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5.2.1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和湿度应符合GB/T17671的要求。
5.2.2 材料和配比
5.2.2.1 应采用符合GB8076中规定的基准水泥。
5.2.2.2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掺量应采用生产厂家的推荐掺量。
5.2.2.3 浆体水胶比不应大于0.4。
2GB/T25182—2010
5.2.3 搅拌方法
搅拌方法如下:
a) 搅拌设备应采用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b) 按预应力孔道灌浆剂的配比掺量,水泥和预应力孔道灌浆剂共称取3kg,放入搅拌锅中干拌
1min,倒入80%的拌和水,慢速搅拌2min,搅拌均匀后,快速搅拌1min,将剩余的拌和水完
全倒入,慢速搅拌1min。
5.2.4 凝结时间
浆体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测定应按照GB/T1346规定方法执行。
5.2.5 水泥浆稠度
5.2.5.1 试验仪器如下:
a) 测试用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见图1,以流锥时间来确定水泥浆稠度;
b) 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的校准:1725mL±5mL水流出的时间应为8.0s±0.2s。
5.2.5.2 试验步骤如下:
测定时,先对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进行校准,将漏斗调整放平,关上底口活门,将搅拌均匀的水泥浆
倾入漏斗内,直至表面触及点测规下端(1725mL±5mL)。打开活门,让水泥浆自由流出,记录水泥浆
全部流完(出现第一个流动断点)的时间(s),即流锥时间,连续测定两次,求其平均值作为水泥浆稠度,
测试初始及30min后的浆体稠度。
单位为毫米
1———点测规;
2———水泥浆表面;
3———不锈钢制3mm厚。
图1 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
5.2.6 常压泌水率和24h自由膨胀率
5.2.6.1 试验仪器
常压泌水率与24h自由膨胀率两部分测试结合进行,试验装置简图见图2。采用1000mL量筒,
或采用直径为60mm,高为500mm的底部密封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并配带密封盖。
3GB/T25182—2010
单位为毫米
1———最初灌满的水泥浆面;
2———水面;
3———膨胀后的水泥浆面。
图2 水泥浆常压泌水率和24h自由膨胀率试验装置
5.2.6.2 试验步骤
将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并保持与水平面垂直,往容器中填灌水泥浆约800mL±10mL,静置
1min后,测量并记录初始高度a1,然后盖严。放置3h和24h后分别测其离析水面高度a2和水泥浆
膨胀面高度a3,然后按式(2)、式(3)计算常压泌水率(Bf,i)和24h自由膨胀率(εf,24):
Bf,i=a2-a3
a1×100% …………………………(2)
εf,24=a3-a1
a1×100% …………………………(3)
式中:
Bf,i———i小时常压泌水率;
εf,24———24h自由膨胀率;
a1———初始浆体高度,单位为毫米(mm);
a2———泌水面高度,单位为毫米(mm);
a3———膨胀面高度,单位为毫米(mm)。
5.2.7 压力泌水率
5.2.7.1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一个包含2块压力表的CO2气瓶,外侧压力表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02MPa,级
别为1.6级;10mL的量筒;压力泌水容器为圆柱形不锈钢压力容器,需要进行压力实验,在0.8MPa
压力下不会破裂,其尺寸如图3所示。
5.2.7.2 试验步骤
根据5.2.2和5.2.3的要求搅拌制备浆体,将搅拌好的浆体在自加水开始的7min内倒入容积为
400mL的圆形过滤漏斗中,倒入的浆体体积为200mL。按要求加压至0.22MPa,恒压2min,用
10mL量筒测量泌水量V1,压力泌水率(Bp)按式(4)计算:
Bp=V1
200×100% …………………………(4)
4GB/T25182—2010
式中:
Bp———压力泌水率;
V1———泌水量,单位为毫升(mL)。
单位为毫米
1———压缩空气;
2———试验浆体;
3———橡胶密封圈;
4———0.08mm铜网(3层);
5———泌水。
图3 压力泌水率容器
5.2.8 7d限制膨胀率
根据5.2.2和5.2.3的要求搅拌制备浆体,按照GB23439中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计
算,测定7d龄期的限制膨胀率。
5.2.9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根据5.2.2和5.2.3的要求搅拌制备浆体,倒入40mm×40mm×160mm的试模内,静置至浆体初
凝后,将其表面多余的浆体刮掉,24h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于水中养护7d、28d。按照GB/T17671进
行试验和计算。
5.2.10 充盈度
5.2.10.1 试验仪器如下:
如图4所示,内径为4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两端的直管夹角为120°,每部分长度为0.5m,两
部分通过粘结剂密封粘结,将有机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
5.2.10.2 试验步骤如下:
a) 根据5.2.2和5.2.3的要求搅拌制备浆体,静置1min,通过漏斗将浆体灌入固定的充盈度测
试仪中,充完浆体后,用塑料薄膜密封圆管的两端,在20℃±3℃条件下放置7d,观察管内部
是否有直径大于3mm的气囊,或者是否存在水囊或水蒸气,在管道的两端是否有泡沫层;
b)充盈度判定:如果存在厚度超过1mm的泡沫层,或者存在直径大于3mm的气囊,或者存在
5GB/T25182—2010
体积大于1mL的水,则判定充盈度指标不合格。
图4 充盈度测试仪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2 检验项目
6.2.1
GB-T 25182-2010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35: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