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1.080.99 G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256—2010 光 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Opticalfunctionalfilms—Releasefilm—Themeasurementof peelingforceat180°angleandsubsequentadhesion 2010-09-26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保良、霍新莉、申跃生、王旭亮、李宇航。 ⅠGB/T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型膜180°剥离力、离型膜残余黏着率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塑料为基材离型膜的180°剥离力、残余黏着率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92 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离型膜样条 teststripsofreleasefilm 从整批离型膜材料中取材,制成的能代表整批离型膜性能的样条。 3.2 测试用压敏胶带 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tapes 用于离型膜180°剥离力测试所使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厚度和黏合力的压敏粘接胶带。 3.3 离型测试样条 teststripsforreleaseforce 离型膜样条和测试用压敏胶带层合后用于180°剥离测试的样条。 3.4 控制带样条 controlstrips 测试用压敏胶带与不作特殊处理的典型支持体平整贴合后用于180°剥离测试的样条。 3.5 残余黏着样条 teststripsforsubsequentadhesion 离型测试样条经状态调节后,将测试用压敏胶带与离型膜完整分离并与不作特殊处理的典型支持 体(同3.4中的典型支持体)平整贴合后用于180°剥离测试的样条。 3.6 180°剥离力 peelingforceat180angle 在剥离角度为180°的剥离条件下,使一定宽度测试样条以一定速度连续剥离时所需要的载荷。用 mN/25mm表示。 1GB/T25256—2010 3.7 残余黏着率 subsequentadhesion 上述残余黏着样条的180°剥离力与控制带样条的180°剥离力之比。 4 原理 沿样条纵向主轴恒速180°剥离,测量在此过程中不同种类样条的180°剥离力,从而得到离型膜 180°剥离力和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离型膜残余黏着率。 5 试验装置 5.1 压辊 符合GB/T2792的压辊。 5.2 试验板 使用符合GB/T2792的试验板,材质可以是OCr18Ni9或1Cr18Ni9Ti不锈钢薄板,也可以是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等材质的薄板,试验报 告中应说明试验板的材质和表面情况。 5.3 长度量具 测量精度±0.5mm。 5.4 试样裁切器 用于裁切样条的适当器具,如切纸刀、裁刀、手术刀等。 5.5 拉力试验机 拉力试验机应使试样的破坏负载在满标负荷的15%~85%之间。力值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 验机能以上升速度300mm/min±10mm/min或合适的速度连续剥离,并能自动记录有关位移和 负荷。 6 样条 6.1 形状和尺寸 样条呈长条状,纵向两边平行,试样宽度25mm±0.5mm,长度至少150mm。 6.2 数量 每种样条数量不少于5个。 6.3 制备 6.3.1 离型膜样条 在测定离型膜180°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时,非常重要的是评价的样品能产生用户使用时获得的平 均效果。样品评价前应在制造厂推荐条件下储存,以保证产品在正常储存和使用时的性能指标。上面 2GB/T25256—2010 所述样品选择和储存的基本目标是确保测定所得膜材之性能具有代表性。 离型膜样条可以根据取样区域、所用测试用压敏胶带宽度以及所需测试样条数量进行准备。 6.3.2 离型测试样条 6.3.2.1 裁取有代表性离型膜样条。用宽度为25mm的测试用压敏胶带贴于离型膜样条上。用压辊 以约10mm/s的速度,来回滚压两次。 6.3.2.2 将上面样条在23℃±2℃的温度以及70g/cm2的压力的条件下压置20h,以保证离型膜离 型材料和测试用胶带胶黏剂之间的良好接触。如有需要,可以将样条直接在70℃±2℃的温度以及 70g/cm2的压力的条件下压置20h以进行加速老化测试,但应特别注明。 6.3.3 控制带样条 测试用压敏胶带与不作特殊处理的典型支持体层平整贴合,用压辊以约10mm/s的速度,来回滚 压两次。 6.3.4 残余黏着样条 从经过23℃±2℃的温度以及70g/cm2的压力的条件压置和状态调节的离型测试样条上完整揭 下测试用压敏胶带,再将其与不作特殊处理的典型支持体层平整贴合,用压辊以约10mm/s的速度,来 回滚压两次。 7 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7.1 状态调节 根据GB/T2918,结合离型膜测试条件,不同样条在解除70g/cm2的压力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温度、 时间的调节。 7.1.1 离型测试样条 应在温度23℃±2℃及相对湿度50%±5%条件下调节4h~4.5h。 7.1.2 控制带样条 应在温度23℃±2℃及相对湿度50%±5%条件下调节30min~40min。 7.1.3 残余黏着样条 应在温度23℃±2℃及相对湿度50%±5%条件下调节30min~40min。 7.2 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8 试验步骤 8.1 样条固定 将试验板放入拉力试验机下夹具中,在试验板上粘附普通双面压敏胶带,再将需测试的样条粘附其 上,以保证剥离呈180°角。GB/T25256—2010 GB/T25256—2010 8.2 样条连接 试验机上夹具中放入不作特殊处理的典型支持体,揭开已经固定在试验板上样条的测试用压敏胶 带下端角适当长度,使典型支持体与测试用压敏胶带进行适当压力的粘附。 8.3 试验速度 以300mm/min的速度进行剥离试验,记录所测定样条的剥离力数值。用mN/25mm表示。 9 结果计算和表示 9.1 离型膜180°剥离力 所有离型测试样条的剥离力数值的平均值即为该离型膜的180°剥离力。 9.2 残余黏着率的计算 根据式(1)进行计算: 残余黏着率=残余黏着样条的180°剥离力 控制带样条的180°剥离力×100%……………………(1)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其中,残余黏着样条的180°剥离力为所有残余黏着样条的剥离力数值的平均值; 控制带样条的180°剥离力为所有控制带样条的剥离力数值的平均值。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所需测试材料的完整标识,包括类型、来源、制造厂代号、型式、基本尺寸、以前的历程; b)测试用压敏胶带的说明,包括类型、来源、制造商的牌号、批次、批号等; c)试样制备情况; d)试样数量; e)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f)拉力试验机的情况; g)试验板的详细情况; h)试验速度; i)试验结果及计算方法; j)有否废弃或更换试样的说明及其原因; k)试验日期。 0102 — 65252T / BG

.pdf文档 GB-T 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 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 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第 1 页 GB-T 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 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第 2 页 GB-T 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 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38: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