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9 A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353—2010 隔 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 试验方法 Testmethodtodeterminetheflammabilityandflamepropagationcharacteristics ofthermal/acousticinsulationmaterials 2010-11-10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和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5部(25-111修正案)附录F第Ⅵ部分《隔热隔音 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英文版)相同。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祖西、于新华、汪虹、苏正良、彭华乔、柳华。 ⅠGB/T25353—2010 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 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热隔音材料暴露在辐射热源和火焰下的燃烧性及火焰蔓延特性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隔热隔音材料的燃烧性及火焰蔓延特性。 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火焰蔓延 flamepropagation 可见火焰沿着试样长度方向蔓延的最远距离。 注:从燃烧源火焰的中心点开始测量。在初始点火之后,试样上所有火焰熄灭之前测量该距离,与试验后测量烧焦 长度的方法不同。 2.2 隔热隔音材料 thermal/acousticinsulationmaterial 阻隔热和(或)声音的材料或材料体系。 示例:泡沫以及用薄膜包覆的玻璃纤维或其他絮状材料。 2.3 零点 zeropoint 燃烧器火焰与试样的接触点。 3 试验设备 3.1 辐射板试验箱 辐射板试验箱如图1所示。辐射板试验箱应为长(1397±3)mm、宽(495±3)mm,高于试样 710mm~762mm的封闭设备。侧壁、底部和顶部应有纤维状陶瓷隔热板使其隔热。在前面板,应设 有一个不通风的、耐高温的玻璃窗用于试验过程中观察试样。在窗口下设置一个门用于可移动的试样平 台的进出。试验箱的底部应为可滑动的钢平台,能够确保试样夹持器处于固定和水平的位置。试验箱中 与辐射热源相对的一端应有内置的烟囱,其外部尺寸为长(423±3)mm、宽(139±3)mm、高(330±3)mm, 内部尺寸应为长(395±3)mm、宽(114±3)mm。烟囱应延伸到试验箱的顶部(见图2)。 1GB/T25353—2010 单位为毫米 图1 辐射板试验箱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13mm的耐火板 1.6mm的耐腐蚀板 3.2mm的角钢 图2 内部烟囱示意图 3.2 辐射热源 3.2.1 辐射热源分为电热板和丙烷气体板两种,应安装在铸铁或等效材料所制成的框架里。电热板应 有六根76mm宽的辐射条,且辐射条应垂直于电热板的长边。电热板应有长(470±3)mm、宽(327± 3)mm的辐射面(见图3),且能承受704℃的温度。丙烷气体板应由耐火的多孔材料制成,有长(457± 2GB/T25353—2010 3)mm、宽(305±3)mm的辐射面(见图4),且能承受816℃的温度。 单位为毫米 图3 电热辐射板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图4 丙烷气体辐射板示意图 3GB/T25353—2010 3.2.2 电热板的电源应为三相,且操作电压为208V,也可采用单相240V的电热板。应使用固态功 率控制器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控制器设置电热板的工作参数。 3.2.3 丙烷气体板使用丙烷(液化气)作为燃料。其燃料系统应由文氏(Venturi-Type)空气混合器组 成,用于在近似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混合丙烷气体和空气。为了监测和控制燃料和空气向气体板的流 动情况,应设置适当的仪表,包括一个气体流量计、一个气流调整器和一个气压计。 3.2.4 辐射板应放置在试验箱中试样零点之上(191±3)mm的位置,与试样水平面呈30°角。 3.3 试样夹持系统 3.3.1 应使用可滑动的平台作为试样的放置架(见图5)。可用螺栓将托架固定在平台的上表面,以便 安装不同厚度的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耐高温的隔热板上,靠在可滑动平台的底部或支架的基座上。为 满足试样的高度要求,可根据试样的厚度选用多层隔热板。但是,只要能够达到试样的高度要求,也可 采用比图5所示51mm还深的可滑动的平台。 单位为毫米 图5 滑动平台示意图 3.3.2 应在平台的背面贴一块长1054mm、宽210mm、厚13mm的陶瓷隔热板或其他耐高温材料, 用来隔热和防止试样过度预热。该板的高度不应阻碍可滑动平台的移动(进出试验箱)。如果该平台的 背面加工得足够高,在滑动平台移出时可以防止试样过度预热,则不需要隔热板。 3.3.3 将试样水平放置在隔热板上,并将一个由低碳钢制作的固定框架放置在试样上,钢的厚度为 3.2mm,固定框的总体尺寸为长(584±3)mm、宽(333±3)mm,中间为长(483±3)mm、宽(273±3)mm的 试样开口(见图6)。框架上缘的前、后和右侧边缘应靠在可滑动平台的顶部,下缘应夹紧试样的四边, 下缘的右侧应与滑动平台对齐。 4GB/T25353—2010 单位为毫米 图6 试样框架示意图 3.4 燃烧器 燃烧器应是一个轴对称且带有孔径为0.15mm的丙烷供气管的文氏点火装置。燃烧管的长度应 为71mm。通过调节丙烷气流,使火焰中心产生19mm的蓝色的内焰。在燃烧器的顶端应焊接一个 长度为19mm的指示装置(例如一个薄金属条),用来帮助设定火焰长度。火焰总长度应为127mm。 应有将燃烧器从点火位置移开的装置,以保证火焰是水平的且高于试样平面至少51mm(见图7)。 5GB/T25353—2010 单位为毫米 图7 丙烷燃烧器示意图 3.5 热电偶 应在箱的背面板上钻一个小孔将监测箱内温度的热电偶插入。热电偶应离箱后壁279mm,离箱壁 右侧292mm,并位于辐射板下方51mm处。热电偶应为K型(镍铬-镍铝),其金属丝直径为0.511mm [美国线规(AWG)24号]。 3.6 热流计 热流计应为25.4mm的圆柱形水冷、总热流密度型、箔式Gardon热流计,量程为(0~5.7) W/cm2。 3.7 热流计校准规格和程序 3.7.1 热流计的规格如下: ———金属箔的直径应为(6.35±0.13)mm; ———金属箔厚度应为(0.0130±0.0025)mm; ———金属箔材料应是热电偶级的康铜; ———温度测量应是铜-康铜热电偶; ———铜中心线的直径应为0.013mm; ———整个检测表面应薄薄地涂一层发射率为96%或更大的“黑天鹅绒”涂料。 3.7.2 热流计的校准要求如下: ———校准方法应用标准传感器进行校准; ———标准传感器应符合3.6的规定; ———标准传感器的基准应能溯源到国家标准或等同国际标准; ———传递热的方法应是以石墨板为介质来传递; ———石墨板应是电加热的,其两边应均有长、宽至少为51mm的洁净表面区;其厚度为(3.2± 1.6)mm; ———将两个传感器相对置于石墨板的中心点,并与石墨板保持相等距离; ———热流计与石墨板的距离应在1.6mm~9.5mm范围内; ———用于校准的范围应至少为(0~3.9)W/cm2,且不大于(0~6.4)W/cm2; 6GB/T25353—2010

.pdf文档 GB-T 25353-2010 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5353-2010 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 第 1 页 GB-T 25353-2010 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 第 2 页 GB-T 25353-2010 隔热隔音材料燃烧及火焰蔓延特性试验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40: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